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捨得的定義 如何理解捨得的哲學


捨得的定義 如何理解捨得的哲學
捨得是人們常談起的,對捨得不同的定義,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和處世哲學。對捨得不同的定義又取決於人的存在狀態而不是簡單的認識深度。這裡介紹兩種捨得的定義。 一、舍為失去或損失;得為獲得或成就。 這種定義是以內心的貪欲為基礎定義的,但這種定義帶來的卻是人的不幸福。 在這種定義下,有兩種捨得觀: 第一種是寧願我不得,絕不先去舍:這種人只看到自己沒有看到別人,是不知道合作的人,他只想得到,從不想付出,所以往往他什麼都得不到,
心情常常失望且鬱悶,這是一般人所鄙視唾棄的。 第二種是無舍必無得,有舍才有得:這種人既想到自己又想到了別人,他是知道投資的人,他想的是得到,但不能不舍,所以往往經過努力會有所得,但由於他的功利心嚴重,他所形成的關係都是交換關係,所以他難以獲得真正的快樂,這是社會上普遍流行的捨得觀,也是一般人所能夠認識到並樂於奉行的。 二、舍為內心平等;得為自然回報。 這種定義是以人內心的平和為基礎定義的,但這種定義帶給人的卻是大的幸福。 舍為內心平等,意思是明白得失不過是人們心中一時的看法,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的情況下對得失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如果一個人擁有一顆平等的心,
他就不會在乎一時,而是不問得失,只是埋頭耕耘,這就是舍的第二種含義。 得的第二種含義是自然回報。意思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因果律,即:要得到果,必去做因,要想改變果,必須改變因。每個人必然以自己的所作所為為前提獲得自己應得的一切,既然這樣,那麼就把自己的心思放到做事情上,做好了事情,好的結果自然會來,不必強求,強求也沒用。 在這種定義下就出現了第三種捨得觀:無舍亦無得,捨得均快樂,這種人看起來往往傻乎乎的,他們可能經常“吃虧”,但就是吃了虧他們依舊樂呵呵的,他是想開一切的人,他不求得到,從不吝惜舍,所以往往他的周圍會形成和諧的氛圍,而且他的得到會最多。對於他來說,
不論舍或得都是快樂,這是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 對捨得的三種定義,不是頭腦中的嚮往,更不是人的認識水準,而是人的存在狀態。如果自己不是這種狀態,認識到這種理念也不過是茶餘飯後的笑談。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