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取得成功的十種方法

取得成功的十種方法

只要不放棄,成功屬於任何人。

成功從來不是只有那些最快的,最聰明的,最富有的或者最有能力的人才能獲得。生活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屬於我們每個人。在開創自己的道路之前沿用別人的路子,沒有關係。只要行動就能實現理想。不行動是夢想的粉碎機。只有行動才讓我們進步,儘管我們知道做一些事情總比碌碌無為強,但是好多人還是選擇後者。但這並不是因為這些人懶惰,而是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起步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可能他們認為夢想是這樣的:雖然實現它是一個偉大的行為,

但仍舊是一個不現實的願望。一些人是因為失去了興趣而退出,一些人是因為暫時性的犧牲超過了實現夢想所帶來的潛在的快樂。

為了達到目標,首先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不放棄就能成功,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放棄他們的目標而半途而廢呢?回頭看看這些年我從事的那些未完成的項目,那些我建立然後看著他們終結的企業,那些我制定後看著瓦解的計畫。我未能實現我的目標的重要原因是我放棄了,而不在於其他。

以下是避免在成功路上選擇放棄的十種方法:

1、確立一個目標。實現目標首先要確定一個目標。如果你不喜歡制定目標,我可以理解,但是這作為關鍵的一步是有原因的。

首先,確立一個目標可以説明你設想你想成為什麼樣子,其次,如果你不設立目標,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確定你生活中所希望的唯一方法就是確立目標。不喜歡寫清單?可以畫出來。我的一個目標是在TED大會上演講。我就在浴室鏡子上畫了一幅圖:我站在圓形紅毯的舞臺上,帶著米色微型麥克風,開始我18分鐘的演講。

2、設定一個可行的預期。如果你的目標是跑馬拉松,但是你從來沒有跑過,那麼你需要時間進行訓練。你必須跑完26.2英里。許多人失敗是因為他們對於實現目標沒有一個合理的預期。請記住,當你努力實現目標時,生活就伴隨在你的左右。為了達到人生的巔峰,你需要給自己多些時間。

3、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一旦你確立了目標,緊接著你要將他們分解為日常的目標。當我開始寫書的時候,感覺寫一本200多頁的商業書是一件很具挑戰的事情。但是,每週寫10頁,連續寫20個星期,這樣不會嚇倒我。對我來說,我總是喜歡把寫書做成每日工作清單,這樣每天寫300字的計畫是非常符合實際的。

4、做好準備迎接“攔路虎”。在追求目標的路上,你可能會遇到交通罰單,辦公項目,與同事爭吵,突發事故,被學校叫去,以及成千上萬種攔路虎。千萬不要被這些嚇到。要知道生活在你設定目標之後就伴隨著困難。做好準備,不要退卻,努力前行。

5、設定一個符合實際的時限。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你的目標也不是立馬就能實現的。許多人在確立目標的第二天晚上發現無法完成時就選擇了放棄。

確定一個符合實際的時限,並且盡可能的準確,每天都看一次。當你開始接近完成日期時,就要加把勁努力衝刺。當你看到完成時間時,那就會非常興奮,那麼你就繼續努力實現它吧。

6、確保你的進展可以衡量。當我最初對網站進行分析的時候,我非常關注流覽量。更多的網站流量意味著更多的搜索,更多的社交網路分享,出售更多的服務。與把衡量網站的標準定在總訪問量上相比,我更喜歡通過獨立訪問者數量,社交媒體的分享管道數量,評論等其他方式來評價。儘管我的每日訪問量目標沒有實現,但是我仍然找到通過使用其他方式評價取得的成果。

對進步進行有效地衡量非常必要。

7、要記得獎勵(鼓勵)自己。我非常喜歡聚會。一個小小的獎勵會讓我不再放棄。儘管有時候我會遇上很大的挫折,但是我依然會找到方式表揚我自己。鼓勵自己就是要你繼續追趕目標而不是陷入消極沮喪。消極情緒會比無名鎮的鬼精靈還要快的擠進你的夢想之路。

8、關注過程。當你為實現理想奮鬥前行時會發生許多事情。當你保持動力堅持不懈時,你將會得到許多急需的支持,有些人會認為這是運氣。著名的演說家,作家和成功的商人博恩崔西說過一句關於運氣的話,“運氣這個東西,是可以預測的。如果你希望變得更幸運,抓住更多的機會就可以了。你工作起來越勤奮,你就會越幸運。

9、更加負責任。不要再對你的目標保持沉默。如果你想成就更多,避免半途而廢,你就應該對你親近的人更加負責任。()負責任的一個重要準則就是不要懦夫。當你動搖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支持你的人非常重要。

10、多行動。把所說變成所做。當你談及你的目標和理想時,不要談論他們是什麼樣子,而是要說你都為他們做了什麼。少許願,多行動。想成為一名作家?那好,首先開始寫作。其次,當有人問你在做什麼時,勇敢的告訴他們,你是一個作家。

生活教會我們,只要不放棄,成功屬於任何人。

讓即將到來的2015年不僅成為你開始為理想奮鬥的一年,而且是為理想堅決不放棄的一年。

追求生活中的理想永遠都不晚,做最好的自己永遠都不晚,追求成功和改變永遠都不晚。

拖延:漂亮的計畫,不漂亮的執行

期末臨近,欠下的債一股腦襲來。之前拖延所導致的種種惡果,滾雪球般迴圈放大。究其原因,無非是人走向社會化,或進入所謂精英教育體系之後,不會再給你任何犯錯的機會。錯了便只能加倍彌補。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而且是十倍償還。一堂缺掉的課,或與人合作中一個環節的疏忽,所帶來的知識缺乏或他人的不信任,需要多於十倍的努力來彌補——這是成長的代價。

強調嚴重性,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畏首畏尾。而是通過強調,端正自己的態度,進而修正錯誤,並以後不再犯錯誤。先正因再正果,否則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如何處理行動中的拖延,是個問題。

前一段時間讀福利經濟學的一本書,書中提到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窮人,明知某事有益而不願為。從實證的結果來看,倘若窮人能有營養均衡的三餐,很快就能擺脫貧困陷阱。但事實是,越是窮,越愛垃圾食品。對此的解釋,第一反應是窮人自身知識缺乏。但在世界銀行的實驗中,政府的宣傳已鋪天蓋地,甚至出了很多基本的,易於烹調的食譜,但最終收效甚微。為什麼?作者從心理學中尋求解釋,引用了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的概念——Time inconsistency,心理學我是門外漢,姑且譯作“時間不一致”。

所謂“時間不一致”?人在不同時間點,對行為的影響和感受預估不同。舉個例子:我們經常做這樣的計畫——“今晚放鬆一下,明天學習一天”。相反,有拖延症的人很少能做到:“今天學習一天,明晚放鬆一下”。背後的原因就是時間不一致。

原因在於,從現在的時點來看,人對今天學習一天,和明天學習一天的感覺不同。你想的是“明天我要在圖書館裡坐一天”,而在預構這個場景的時候,你並不能準確估量這個事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而當下開始帶來的痛苦是真切的。現在告訴你一周之後你要拼命學,和現在開始拼命學,前者總會讓我們覺得更容易達成。時間不一致越明顯,自控能力越差,拖延症越強。

這就是為什麼對於自控能力差的人,做計畫並不是一個有效的手段——計畫和執行兩個環節中間,隔著時間不一致。你能做出很漂亮的計畫,但不能漂亮的執行計畫。

遺憾的是,這又是必須的。如果你觀察通俗標準上的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的思想水準和角度可能千差萬別,但計畫與執行的能力是必備的。所謂計畫與執行力,就是減弱自己的時間不一致。而所謂自控能力,就是精確掌握你將來會有的那種“操,明天就是Deadline”的感受,並把其移植到當下的能力。

這時,回饋這個環節就需要引進了。計畫——執行——回饋才構成一個完整的自我管理流程。時間不一致隱藏在計畫和執行的差別之中,回饋把它顯示出來。當你量化計畫和執行之間的誤差的時候,你會發現時間不一致給自己的痛苦。那麼,當你下次執行的時候,你就會把這個痛苦也考慮到其中,從而減弱不一致。

不過,回饋絕不是想想“唉,又他媽沒學習”,這不是回饋。回饋是量化。誰都能認識到自己沒執行好計畫。關鍵是有多少沒執行好?完成了百分之幾?剩下的百分之幾導致了什麼後果?在量化的背後需要包含反思。

此外,還有一種解決辦法:當自控能力不行的時候,少做宏觀規劃,少找人生目標。原因很簡單,當你實踐不足的時候,你連做決策所需的基本資訊都沒有,怎麼會不動搖不困惑?動搖了困惑了,又怎麼會有足夠的動力?國內的大學生,百分之九十都會經過一段“思想上的巨吊,行動上的矬逼”時期,是因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後,前面道路分岔,後面敵兵消失,驅動力變弱,思考增強,再惡性循環。

初步想法定了,行動就一定要跟上。很多事情現在想清楚,是為了以後不讓自己再去想。連一個專案都沒從頭到尾一環不落地執行過的人,怎能空想出感受,進而告訴自己不喜歡這個行業,那個行業?鬼佬常叨咕的Leadership,其根基就在於執行力。自己有了好的執行力,才有所謂協商,合作,領導和創新。()好的團隊合作,並非意味著每個人的最優化,而是以每個人為核心的團隊整體實現最優化。但你要是自己優化自己都達不到,就會連參與合作的資格都沒有。知道自己如何最好的行動之後,再考慮如何協商,如何讓步,如何驅使他人更好的行動,才構成合作,才算真正進入社會。

在這之前,如何把自己手頭的任務完成的最好,關注眼前的任務並做到極致,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剩下的知識體系如何形成,要有什麼樣的人生目標,並非不重要,而是有前提。

絮絮叨叨這許多,當是給我們接下來苦逼的一周打氣。專注於眼前的事情,行動上的量化回饋,把思想落實在文字上,實在重要。所謂淡定,無非是進入社會之後,便不再有試錯的機會,先學會自己諒解自己,便是第一步。

每件小事都有提高1%的可能性

譯/陳榮生

戴夫·佈雷斯福德面臨著一份艱難的工作。作為天空隊的新任總經理和執行主教練,他被要求改變英國的自行車運動員從未贏過環法自行車賽的狀況。

他做到了,而且方法很簡單。佈雷斯福德把“邊際收益總和”概念解釋為“你在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中都有1%的提高的邊際收益”。他的信念是:如果你在與自行車比賽相關的每個方面都能夠提高1%的話,那麼,所有這些小收益加起來,成績就會顯著地提高。

他們先優化基本的事情:賽車手的營養、每週的訓練計畫、自行車座的人體工程學設計、輪胎的重量。但是,佈雷斯福德並未止於此,他們在尋找提高1%的可能性:找出能夠提供最佳睡眠的枕頭並送到賓館,測試最有效的按摩膠,教賽車手最佳洗手方法以避免感染,等等。

執行這個策略之後,天空隊在3年後就贏得了該項賽事。2012年,天空隊賽車手布蘭得利·威金斯爵士成為了首位贏得環法自行車賽的英國自行車選手。同年,該隊贏得了2012年奧運會該項目70%的金牌。2013年,天空隊再創偉績。

佈雷斯福德的執教理念和做法中,有幾點是很重要的:

1、邊際收益總和

一般來說,我們很容易高估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而低估在日常做出更好的決定的價值。但是幾乎你所有的習慣,無論好壞,都是長期的很多小決定形成的結果。

我們經常說服自己,能夠帶來較大的和可見的結果的改變,才是有意義的。無論是減肥、周遊世界,還是做其他事情,我們經常給自己加壓,想做一些讓人人都談論的驚天動地的改進。

在這種情況下,1%的提高不是很明顯,有時甚至不被人注意到。但這同樣有意義,特別是從長遠來看。

2、絕不能錯兩次

在開始的時候,選擇提高1%或降低1%,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換言之,它當時不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細微的提高或降低相加起來,你就會發現,在每天都提高一點點的人和每天都下降一點點的人之間,有了一個非常大的差距。

因此,我常對重要的事情設定一個時間表,並使用“絕不能錯兩次”的規則,這樣就能防止簡單的錯誤像滾雪球那樣失控。我知道,即使我偶爾犯一個錯誤或者在某個習慣上滑倒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是那種永遠無法回歸正軌的複合效應造成所有問題的。

3、要有底線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吉姆·羅恩認為,成功是一些每天都要執行的簡單紀律,而失敗則是一些每天都會反復做出的錯誤判斷。

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參加環法自行車賽,但邊際收益總和概念同樣適用於你。()大多數人喜歡把成功和人生當作一個事件來談論,如我們把減去50斤體重、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當作事件來談論。但是,人生中大部分的重大事情都不是獨立的事件,而是所有我們選擇提高1%或降低1%的時刻的總和。這些邊際收益總和加起來,就能讓結果變得不一樣。

因此,請想想,你人生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1%呢?

追求成功和改變永遠都不晚。

拖延:漂亮的計畫,不漂亮的執行

期末臨近,欠下的債一股腦襲來。之前拖延所導致的種種惡果,滾雪球般迴圈放大。究其原因,無非是人走向社會化,或進入所謂精英教育體系之後,不會再給你任何犯錯的機會。錯了便只能加倍彌補。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而且是十倍償還。一堂缺掉的課,或與人合作中一個環節的疏忽,所帶來的知識缺乏或他人的不信任,需要多於十倍的努力來彌補——這是成長的代價。

強調嚴重性,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畏首畏尾。而是通過強調,端正自己的態度,進而修正錯誤,並以後不再犯錯誤。先正因再正果,否則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如何處理行動中的拖延,是個問題。

前一段時間讀福利經濟學的一本書,書中提到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窮人,明知某事有益而不願為。從實證的結果來看,倘若窮人能有營養均衡的三餐,很快就能擺脫貧困陷阱。但事實是,越是窮,越愛垃圾食品。對此的解釋,第一反應是窮人自身知識缺乏。但在世界銀行的實驗中,政府的宣傳已鋪天蓋地,甚至出了很多基本的,易於烹調的食譜,但最終收效甚微。為什麼?作者從心理學中尋求解釋,引用了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的概念——Time inconsistency,心理學我是門外漢,姑且譯作“時間不一致”。

所謂“時間不一致”?人在不同時間點,對行為的影響和感受預估不同。舉個例子:我們經常做這樣的計畫——“今晚放鬆一下,明天學習一天”。相反,有拖延症的人很少能做到:“今天學習一天,明晚放鬆一下”。背後的原因就是時間不一致。

原因在於,從現在的時點來看,人對今天學習一天,和明天學習一天的感覺不同。你想的是“明天我要在圖書館裡坐一天”,而在預構這個場景的時候,你並不能準確估量這個事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而當下開始帶來的痛苦是真切的。現在告訴你一周之後你要拼命學,和現在開始拼命學,前者總會讓我們覺得更容易達成。時間不一致越明顯,自控能力越差,拖延症越強。

這就是為什麼對於自控能力差的人,做計畫並不是一個有效的手段——計畫和執行兩個環節中間,隔著時間不一致。你能做出很漂亮的計畫,但不能漂亮的執行計畫。

遺憾的是,這又是必須的。如果你觀察通俗標準上的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的思想水準和角度可能千差萬別,但計畫與執行的能力是必備的。所謂計畫與執行力,就是減弱自己的時間不一致。而所謂自控能力,就是精確掌握你將來會有的那種“操,明天就是Deadline”的感受,並把其移植到當下的能力。

這時,回饋這個環節就需要引進了。計畫——執行——回饋才構成一個完整的自我管理流程。時間不一致隱藏在計畫和執行的差別之中,回饋把它顯示出來。當你量化計畫和執行之間的誤差的時候,你會發現時間不一致給自己的痛苦。那麼,當你下次執行的時候,你就會把這個痛苦也考慮到其中,從而減弱不一致。

不過,回饋絕不是想想“唉,又他媽沒學習”,這不是回饋。回饋是量化。誰都能認識到自己沒執行好計畫。關鍵是有多少沒執行好?完成了百分之幾?剩下的百分之幾導致了什麼後果?在量化的背後需要包含反思。

此外,還有一種解決辦法:當自控能力不行的時候,少做宏觀規劃,少找人生目標。原因很簡單,當你實踐不足的時候,你連做決策所需的基本資訊都沒有,怎麼會不動搖不困惑?動搖了困惑了,又怎麼會有足夠的動力?國內的大學生,百分之九十都會經過一段“思想上的巨吊,行動上的矬逼”時期,是因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後,前面道路分岔,後面敵兵消失,驅動力變弱,思考增強,再惡性循環。

初步想法定了,行動就一定要跟上。很多事情現在想清楚,是為了以後不讓自己再去想。連一個專案都沒從頭到尾一環不落地執行過的人,怎能空想出感受,進而告訴自己不喜歡這個行業,那個行業?鬼佬常叨咕的Leadership,其根基就在於執行力。自己有了好的執行力,才有所謂協商,合作,領導和創新。()好的團隊合作,並非意味著每個人的最優化,而是以每個人為核心的團隊整體實現最優化。但你要是自己優化自己都達不到,就會連參與合作的資格都沒有。知道自己如何最好的行動之後,再考慮如何協商,如何讓步,如何驅使他人更好的行動,才構成合作,才算真正進入社會。

在這之前,如何把自己手頭的任務完成的最好,關注眼前的任務並做到極致,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剩下的知識體系如何形成,要有什麼樣的人生目標,並非不重要,而是有前提。

絮絮叨叨這許多,當是給我們接下來苦逼的一周打氣。專注於眼前的事情,行動上的量化回饋,把思想落實在文字上,實在重要。所謂淡定,無非是進入社會之後,便不再有試錯的機會,先學會自己諒解自己,便是第一步。

每件小事都有提高1%的可能性

譯/陳榮生

戴夫·佈雷斯福德面臨著一份艱難的工作。作為天空隊的新任總經理和執行主教練,他被要求改變英國的自行車運動員從未贏過環法自行車賽的狀況。

他做到了,而且方法很簡單。佈雷斯福德把“邊際收益總和”概念解釋為“你在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中都有1%的提高的邊際收益”。他的信念是:如果你在與自行車比賽相關的每個方面都能夠提高1%的話,那麼,所有這些小收益加起來,成績就會顯著地提高。

他們先優化基本的事情:賽車手的營養、每週的訓練計畫、自行車座的人體工程學設計、輪胎的重量。但是,佈雷斯福德並未止於此,他們在尋找提高1%的可能性:找出能夠提供最佳睡眠的枕頭並送到賓館,測試最有效的按摩膠,教賽車手最佳洗手方法以避免感染,等等。

執行這個策略之後,天空隊在3年後就贏得了該項賽事。2012年,天空隊賽車手布蘭得利·威金斯爵士成為了首位贏得環法自行車賽的英國自行車選手。同年,該隊贏得了2012年奧運會該項目70%的金牌。2013年,天空隊再創偉績。

佈雷斯福德的執教理念和做法中,有幾點是很重要的:

1、邊際收益總和

一般來說,我們很容易高估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而低估在日常做出更好的決定的價值。但是幾乎你所有的習慣,無論好壞,都是長期的很多小決定形成的結果。

我們經常說服自己,能夠帶來較大的和可見的結果的改變,才是有意義的。無論是減肥、周遊世界,還是做其他事情,我們經常給自己加壓,想做一些讓人人都談論的驚天動地的改進。

在這種情況下,1%的提高不是很明顯,有時甚至不被人注意到。但這同樣有意義,特別是從長遠來看。

2、絕不能錯兩次

在開始的時候,選擇提高1%或降低1%,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換言之,它當時不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細微的提高或降低相加起來,你就會發現,在每天都提高一點點的人和每天都下降一點點的人之間,有了一個非常大的差距。

因此,我常對重要的事情設定一個時間表,並使用“絕不能錯兩次”的規則,這樣就能防止簡單的錯誤像滾雪球那樣失控。我知道,即使我偶爾犯一個錯誤或者在某個習慣上滑倒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是那種永遠無法回歸正軌的複合效應造成所有問題的。

3、要有底線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吉姆·羅恩認為,成功是一些每天都要執行的簡單紀律,而失敗則是一些每天都會反復做出的錯誤判斷。

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參加環法自行車賽,但邊際收益總和概念同樣適用於你。()大多數人喜歡把成功和人生當作一個事件來談論,如我們把減去50斤體重、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當作事件來談論。但是,人生中大部分的重大事情都不是獨立的事件,而是所有我們選擇提高1%或降低1%的時刻的總和。這些邊際收益總和加起來,就能讓結果變得不一樣。

因此,請想想,你人生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1%呢?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