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你永遠活不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所以無需活給別人看


你沒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

作者:尹惟楚(簡書原創作者)

1

後臺有位讀者給我留言,幾條資訊加起來,洋洋灑灑得有上千字。

姑娘姓Z,15年剛畢業參加工作,性格活潑開朗,大學時代便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曾任職于校宣傳部部長,所以她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與人的交際能力也很不錯。

與很多剛畢業的新人不同,Z姑娘剛入職不久便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很受領導以及老同事們的歡迎。

本來明朗的工作前景,和諧的工作環境讓Z姑娘覺得一切甚好,工作起來也是得心應手,信心十足。

可就在前兩天,一位和她同時進入公司且關係不錯的同事告訴她,有好幾個新人在背後罵她心機婊,說她年紀輕輕,卻盡會使一些手段,把同事和上司哄得團團轉。

聽到這些後,Z姑娘委屈得眼淚都差點掉了下來。她說自己與那幾人從實習到正式入職,自己待她們與其他人並無二致,

可為什麼她們卻會這樣認為。

最後她問我,如何才能更好的和她們相處?

我啞然失笑,既然絕大部分人都認可喜歡你,那你又何必去在意這幾人的看法。

2

其實,不僅是職場,生活中到處存在這樣的困惑。

我們總是迫切渴望得到周圍所有人的認可與肯定,所以很多時候就會過於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從穿著打扮到言行舉止,從工作態度到工作方式,小心翼翼地處理每一時刻的自己,可最後卻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哪怕最後你得到了周圍九十九個人的認可,第一百個人仍會對你豎起冷眼。

你認為你做的很好,這樣為人處世的方式也曾讓你在友誼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可你卻忘記了萬物都具有多面性,

總會存在一些利益衝突,而人性更是難以揣摩,這就註定了你無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歡與認可。

你喜歡旅遊攝影,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最後攢錢買了一台入門級單反,室友們都對你既羡慕又敬佩,可旁邊寢室一同學看到後,說你自私自利,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換取個人生活的安逸。

你為了更方便辦公寫字,省吃儉用,幾個月不看電影不去旅遊,買了一台垂涎已久的蘋果筆記本,周圍同事都對你嘖嘖稱讚,可一個同事走進來,說你就是盲目攀比,愛慕虛榮。

甚至你路過公司樓下蛋糕店,發現店裡正限時打折,你自己掏錢為部門同事每個人帶了一份蛋撻,大部分同事都對你表示由衷感謝,可偏偏有人在背後說你沒事獻殷勤,

收買人心。

怎麼辦?跑去和他們解釋?可你不知道,他們因為某些無法啟齒的心理原因,壓根就沒在乎你的行為動機,更不在乎你在實現結果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式,他們僅僅只是想抓住最後的結果對你加以抨擊。

換句話說,無論你怎麼做,都換不來他們由衷的肯定與喜歡。

3

而即便拋開人性陰暗與利益因素,單純從三觀的角度出發,每個人的審美眼光與思維方式不盡相同,所以在對待同一個人或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亦會作出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評價與結論。

我剛入職的時候,有一次參加一個自來水廠的設計,清水池前面多出一大片空地,根據甲方的要求將之作為綠化場地,在材料的選擇上我設計選用了馬尼拉草皮。

可在我將方案與圖紙上交到總工手裡的時候,被他毫不猶豫地打了回來,原因便是他覺得人工草籽更好。

我覺得困惑,便拿著方案與圖紙去找曾經帶過我的職場前輩李哥,李哥看了下,並詢問了工程總價後,覺得我的方案完全沒問題,之所以被打回,僅僅是因為個人喜好不同而已。

最後李哥拿著我的圖紙與方案去交給總工,果然順利通過。

生活中很多事情皆是如此,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因為三觀或者喜好的不同,優劣甚至對錯都變得不再那麼明顯與絕對。

同樣,當你三觀端正,行為舉止也未存在絲毫出格的情況下,此時你在別人眼裡的樣子,其實很可能已經無關於你本身,

而是取決於別人的三觀與喜好。

4

美國一位行為藝術大師,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參加實驗的志願者是一位名叫馬可的中年男子以及六位攝影師。他將馬可分別向六位攝影師單獨作了介紹,職業各不相同,有漁夫、百萬富豪、剛出獄的罪犯、巫師……

然後六位攝影師分別為馬可拍攝一組照片,在拍攝的過程中,攝影師會和馬可進行全程交流,分享他的經歷與故事。

最後拍出來的照片讓人大感詫異,對應不同職業馬可的攝影師,拍攝出的作品截然不同。

漁夫馬可容顏枯澀、歷經滄桑;百萬富翁馬可慈眉善目,像一位熱心公益的慈善家;曾經入獄的罪犯馬可面目猙獰,一臉凶相;巫師馬可神色怪異,詭譎莫測……

實驗最後的總結語便是:照片的效果更多的是取決於相機後面的人,遠多於相機前的人,在鏡頭後轉換思維,各有所見。

同樣的一個人,會因為被介紹時候職業的不同,便讓人產生先入為主的思維,從而作出不同的判斷與評價。

這是偏見嗎?

是的,這就是偏見,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偏見。

因為不熟悉,通過對你有限的認知與瞭解,再輔之以大量的主觀臆測,更或者乾脆是道聼塗説,便對你進行了先入為主的評價。

你覺得委屈?是的,既然不瞭解,那又憑什麼要肆意對別人作出判斷與評價,可這都只關乎他人的人品與道德。而於你個人而言,你僅需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人家根本沒有義務去瞭解你。

5

列斯科夫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活給別人看,一種是活給自己看。

所以,與其絞盡腦汁卻又徒勞無功地想著如何去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不但要能夠坦然接受由衷的讚美,更應該學會去承受不被理解的委屈,甚至是惡意的中傷詆毀。

你要明白,生活中總會有人喜歡你,讚美你,同樣也會有人討厭你,惡意中傷你。你越在意別人的看法,越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你就越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自我完善方法與手段。

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其本身所應具備的品質便是擁有獨立自主的價值觀。自卑的人才會迫切地想要活給別人看,自信的人通常都是通過努力去實現自我,演繹自己人生的精彩。

你沒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也永遠活不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
延伸閱讀:

我不是人民幣 做不到人人都喜歡

然後六位攝影師分別為馬可拍攝一組照片,在拍攝的過程中,攝影師會和馬可進行全程交流,分享他的經歷與故事。

最後拍出來的照片讓人大感詫異,對應不同職業馬可的攝影師,拍攝出的作品截然不同。

漁夫馬可容顏枯澀、歷經滄桑;百萬富翁馬可慈眉善目,像一位熱心公益的慈善家;曾經入獄的罪犯馬可面目猙獰,一臉凶相;巫師馬可神色怪異,詭譎莫測……

實驗最後的總結語便是:照片的效果更多的是取決於相機後面的人,遠多於相機前的人,在鏡頭後轉換思維,各有所見。

同樣的一個人,會因為被介紹時候職業的不同,便讓人產生先入為主的思維,從而作出不同的判斷與評價。

這是偏見嗎?

是的,這就是偏見,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偏見。

因為不熟悉,通過對你有限的認知與瞭解,再輔之以大量的主觀臆測,更或者乾脆是道聼塗説,便對你進行了先入為主的評價。

你覺得委屈?是的,既然不瞭解,那又憑什麼要肆意對別人作出判斷與評價,可這都只關乎他人的人品與道德。而於你個人而言,你僅需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人家根本沒有義務去瞭解你。

5

列斯科夫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活給別人看,一種是活給自己看。

所以,與其絞盡腦汁卻又徒勞無功地想著如何去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不但要能夠坦然接受由衷的讚美,更應該學會去承受不被理解的委屈,甚至是惡意的中傷詆毀。

你要明白,生活中總會有人喜歡你,讚美你,同樣也會有人討厭你,惡意中傷你。你越在意別人的看法,越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你就越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自我完善方法與手段。

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其本身所應具備的品質便是擁有獨立自主的價值觀。自卑的人才會迫切地想要活給別人看,自信的人通常都是通過努力去實現自我,演繹自己人生的精彩。

你沒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也永遠活不成所有人喜歡的樣子。
延伸閱讀:

我不是人民幣 做不到人人都喜歡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