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不過是拼盡全力地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不過是拼盡全力地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文/格一

想起以後的生活,時常會有一種危機感。想到二三十年後的自己,挎著菜籃,從農貿市場裡走出來,走向公寓樓中的一個小小格子,而後煎炒烹炸,等著老公、孩子回家。

這樣的場景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妥,也許還帶著點煙火的暖心。但是,想到“一輩子就這樣了”、“平平淡淡過日子”之類的念頭,心裡總有些隱隱的惶恐。

於是想盡力改變,把“努力”、“奮鬥”等字眼貼在書桌前,盡力踐行,並發現,在努力的身影之後,仍描不出未來的清晰模樣。

後來我想,誰不是在努力呢。

演員努力拍戲,作家努力寫書,是努力;清潔工努力把馬路掃得乾淨,服務員努力把盤子端得平穩,也是努力。

才發現,我們是不是對自己挑燈夜戰的身影感動過度了,才向生活提了太高的要求,才對播下的種子寄予了太高的期望?

堅持鍛煉,大多數人並不會由此成為運動健將,擁有魔鬼身材,也許它只是給你一副相對更健康一點的身體,讓你平平安安地躲過下一次流感。

苦讀一年考上了公務員,大多數人並不會從此踏上政治舞臺,成為官場上呼風喚雨的人物,也許不過是得了一份可以安心幹到老的工作,過年過節親友聚會,腰板稍微挺直一點。

保持讀書的習慣,大多數人並不會成為作家文豪,也許它只會讓你在十幾年後,

一個老公和孩子都不在家的週末下午,可以不無聊地度過一段獨處時光。

勤於思考,吸收學人的智慧,糾正自己的錯謬,大多數人並不會成為公知和輿論領袖,也許不過是在社會掀起下一次“抵制××”的時候能夠分清楚相干與不相干,在下一次“搶鹽”、“搶板藍根”的時候,有自己的判斷,不驚慌失措,不人云亦云。

學幾年英語背上萬單詞,大多數人並不會成為外交家,也少有出國的機會,也許不過是某日朋友送你一套從國外帶回的護膚品,你能夠看得懂說明,不會把眼霜塗在臉頰上。

練幾年樂器考過了十級,大多數人並不會進入交響樂團,全球巡演,也許不過是當自己老了,兒女帶著孫輩們來家看望,你能夠讓子孫圍坐身旁,

用手風琴拉一曲《喀秋莎》。

沒有人說努力就會成功,但總有人說:不努力就會平凡。 我想,大概努力沒有什麼了不起,努力是正常的生活狀態。許多努力的終點,就是好好地——平凡。

也許,大多努力,不過是幫助我們把平凡的日子,過得稍微順暢舒心一點。讓我們,做個更好的——普通人。

相比經濟上的貧窮,失去雄心壯志和勤奮堅持才是最可怕的

我出生在一個中低層家庭,家裡共育有兩個女兒,我是姐姐。父親和父輩的家庭一直反對女孩接受教育並出去工作。

自小,我就是班級上的佼佼者,就連那些課外活動也不例外,但是,我卻一直被打壓嘲諷——“女孩子,學習做飯煮菜,照看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我的母親卻總是告訴我,

教育和事業是能讓我擺脫這個苦海的唯一途徑。她並不是很有錢,卻在精神上給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就算兜裡只剩幾分幾角錢,母親也會竭盡所能地支持我——譬如為我買一支考試用的鋼筆。

每件事情都讓我舉步維艱——哪怕是買一本作業本。我還記得我曾經把那些廢棄的、只有單面列印過的(另一面是空白的)紙張收集起來,裝訂成一本筆記本。兜裡從來沒有零花錢。每次看到可口的點心,美味的食物,我只能默默地咽口水。

就連拿到了一個學習工程學的名額,也被我的父親一口回絕。因為他覺得,拿錢出來供養女兒讀書並不是一件值得投資的事情。在他看來,女兒終究有一天會嫁給別人——資助女兒讀書並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回報。

就這樣,憑著獎學金,我完成了我的大學理學士學位。那個時候(90年代末)在我所居住的城鎮,有很多教C和C++程式設計語言的機構。但是我付不起學費,我還記得跟一個後來轉入工程專業的好朋友借了一本《物件導向設計》的教材。

我自學了OOAD(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的概念——事實上對我來說,理解它們並應用到現實例子當中很簡單。我去學生中心尋求一份電腦導師的工作(沒有薪水)。作為交換,他們允許我在他們的機構學習電腦課程,並要求我教授一些示例類的課程,通過從書裡學到的理論,我完成得很好。

他們很開心的給了我一份晚上的兼職工作(每天早上我仍然要去學校,但是我常常會在午餐和吃零食的休息間隙以及搭公車的時候來預習夜校課程)。

我習慣呆到深夜來練習著程式設計技巧,直到電腦室關門。

到了19歲的時候,一家大型的IT公司過來做了一次能力測驗,隨後進行小組討論和麵試。我一路披荊斬棘旗,旗開得勝,順利的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IT工作,並在一家頗具名望的教育機構讀夜校,攻讀碩士學位。

時光飛逝,轉眼間,這已經是我呆在在美國的第十個年頭,並在最近參加了穀歌公司的面試。

我掏錢為父母買了一套精裝修的別墅,並帶他們遊遍了美國大大小小的地方。他們對於此番的奢華之旅十分激動和開心——這顯然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女兒應該做的職權範圍。

經濟上的貧窮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它只是暫時的。人窮志不短,絕不要在信心,雄心,恒心以及勤奮上表現“貧窮”。相比經濟上的貧窮,失去雄心壯志和勤奮堅持才是最可怕的。

你以為付出的是努力,實際上只是體力

文/斑馬

A是我帶過的最努力的實習生,但是除了努力,我暫時也想不出其他的褒義詞。她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做事從來沒有怨言。然並卵,她沒有拿出過讓我驚豔的東西,倒是因為捅過幾次不小的簍子,我不得不漸漸收窄她的工作範圍。每當遇到問題,她的回應總是:我沒有想到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B則是她的中年版,三十幾歲的人了,靠著頻頻跳槽才做到了一個小組領導,因為專業太差幾乎遭到了所有合作過的同事投訴。即便如此,老闆在不讓她通過轉正這件事上仍有些猶豫:畢竟,她這麼努力…

國人素來推崇努力,所以才有了懸樑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這樣的典故,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愛拼才會贏”這樣的金句,好像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算不成功,他人也必須抱有一份尊重,畢竟已經盡力了,也就無可指責。

於是就有了一群為努力而努力的人,上學時他們睡得最少,上班時他們走得最晚,案頭上的事情永遠做不完,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成績卻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你會發現,所謂的努力,不過是效率低下,把別人五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用一個小時來完成,人為的抻長自己的生命,簡言之就是不走心。

這樣的努力,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他們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動動腦子,做好規劃,也不肯在“努力”無果後做好總結,吸取教訓。他們很有西西弗斯的精神,不怕失敗,對成功也並沒有太強的渴望,非要在南牆上撞個頭破血流,證明自己真的非常努力。

努力當然是個好東西,但很多人在拿自己的實際行動侮辱這兩個字。有些普世的價值觀,反而容易教壞小孩子。我們接受的傳統教育中,教人賣苦力的太多,教人動腦子的太少。蒲松齡說,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可是如果勾踐只是靠努力,那還有西施什麼事兒呢?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懶人,只是有些人表現在行動上,有些人表現在思考上。第一種是看得見的懶,第二種卻成了人們眼中的努力勤奮。

相比之下,我倒覺得第一種人成功機會還更大些,有時候一個人行動上懶了,如果又不想餓死,起碼會在事前多動動腦子,為自己找出一條最好走的捷徑。倒是第二種人,他們努力了一輩子,最後的標籤也只是努力。

愛迪生夠不夠努力?試驗了幾千次才發明了燈泡。不過我敢說,他要是每次都試同一種材料,就是再勤奮上一萬倍,試驗上一億次也沒用。後來他成功了,他們說他是天才。

愛迪生也有一句金句,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被無數人奉為經典,但是據說,這句話其實還有當年因為政治原因被刪除的後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你以為繆斯女神會隨意光顧一個懶惰的人嗎,一個人只有非常努力,並且善於在努力中思考總結,才能頻頻迸發出靈感。那些你眼中做事毫不費力的人生贏家,他們比你努力一千倍,一萬倍。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你以為自己付出的是努力,實際上只是體力。為什麼人們把“勤奮”的王冠送給了蜜蜂而不是屎殼郎?並不是後者付出的體力少,而是前者的勞動結晶是蜂蜜。

如果不能創造價值,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人窮志不短,絕不要在信心,雄心,恒心以及勤奮上表現“貧窮”。相比經濟上的貧窮,失去雄心壯志和勤奮堅持才是最可怕的。

你以為付出的是努力,實際上只是體力

文/斑馬

A是我帶過的最努力的實習生,但是除了努力,我暫時也想不出其他的褒義詞。她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做事從來沒有怨言。然並卵,她沒有拿出過讓我驚豔的東西,倒是因為捅過幾次不小的簍子,我不得不漸漸收窄她的工作範圍。每當遇到問題,她的回應總是:我沒有想到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B則是她的中年版,三十幾歲的人了,靠著頻頻跳槽才做到了一個小組領導,因為專業太差幾乎遭到了所有合作過的同事投訴。即便如此,老闆在不讓她通過轉正這件事上仍有些猶豫:畢竟,她這麼努力…

國人素來推崇努力,所以才有了懸樑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這樣的典故,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愛拼才會贏”這樣的金句,好像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算不成功,他人也必須抱有一份尊重,畢竟已經盡力了,也就無可指責。

於是就有了一群為努力而努力的人,上學時他們睡得最少,上班時他們走得最晚,案頭上的事情永遠做不完,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成績卻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你會發現,所謂的努力,不過是效率低下,把別人五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用一個小時來完成,人為的抻長自己的生命,簡言之就是不走心。

這樣的努力,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他們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動動腦子,做好規劃,也不肯在“努力”無果後做好總結,吸取教訓。他們很有西西弗斯的精神,不怕失敗,對成功也並沒有太強的渴望,非要在南牆上撞個頭破血流,證明自己真的非常努力。

努力當然是個好東西,但很多人在拿自己的實際行動侮辱這兩個字。有些普世的價值觀,反而容易教壞小孩子。我們接受的傳統教育中,教人賣苦力的太多,教人動腦子的太少。蒲松齡說,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可是如果勾踐只是靠努力,那還有西施什麼事兒呢?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懶人,只是有些人表現在行動上,有些人表現在思考上。第一種是看得見的懶,第二種卻成了人們眼中的努力勤奮。

相比之下,我倒覺得第一種人成功機會還更大些,有時候一個人行動上懶了,如果又不想餓死,起碼會在事前多動動腦子,為自己找出一條最好走的捷徑。倒是第二種人,他們努力了一輩子,最後的標籤也只是努力。

愛迪生夠不夠努力?試驗了幾千次才發明了燈泡。不過我敢說,他要是每次都試同一種材料,就是再勤奮上一萬倍,試驗上一億次也沒用。後來他成功了,他們說他是天才。

愛迪生也有一句金句,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被無數人奉為經典,但是據說,這句話其實還有當年因為政治原因被刪除的後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你以為繆斯女神會隨意光顧一個懶惰的人嗎,一個人只有非常努力,並且善於在努力中思考總結,才能頻頻迸發出靈感。那些你眼中做事毫不費力的人生贏家,他們比你努力一千倍,一萬倍。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你以為自己付出的是努力,實際上只是體力。為什麼人們把“勤奮”的王冠送給了蜜蜂而不是屎殼郎?並不是後者付出的體力少,而是前者的勞動結晶是蜂蜜。

如果不能創造價值,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