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哲理故事

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

在一個貧困封閉的山村裡,有一個不願繼續貧困和封閉下去的孩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到一個從遠方來的過路人談起了城市,於是心中萌生了到城市去的念頭。

哥哥對他嗤之以鼻:“你要有自知之明。”

孩子說:“我要到海邊去。”

哥哥苦口婆心:“咱們祖祖輩輩都在大山裡生活,就你好高騖遠,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卻連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

孩子將信將疑,幸虧他年紀還小,還沒養成啥話都聽的習慣。

孩子在慢慢長大,當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走出去的時候,他告別了這個生活了多年的小村。

歷盡艱辛,他終於來到了城市;歷盡更多的艱辛,他又見到了大海。

他去了許多夢裡去過的地方,還去了夢裡沒有去過的地方。

而勸他要有自知()之明的哥哥,卻像他的父輩一樣,老死在貧困的村子裡,至死他都沒有見過城市和大海。

知道自己有多麼偉大、多麼獨特、多麼獨一無二,這是最起碼的自知之明,可惜人們往往把“自知之明”這個成語的意思理解反了。

少年的理想

語文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一道作文題:《我的理想》。

大多數孩子都用一兩千字的篇幅,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說自己長大以後要為人類做出如何如何大的貢獻之類,他們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只有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受到了批評,他基本上是個胸無大志、沒出息的孩子,

因為在這篇作文裡面,他的全部理想也只是想做個普通人,他說長大後能夠自己養活自己,並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就非常不錯了。

許多年過去了,這群學生都長大成人。

有一天,他們和當年的那位語文老師聚到了一起。

回憶過去,對照現在,大家感慨萬端。

那個立志做()普通人的孩子做了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人,那些立志成就一番宏偉事業的同學們也沒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大家都是普通人。

這一次,已經白髮蒼蒼的語文老師表揚了自己當年批評過的那個學生:“我這些年教過無數學生,他們都曾有過許多偉大的理想,但沒有一個人將它們變為現實,只有你,實現了自己少年時代的理想!”

最好的老師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優秀教師回憶自己初執教鞭的時候,百感交集。

他說那時候他對於做一名教師心裡非常沒底,要不是同事們的激將法,他是絕對不敢走上講臺的。

他硬著頭皮,講起話來結結巴巴。

但是當他看到班上有個小女孩一直對他投以贊許和鼓勵的微笑後,心裡馬上踏實了下來。

慢慢地,他講得比自己原來所能想像的最佳狀態都要好。

第二天,他發現自己的講臺抽屜裡多了一盒磁帶,拿回去一聽,全是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聲音:“我們相信你,你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們都這樣鼓勵他。

以後每當信心不()足的時候,他都把那盒磁帶翻出來聽。

這盒磁帶他一直珍藏了幾十年。

學生需要老師的鼓勵,

反過來,老師也需要學生的鼓勵。

鼓勵,是每一個人都必不可少的空氣、陽光和水。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