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小孩子情緒管理故事給我們的勵志啟示

關於小孩的情緒管理,不知道80後父母們有什麼樣的方法?我一直這麼認為,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分享幾個關於小孩情緒管理的故事,從中我們父母也可以學到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一、孩子的好奇心理 小孩子很容易感受到驚奇,因為對孩子而言,一切都是新鮮的。最近,我帶著六歲大的侄女去散步,她對每一個水坑和從松鼠到知更鳥的每一種生物都深深著迷。我一位朋友的兒子在看完牙醫回家後,興奮地談到他在有水不停旋轉的特別水槽裡吐口水─當你6歲時,一切都很神奇!但是身為大人,我們把許多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了,於是我們可能厭倦,可能忘掉自己有能力體驗簡單事物蘊涵的驚奇,以及生命中偉大的奧義。 【孩子情緒故事啟示】在一個極度熟悉的情境裡仍能激發好奇感是非常重要的。好奇感讓我們不斷提出新問題,
並有新的發現。如果蘋果電腦創始人史蒂夫•約伯斯在發明個人電腦之後,就不再體驗驚奇、驚歎和好奇,那今天你就看不到iPod了。錄製過許多唱片的偉大音樂家,多年來慎重調高好奇心和驚奇的音量,一次又一次重塑他們的事業,製作出和幾年前一樣清新、有獨創性且令人興奮的新音樂。好奇和驚奇,永遠不嫌老。 二、孩子的開心與不開心
當媽媽詢問:“寶寶今天很開心呀?”——孩子就會知道,這種很舒服,讓人輕飄飄的,想唱想跳的感覺,原來叫“開心”。 當媽媽安慰:“寶寶哭了,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是和表哥分開捨不得嗎?”——原來這種灰灰的,累累的,的感覺叫“難過”,跟要好的人分開的時候我就會有這種感覺,難過的時候我會好想哭。
在教小朋友彈奏車爾尼編著的法國民歌《小星星》時,我偶爾會做些改動:“小星星吃得飽飽的,一,閃,一,閃,亮,晶,晶,安靜地慢慢走來。它看見前方有小夥伴在玩橡皮筋,很高興,所以就奔著去了,一閃,一閃,亮晶晶!音符變成跳躍著;哎呀不小心被橡皮筋彈到額角了,小星星委屈地哭泣起來,所以音符變成有些憂傷,一閃一閃……亮晶晶……” 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說,“弟弟把小熊的車玩壞了,小熊很生氣……寶寶有沒有生氣的時候?寶寶什麼時候會生氣?生氣是什麼感覺?”
【孩子情緒故事啟示】語言是一種力量,當我們給一種情緒取了一個名字,也就掌握了一種應對它的力量——區分它,用語言來表達它,與人分享它,並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的這種情緒。

三、得到他人認可的情緒
孩子遊戲失敗的時候,父母說“聽話!不聽話怎麼能做得好呢!”——他尚懵然,不知道什麼叫“挫折”,咱們先教他“沮喪”了。 趕校車,“糟了糟了,瞧,不該磨磨蹭蹭吧?太晚了!”他尚不會感受“緊迫感”呢,咱們先預習“焦慮”了。 孩子得到優良考卷,“別翹尾巴,考一百分的人多了!”孩子正在體會“欣喜”呢,卻輕易被定義為“得意”了。 很多媽媽想著讓孩子在各個領域表現出色,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比賽,孩子可能在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提前暴露在過於強烈的情緒中而難以化解——生氣(也許認為賽制的不夠公平時)、害怕(面對很強的對手後)、嫉妒(也許對自己重要性的質疑)、難過(也許因為一時沒有表現最佳)。
當寶寶說:“我好害怕呀!” 媽媽可不能說:“天黑有什麼好怕的呀。好孩子要勇敢!害怕的人是膽小鬼!” 當孩子被小夥伴拒絕一起玩,而表現出傷心難過的樣子,媽媽也不要急於讓孩子馬上快樂起來——“這有什麼好難過的,別哭了,來,吃塊餅乾吧。” 媽媽要做的是,先接受孩子有害怕/ 難過/ 孤單/ 生氣……這些負面感覺的存在。 當媽媽說“有什麼可怕的”,或者“好孩子不當膽小鬼”——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一個觀念,害怕是錯的,可恥的,不夠“勇敢”,缺少“英雄氣概”。當這些概念植入了孩子的內心,未來當面對恐懼的時候,他也可能會努力地去否認或者壓抑。 可以跟孩子共同體驗一下情緒,“誰都有害怕的時候,爸爸媽媽有害怕的時候,
老師有害怕的時候,小動物們也有害怕的時候。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逃跑,或者躲到床底下縮成一團。” 有時候,害怕確實是沒有必要的——“黑黑的夜晚是不是有動畫片上的魔鬼呀,它們會不會藏在我的床底下?”這時也許可以跟寶寶說:“我們找一個手電筒,然後,我們一起鑽到床底下看看?” “黑夜其實也很美麗,我們來講講關於夜晚最美麗的故事。”當寶寶拖住媽媽的腿大哭著不讓媽媽去上班,媽媽可以先接受孩子的感覺:“啊,和媽媽分開很難過對嗎?”給孩子一個期限:“媽媽下午就回來了。”提出對未來的聚會一個預期和構想:“回來的時候我們一起看你喜歡的動畫片?” 一直養育的寵物或者花草死了,孩子感到難過,這個時候需要傾聽,共情:“啊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讓媽媽好好抱抱你,可以和小夥伴打電話說說這個消息,也可以自己待一會兒。” 而不必講:“早就和你說過了,要多澆水才行嘛……”不必說“媽媽馬上幫你買一盆回來好了。”——立刻用擁有的快樂代替失去的傷痛,孩子沒有體驗情緒的機會,就無法領略駕馭情緒的喜悅。他需要找一個平衡自己的方式,排遣情緒,規範情緒,一旦掌握這門藝術,孩子將成為內心擁有強大力量的人。 當媽媽抱別的小孩子時,孩子可能會覺得“媽媽怎麼不跟我好而跟別的小孩好,我要我的媽媽跟我好!”因而大哭。這時不能訓斥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心眼!”而是找機會告訴孩子,“媽媽有時也會嫉妒,比如別人得到了我很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別人能做好我很努力卻做不好的事情,我的好朋友跟別人玩不跟我玩……我不喜歡嫉妒的感覺,但每個人都有嫉妒別人的時候。嫉妒的時候,我可以不去想別人擁有什麼,而是好好想想我自己擁有什麼,我可以做什麼,哈哈其實我也不比別人差,這樣就開心起來了!”
【孩子情緒故事啟示】承認自己的感覺,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進而接納他人。當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讓孩子知道,這些感覺都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麼不對的,也沒有什麼可恥的。不給情緒設定規矩,很多時候情緒是不由我們強硬地控制的,只給行為設定規矩,行為是我們完全可以控制的。
共情:“啊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讓媽媽好好抱抱你,可以和小夥伴打電話說說這個消息,也可以自己待一會兒。” 而不必講:“早就和你說過了,要多澆水才行嘛……”不必說“媽媽馬上幫你買一盆回來好了。”——立刻用擁有的快樂代替失去的傷痛,孩子沒有體驗情緒的機會,就無法領略駕馭情緒的喜悅。他需要找一個平衡自己的方式,排遣情緒,規範情緒,一旦掌握這門藝術,孩子將成為內心擁有強大力量的人。 當媽媽抱別的小孩子時,孩子可能會覺得“媽媽怎麼不跟我好而跟別的小孩好,我要我的媽媽跟我好!”因而大哭。這時不能訓斥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心眼!”而是找機會告訴孩子,“媽媽有時也會嫉妒,比如別人得到了我很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別人能做好我很努力卻做不好的事情,我的好朋友跟別人玩不跟我玩……我不喜歡嫉妒的感覺,但每個人都有嫉妒別人的時候。嫉妒的時候,我可以不去想別人擁有什麼,而是好好想想我自己擁有什麼,我可以做什麼,哈哈其實我也不比別人差,這樣就開心起來了!”
【孩子情緒故事啟示】承認自己的感覺,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進而接納他人。當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讓孩子知道,這些感覺都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麼不對的,也沒有什麼可恥的。不給情緒設定規矩,很多時候情緒是不由我們強硬地控制的,只給行為設定規矩,行為是我們完全可以控制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