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習慣就知道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習慣就知道

文/代連華

1

假期和幾位朋友出去旅遊,夜晚住在一家比較高檔的酒店,因為爬山很累,簡單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起來,小腿肚子直打顫,站都站不穩。同住的王姐,雖然也是腿肚子疼,但還是支撐著打掃一片狼藉,把昨晚睡前吃的各種果皮、瓜子殼、面巾紙和飲料瓶統統掃進垃圾袋裡。

“一會兒就有服務員打掃,不用管。”我對王姐說。

“隨手就收拾了,也不費時間,正好活動活動筋骨。”王姐笑著說。

在我去衛生間的時候,王姐不僅把兩張床重新鋪好,連床單也抻得很平展。

“姐,我們可是花錢住的酒店呀。

”我嘟囔著。

王姐只是笑笑,並不說什麼,隨手把掉在地上的長頭髮,用沾濕的衛生紙輕輕粘起扔進垃圾袋裡。

她將我們的物品整理好,然後去叫吧台服務員檢查房間,準備退房。

“天哪,第一次見過你們這樣的客人,房間太乾淨了。”吧台服務員驚叫起來,臉上的表情仿佛中了大獎。

“我只是習慣而已,無論住哪裡,都喜歡隨手收拾一下,起碼自己看著順眼。”王姐淡淡地說。

衡量一個人的真正教養,其實就在她的生活習慣裡。好的生活習慣裡,藏著良好的教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會隨著人走,那麼,一個人的教養也就時時體現出來。

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只是好的習慣可以示人,壞的習慣必須收斂或改掉。

否則,只想著這是自己的生活習慣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很難說是有教養的人。

有一次,和愛人開車出去辦事,恰好遇到他的幾位元朋友需要搭車,出於禮貌,我把前座讓給一位老大哥,自己和另兩位坐在後排座上。

其中一位上車後就脫掉鞋子坐在那裡,說是走累了想舒服下,和我挨著坐。長得比較帥的朋友,似乎很紳士,沒有脫鞋。

他眉飛色舞地給我們講各種八卦,毫不否認,他是個幽默風趣的男人。

只是講到興奮處,他竟然也脫下鞋子,雙腿盤坐在座椅上,繼續妙語連珠地講著,而我卻一臉懵圈。

因為他不僅赤著腳坐在那裡講話,時不時還用手去摳腳,一股怪怪的味道襲來,我只能努力屏住呼吸。

好不容易捱到他們下車。

“你這個朋友太沒有教養了,坐在車裡脫鞋不說,還摳腳,可惜了那副好看的皮囊。”我說。

“他們只是習慣而已,你何必大驚小怪的。”愛人不屑地說。

“我哪裡是大驚小怪,他的行為舉止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只圖自己舒服愜意,不僅沒教養,也很自私。”我繼續說。

你的習慣裡,藏著你的教養,別讓你的不良的習慣,毀掉你的教養。

3

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因為他們會說,我已經習慣了,仿佛習慣就成自然了,根本不考慮其它。

這樣的人與其說是習慣了自己的行為,不如說是習慣性教養缺失。

一個人有點習慣很正常,但當你的習慣對別人造成困擾時,就應該適可而止,或者適當收斂,這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的表現。

有些習慣也許真的無法避免,

但如果成為習慣的人能夠謙卑對待,那麼有些習慣,反而讓人尊重。

著名哲學家金岳霖,眼睛很不好。左眼睛是近視800度,右眼睛是遠視700度,如果對面來一輛車,他可能看成是七八輛車。

因為眼睛不好,怕光,加上戴的眼鏡也很奇怪,是黑白兩種顏色,他就習慣性地戴帽子,而且為了不讓別人感覺到奇怪,他還經常把帽檐壓得很低。

金岳霖要給學生上課,於是上課前,他會首先和學生們說,我的眼睛有毛病,只能戴著帽子講,不能摘,並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

因為金老的謙卑和坦誠,所以,他戴著帽子去上課,學生們不僅沒有非議,反而更加喜愛他。

像他這樣的哲學家,可以不用解釋,也沒人敢說什麼,

但是金老卻沒有那樣做,他不肯讓自己的習慣,影響別人的心情。

習慣是你的,但環境是公眾的,當你的習慣影響到別人或者對他人造成不便時,就不要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習慣了。”

所謂教養,簡單地說,與出身背景、社會地位及學歷高低等無關,卻與你的道德修養有關。

即使有些習慣已經成自然,也需嚴格要求自己,體諒別人的心情,體諒別人的處境和習慣,而不要硬性地植入自己的習慣,讓別人反感,那樣看起來很沒有教養。

人際交往的3條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文/洞見kyrie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看一件事,做到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剛入職的表弟發來消息,問我:“與人相處時,怎樣才能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為何自己總是在不經意間得罪了人?”。

想起不久前朋友說過的話:與人交往時,只考慮自己利益,不遵循規則的人,永遠不會有真心朋友。

我深以為然。

一個人有沒有遵循交往規則,直接影響對方判斷他是否值得深交。

而在人際交往中,有3條是大家沒有說出來,但非常重要的規則。

1、沒有爽快的答應,其實就是拒絕

小何月底拿到獎金,出於興奮,發了條朋友圈,得到了很多誇獎和鼓勵,然而其中有個朋友,卻留言詢問獎金數額。

還未來得及揣測用意,朋友便發來了消息,先是一陣寒暄,隨後便說手頭緊,張嘴向小何借錢。

剛發完朋友圈,想說沒錢也不行,但小何打算給父親換個智能手機,已經看好型號,準備下單。

無奈之下,只好對朋友說,這筆錢的用途已經有了計畫,請他再找別人。

說完之後還因為決絕了朋友,感到很愧疚。

沒想到同學接著說:“作何用途?不是特別著急,就先借我吧,下個月就還你。”

小何尷尬到了極點,不知如何回復,明明已經拒絕了,朋友還極力勉強。

顯然朋友是因為沒有被直接拒絕,以為還有爭取機會,再次要求小何把錢借給自己。

相同的案例會還有:

被推銷東西時,回答:我先考慮下一下吧;

被邀請吃飯時,回答:我不確定有時間呢;

被請求幫忙時,回答:我可能不太方便呢;

人際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請求都會被答應,若直接拒絕別人,難免產生尷尬,為了不得罪人,很多人會選擇婉拒。

其實,“下次再說”更多是在表達拒絕,“看情況”更多是在表達不可能。

如果沒有理解清楚,依然不知進退勉強到底,即使最後得到了幫助,你們關係也大概緣盡於此。

所以,請記住,在成人的社交規則中,沒有堅定的提出,就是客套,沒有爽快的答應,即是拒絕。

2、別人開自己玩笑,並不代表你也可以

公司女同事很多,個個膚白貌美,身材高挑,唯獨玲玲是個“矮冬瓜”。

剛來公司時,玲玲覺得很自卑,別人又瘦又高,自己又矮又胖,聊到身材、體重話題時,就會覺得很尷尬。

後來為了融入大家,玲玲放下自尊,直面自己缺點,偶爾拿自己的身材開玩笑,嘲笑自己是“濃縮的精華”,說自己是“矮冬瓜”。

那段時間,玲玲覺得非常開心,為大家帶去快樂,還坦誠面對了自己的缺點,直到有一天,菲菲開了個玩笑。

那天沒吃早飯,中午叫了一大份外賣,菲菲看到後,打趣道:

吃那麼多啊,不怕“矮冬瓜”變成“矮土豆”呀,再矮就真的要到地下去了,哈哈哈……

聽完這話,玲玲的臉瞬間就黑了。

有些傷疤只能自己揭,為掩飾疼痛,他們選擇面帶微笑。

如果你被假像蒙蔽了雙眼,以為自己也能隨便取笑別人的缺點,這不是幽默,而是一種侮辱。

窮人經常自嘲屌絲,但別人這麼叫時,他一定不快樂;老人常言大限將至,但並不喜歡被這麼形容。

能直面自己的缺點,並且拿來自嘲,是戰勝自我的一種表現,很多自黑式的稱呼和玩笑,自己說是一種謙虛,別人拿來說就是一種蔑視。

3、禮尚往來原則

記得小時候,青黃不接時,會向鄰居借麵粉,一袋100斤,等小麥打下來新的,再及時還上,並且每次都會多還10斤。

奶奶總說,100斤是理,10斤是情,後來才明白,多的10斤,是為了答謝的饋贈。

有時候會疑惑,借多少還多少就行了,不多還,鄰居也不會說什麼。

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長大後,一直記著這段話,請人幫忙,無論大小,都會給予答謝。

請教同學一個問題,會和他分享自己的零食;

同事幫忙加了一個班,會請他吃一頓飯;

即使是在網上請教問題,也會在索得地址後,給對方寄一份家鄉特產。

《禮記·曲禮上》有雲: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沒有人的付出是無償的,幫了你的忙,一定花費了別人的時間和經歷,想要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幫助,必須予以答謝。

如禮記中所說,有來有往才是禮,如果只是單向的接受幫助,有來而無往,也就失去了禮。

失禮的人即使占了再大的便宜,也會得不償失,至少,會因為沒有遵守禮尚往來的規則,而付出代價。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看一件事,做到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人緣好的人,都遵守了這個規則,考慮對方的需求與難處,尊重對方,不為難對方,不忽視對方。

而那些不考慮對方想法,認為社交就是諂媚和阿諛奉承的人,永遠無法獲得好的人緣。

遵守人際交往規則,用真誠的態度與人交往,你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和諧的人脈關係。

這筆錢的用途已經有了計畫,請他再找別人。

說完之後還因為決絕了朋友,感到很愧疚。

沒想到同學接著說:“作何用途?不是特別著急,就先借我吧,下個月就還你。”

小何尷尬到了極點,不知如何回復,明明已經拒絕了,朋友還極力勉強。

顯然朋友是因為沒有被直接拒絕,以為還有爭取機會,再次要求小何把錢借給自己。

相同的案例會還有:

被推銷東西時,回答:我先考慮下一下吧;

被邀請吃飯時,回答:我不確定有時間呢;

被請求幫忙時,回答:我可能不太方便呢;

人際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請求都會被答應,若直接拒絕別人,難免產生尷尬,為了不得罪人,很多人會選擇婉拒。

其實,“下次再說”更多是在表達拒絕,“看情況”更多是在表達不可能。

如果沒有理解清楚,依然不知進退勉強到底,即使最後得到了幫助,你們關係也大概緣盡於此。

所以,請記住,在成人的社交規則中,沒有堅定的提出,就是客套,沒有爽快的答應,即是拒絕。

2、別人開自己玩笑,並不代表你也可以

公司女同事很多,個個膚白貌美,身材高挑,唯獨玲玲是個“矮冬瓜”。

剛來公司時,玲玲覺得很自卑,別人又瘦又高,自己又矮又胖,聊到身材、體重話題時,就會覺得很尷尬。

後來為了融入大家,玲玲放下自尊,直面自己缺點,偶爾拿自己的身材開玩笑,嘲笑自己是“濃縮的精華”,說自己是“矮冬瓜”。

那段時間,玲玲覺得非常開心,為大家帶去快樂,還坦誠面對了自己的缺點,直到有一天,菲菲開了個玩笑。

那天沒吃早飯,中午叫了一大份外賣,菲菲看到後,打趣道:

吃那麼多啊,不怕“矮冬瓜”變成“矮土豆”呀,再矮就真的要到地下去了,哈哈哈……

聽完這話,玲玲的臉瞬間就黑了。

有些傷疤只能自己揭,為掩飾疼痛,他們選擇面帶微笑。

如果你被假像蒙蔽了雙眼,以為自己也能隨便取笑別人的缺點,這不是幽默,而是一種侮辱。

窮人經常自嘲屌絲,但別人這麼叫時,他一定不快樂;老人常言大限將至,但並不喜歡被這麼形容。

能直面自己的缺點,並且拿來自嘲,是戰勝自我的一種表現,很多自黑式的稱呼和玩笑,自己說是一種謙虛,別人拿來說就是一種蔑視。

3、禮尚往來原則

記得小時候,青黃不接時,會向鄰居借麵粉,一袋100斤,等小麥打下來新的,再及時還上,並且每次都會多還10斤。

奶奶總說,100斤是理,10斤是情,後來才明白,多的10斤,是為了答謝的饋贈。

有時候會疑惑,借多少還多少就行了,不多還,鄰居也不會說什麼。

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長大後,一直記著這段話,請人幫忙,無論大小,都會給予答謝。

請教同學一個問題,會和他分享自己的零食;

同事幫忙加了一個班,會請他吃一頓飯;

即使是在網上請教問題,也會在索得地址後,給對方寄一份家鄉特產。

《禮記·曲禮上》有雲: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沒有人的付出是無償的,幫了你的忙,一定花費了別人的時間和經歷,想要維持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幫助,必須予以答謝。

如禮記中所說,有來有往才是禮,如果只是單向的接受幫助,有來而無往,也就失去了禮。

失禮的人即使占了再大的便宜,也會得不償失,至少,會因為沒有遵守禮尚往來的規則,而付出代價。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看一件事,做到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人緣好的人,都遵守了這個規則,考慮對方的需求與難處,尊重對方,不為難對方,不忽視對方。

而那些不考慮對方想法,認為社交就是諂媚和阿諛奉承的人,永遠無法獲得好的人緣。

遵守人際交往規則,用真誠的態度與人交往,你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和諧的人脈關係。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