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那個不嫌你窮的姑娘,為什麼沒陪你走到最後

那個不嫌你窮的姑娘,為什麼沒陪你走到最後

文/尋找阿楞

非誠勿擾裡樂嘉老師曾發過一段微博,大意是說樂嘉初戀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很愛他,那時候樂嘉又窮,又桀驁,又倔又憤,就覺得你愛我你就應該怎樣怎樣的證明,最後有一天,這個姑娘終於跑掉了,確實跟了個有錢人,於是樂嘉就又覺得姑娘是因為嫌貧愛富,著實的去跟姑娘鬧騰了一陣子。直到很多年後的今天,樂嘉老師自己也成熟了,有錢有地位了,可以心平氣和的想這段往事,才真的承認,人家姑娘當初跟他分手,不是嫌他窮。

年少的時候常常想能開一輛敞篷車又帶著自己喜歡的人在滿是落葉的山路上慢慢開,

可是現在我發現這是很難的。因為開著敞篷車的時候旁邊沒有自己喜歡的姑娘,而有自己喜歡的姑娘在邊上的時候又沒開敞篷車,有敞篷的車和自己喜歡的姑娘的時候偏偏又只能被堵車在城裡。然後隨著時間過去,這樣的衝動也越來越少,不像上學的時候,覺得可以為一個姑娘付出一切——對了,甚至還有生命。

我只是覺得,什麽都變得現實了,無論男女,可能純真的愛情真的只能在學校裡發生,我想,也只有在學校裡才能不計較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並且無鈴。也只能在高中大學裡,可能會不計較男友貧富,好看就行,在寢室的室友面前也顯得很有面子,

但是一出大學,看見你昔日的鳥朋友們都是賓士來接的,或者辦公室微微有姿色的女友們都是名車接送,可能車的牌子不盡相同,但是相同的是車裡的人都很難看,這時候你是否會對你的騎自行車賓士過來的男朋友依然像以前一樣?

有一篇文章《那個和你一起吃路邊攤的姑娘,為什麼沒有陪你走到最後》,講了一個故事,主角是D小姐和S君,一對很普通的青年男女,畢業後在一個辦公室裡工作,後來戀愛了,很常見的辦公室戀情。一段工作結束之後,S君提出到別的城市去闖一闖,看一看,D小姐二話沒說,打包了行李就跟他走了。又過了幾年,他們所在城市的發展也不看好,於是雙雙回到了原來的城市,

再再然後,兩人分手了。偶然的機會,作者問起兩人分手的原因,跟大多數苦逼男一樣,男主角把分手的原因歸結為經濟問題。而在問D小姐的時候,D小姐則說是由於自己家裡突遭巨大變故時,S君表現得比較孩子氣,也並沒有給予支持,讓她自己一個人獨自回家解決。然後再加上後面發生的一些事,促使了D小姐開始下決心離開。D小姐說,她… …實在太傷心了。

故事的最後,老朋友們一起聚會,D小姐不在,大家紛紛問起S君,分開的原因。S君被追問的尷尬,再次籠統的回答:因為經濟問題。故事講到這裡,你們猜猜,朋友們都有什麼反應? 聽完S君的回答,預想的大家淡淡的安慰幾句就算了的場景沒有出現。出乎意料的,一桌子的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都開始數落起S君,女孩子說D小姐不是那種人,男生說肯定不是錢的事兒。一個老大哥一語中的,他說我不知道你們之間交往的那些細節,但是一個姑娘,把她最好的幾年都給了你,什麼都給了你,跟你去流浪,當初你就窮,人家也跟你了,最後跟你分手,你如果還認為這是因為經濟問題,那就是你有問題了!(你們看,這世界上總還是有這那麼一群可愛的人們的) 的確現在是有些姑娘是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但依然有很多姑娘是願意和你在自行車後座上笑的。就像文中的D小姐,從大概23歲的時候跟著S君,奔走天涯,漂泊異鄉,租小破房子住,S君偶爾失業的時候,也義無反顧的賺錢養家,到分手的時候,歷經四五年,
她已經快三十了。她不是為了要去坐在寶馬車裡哭,才離開的。 我周圍也有著許多像S君這樣的男孩子。

當姑娘在公司受到上司無理的責難需要安慰的時候,當姑娘對於職業選擇猶豫不決需要意見的時候,當姑娘辛苦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的時候,當姑娘給你發短信說感冒生病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呢?你只會安慰說,哎呀,小事情,乖,想開一點嘛,然後繼續專心的看你的英超聯賽。只會說,新人都是這個樣子嘛,累一點多正常。忍一忍就好了。老婆,你昨天做的那個菜很好吃哎,今天再給我做一個吧。只會告訴她,聽你的,你說的一定是對的,然後轉過身盯著螢幕,專心走位元,冷靜補刀。只會說出那句已經屢試不爽的黃金萬能句:寶貝,

多喝點兒熱水。然後繼續打你的網遊。 而一些所謂的高帥富在幹什麼呢?他們會在姑娘辛苦了一天疲憊不堪的時候,對她說,累了一天啊,走,今天咱們出去吃,好好犒勞你一下。他們會在姑娘對於職業選擇猶豫不決需要意見的時候,能夠沉靜的聽你傾訴,溫和、理性的給出自己的意見,即使可能最後還是得姑娘自己拿主意。在姑娘被上司無理責難需要安慰的時候,他們會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一些人真的遇到了一個不嫌貧愛富的好姑娘的時候,卻不懂得怎麼珍惜。最後一歸結呢,就都覺得是經濟原因,認為全世界的姑娘都是嫌貧愛富。

現在雖然的確是有很多姑娘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但其實依然也有很多姑娘是願意和你在自行車後座上笑。但如果她有一天離開了你的自行車,那是因為,你把她弄哭了。

眼淚流幹了的時候,人就再也留不住了。

有時候,離去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身,而是,一輩子的幸福。

你還有夢想沒實現?太好了

每個人都有夢想,或大或小,或近或遠。可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夢想成真,有的人卻迷失在了半路上?

1

琳琳打電話告訴我她自己的蛋糕店就要開張時,我在心裡由衷地為她高興。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將夢想保持多年,並且最終實現。從高中跟她做同桌時起,我就知道她喜歡烘焙。我在電話裡說,“琳琳,你真幸運,想做的事就能做成,真讓人羡慕。”

她說,其實並不容易。上大學那會兒,她從生活費裡摳出錢去學做糕點,但父母不願意她鼓搗那些麵糊糊,這個小夢想也就這樣擱淺了。畢業後,她順從地進了一家文化公司,成了你在寫字樓裡常能見到的那種光鮮白領,頭髮梳得幹練油亮,職業裝整潔筆挺。可一下班,她立馬換了個人,套上圍裙,挽起袖管,一頭就紮進了麵團裡。她不光做常見的口味,還很有創意地將自己喜歡的口味進行各種混搭,常常給人出奇不意的驚喜口感。

父母看她是真喜歡這行,也就退讓了,同意她開一家很小的小店,先試試看。

“你知道我是怎麼撐到今天的嗎?”琳琳說,“在無數個想要放棄的時候,我都在心裡想,我還有個夢想沒實現呢。太好了!我得想辦法去實現它。然後,就覺得渾身充滿了幹勁兒。如果沒有這個信念,估計這個店也開不起來吧。”

2

大寧,理工男一枚,學的是自動化,大學畢業後做了工程設計的工作,心中的夢想卻是搞攝影。他拍得一手好照片,最喜歡在大馬路上拍行色匆匆的人。“我常常在想,那一個個早出晚歸、步履匆忙的人,衣飾不同、表情各異、神態有別,背後會是各自怎樣精彩的故事……”

幾年下來,他積攢了好幾千張照片。他的作品多次登上報紙、雜誌、網站,也拿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獎項。不久前,還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辦了個攝影展。雖然規模真的很小,但也算有模有樣。

“夢想成真的感覺爽嗎?”我問他。

“還成。接下來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去其他城市拍一拍,或者嘗試一些別的主題吧。”大寧似乎藍圖在胸。

我跟他打趣說,“你這還有完沒完啊?”

他說,總是覺得有事兒做,說明我有想法、有激情、肯努力,說明我心態不老,還對生活懷有憧憬,還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這有什麼不好?

3

不久前去爬華山,因為剛下過雪,路面結冰濕滑,走得格外小心翼翼。時間也就這麼被耽擱了,最後只好西峰上、北峰下,其他幾峰都沒能登臨,心中悵然若失。

下山路上,遇見幾個遭遇相同狀況的年輕大學生,卻是一路有說有笑,很開心地拍著沿途雪景。其中一個小夥子說,從小就在小說中看華山論劍,說華山險峻,“自古一條道”,就很想親臨實地親身感受。今天來了,見到這麼壯美的景色,已經實現了心中所願,為什麼不開心?

“可是,並沒有登上最高峰啊。”我毫不掩飾自己的失落。

小夥子說,“那多好啊。如果這次就把所有風景都看遍,可能下次我就不會有這麼大興趣了。留點遺憾,說不定我明年就會再來。或許是在春天,或者夏天,那會兒肯定會是完全不同的景致。”

越過山丘,才知道是否有人等候。也是越過山丘,才會發現遠方還有更多的山巒。我們不能奢望每一座都能登頂,但只要一直走一直走,總能不斷攀上新高度、看到新風景。

4

不管是始終未償夙願,還是不斷有新的目標,心中懷揣夢想總是值得尊敬、令人感動的事。

只是,我們也常常聽人說:我想考某某學校的研究生,但是複習資料好多,我怕自己不行;我想出國遊學,但我的英語真的很爛,只好放棄了;我想有一個更苗條更健康的身材,但健身好累,我常常會偷懶;我已經很久不寫東西了,此前我一直覺得自己能當作家的……

心想事成,只是一種美好的祈願。現實的壓力、雞毛蒜皮的瑣事、周遭的變故,包括人的自我成長,都會擠壓夢想的空間。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點點對困難妥協,慢慢放棄了自己的目標?

雖然,不管如何堅持、如何努力,我們也未必都能完全實現最初的夢想。但我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也許夢想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拿來實現的,而是有一件事情在遠遠的地方提醒我們,我們還可以去努力變成更好的人。”

只要生命還在,人生就會一直鋪展。夢想不滅,就說明你還走在路上,可能明天就會實現。誰知道呢?

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怎麼辦?

文/達達令

01

有人問我: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麼辦呢?怎麼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走向成功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是個文科生,沒有那些牛叉的技術技能,大學學了個新聞學專業,從大學到剛參加工作,一度覺得沒什麼用,甚至延伸到了上大學無用論的那個層次。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度很自卑,身邊的同學,要麼是學霸要麼是活動達人,我就介於這兩者之間,不尷不尬地過了四年,有多少人跟我是一樣的呢?

“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麼才能成功呢?怎麼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呢?”這些問題在我身上都出來了。

當然,我沒有因為迷茫,就去否定大學需要努力學習、努力參加實踐這件事情,我只是討厭自己那麼早就參透了這些,甚至我一度因為覺得自己純粹是為了偷懶而什麼都不想做,而感到自責,甚至極度痛苦。

直到今天,我開始釋懷,如果找不到讓你舒服的狀態,或者找不到能引爆你動力的事情,那你做的那些事情沒有任何意義。當然,有人說努力學習考上研究生有好工作掙大錢,這就是動力啊,參加社會實踐找好工作掙錢,就是動力啊,上班了多多努力多發點工資,就是動力啊,如果你是指通過物質化的回報,當做自己的動力,那麼我不予置評。

我所強調的,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狀態,說大了就是延伸到一種使命感。

回歸到現實,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我們需要做的是在自己的生活裡,找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狀態。

02

我大學裡就做了兩件事:一是看書,二是寫日記。每個夜晚熄燈後打著手電筒,一點點記錄自己心裡的煩惱,因為當時的自己完全沒有那份耐力,去化解心裡的憂傷。

甚至有段時間一度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很厭世,什麼都不想做,但是我還是會泡圖書館,堅持寫日記,或者說不需要堅持,我是必須每夜寫上幾張紙,才能睡去。

畢業後工作了,找到了跟專業有點沾邊的傳媒公司的一份工作,進去後發現幹的事情,跟大學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其實我也是後來知道,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只是我當時依舊不知道罷了。

就這樣恍惚地過了兩年,工作不鹹不淡,沒啥感覺,也沒激情。

我開始覺得不對勁了,我又開始問那些糾結的終極問題了:我到底適合什麼呢?我不會就這樣過一輩子吧,萬一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怎麼辦?

我開始慌張了。

我只能自救了。

03

我細細地羅列一下那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我。

在工作上,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寫寫文案整理一下表格,但是我寫的專題推薦跟軟文都不錯,這些就得益于我平時就愛看有意思的廣告文案,還有那些有意思的時事熱點,直到我現在換了一份工作,專做策劃。

我覺得那些脫口而出的創意點跟文案,在別人想來都是難想的東西,我說你們多看路邊看板,多刷新聞,多聽聽別人講故事,同事會覺得做不來,我突然覺得,各有所長看來真的就是這樣的,我這平時愛觀察愛學以致用的性格,還是蠻有用的。

在同事關係上,我是個愛恨分明的人,遇上很奇葩的同事,就會躲得遠遠的,遇上不錯的同事,就會多多分享,一起吃喝玩樂,跟大家都搞好關係那一套說辭,不適合我。

我一開始也很糾結,但是後來我發現,當你專心做自己的時候,反而是最輕鬆的。

後來,部門搞團建聚餐活動,活動安排交給我,我也樂意接受這一切,因為我擅長出點子並去執行,我喜歡操持這個吃喝拉撒的小事情,並且喜歡井井有條地處理好。

這樣的結果是大家都很感激我,至於那些占了你便宜,最後一點回饋都沒有,甚至還各種抱怨的同事,那這一次就當作教訓,下次你再來參與,我就拒絕籌備這次活動,他也就自知之明地離開了。

在生活上,我是個吃貨更是個喜歡下廚的人,各種菜式包括拼盤還有烘培甜點,各種都會嘗試,以前我不覺得這有什麼,直到現在我才漸漸發現,會有人因為這個稱讚我很厲害。

很厲害?以前我只會笑笑,我覺得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直到現在我發現,正是這種叫“一種生活狀態”的東西,就是讓一個人獲得內心平靜的神丹妙藥啊!

好比說有人喜歡登山、潛水、跑步,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思考,還有人喜歡呼朋喚友聚會,牛叉的那些做研究實驗,程式猿們敲代碼,還有一大堆90後小孩創業賣果汁賣肉夾饃賣手抓餅,以前看記者採訪他們說,你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他們回答是為了開心,我總是不能理解,現在我明白了,“忠於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多麼簡單而又奢侈的事情。

多少人把自己囚禁在一個程式化的世界裡,人來人往上班下班公車地鐵,看到別人高喊這世界有很多種生活方式,然後想想就算了?

04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本高喊旅行冒險,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我做了什麼呢?

因為第一份工作是國企,安逸舒服的生活,不能讓我內心平和,所以我跳槽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每天寫策劃出方案,這一切工作要求,使得我每天刷微博逛知乎刷新聞網站,甚至開淘寶京東天貓,都成為了一種找創意點的方式。我一邊幹活,一邊吸收在網上獲得的知識,每天一點點,我有的是耐心。

我自己經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她在江湖漂”。一開始目的很簡單,因為我找不到喜歡的品質高的微信閱讀號,那些純粹為了吸粉的標題党,一度綁架了我睡前的時間,最後一無所獲讓我氣得胃疼,所以我就自己弄了這個微信公眾號,專注於跟我一樣迷茫而又尋找出路的女生們。

一開始我就挑自己喜歡的文章推薦,心情好了還寫點自己的感悟,一大堆赤裸裸的麻辣反雞湯,看得我舒服也高興,直到後來決定自己寫東西,結果發現有好多姑娘跟我留言分享自己的難點,我開始覺得,幹嗎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啊,你看我能夠讓這些女生每天後臺給我留言,“找到了同類中人”,這種愛分享的性格與能量,也成了我快樂的一種源泉。

我一向愛折騰,各種手工嘗試的蛋糕甜點,會帶到辦公室跟大家分享,同學同事隔三差五來家裡蹭飯。我認識公司裡一個年長的姐姐,跟她出去吃飯會探討這個菜式的做法,還有餐具的擺設、餐廳的裝修風格,翻桌率、人力培訓成本控制都慢慢地聊開了。我就是這麼無聊而較真,吃個飯,也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這些能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手段。

直到今天,那個大姐每天都念叨著,你要哪天開餐廳了,我一定會跟你投資,不光是你愛好擅長這件事,我覺得你這個人就是有生活味道的。

我笑著,餐廳開不開得成另說,我這個人漸漸變成了別人覺得有意思的人,其實這一切的前提,是我自己過成這樣的,而不是為了別人的期待或者願望才要去做什麼的。

05

囉唆了這麼多,至今想來,自己所做的這些,貌似跟大學沒啥關係,其實關係大了去了。

我現在遇上難題,就會翻大學的日記跟讀書筆記,覺得那時的自己真是幼稚荒唐,想那麼差的問題。但是想想要是沒有那時的糾結,今天的我也不會懂得利用身上這些特質,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比如寫作,分享,成為各種閨蜜情感問題的垃圾桶,遇上餐廳的美食回家動手實驗一番,同事跟朋友的衣服搭配顧問,跟年長的人聊人生哲學,跟外向的人聊美食電影跑步健身,跟內向的人聊能量法則,聊一個人獨處的舒服感。

也正是因為一個人把很多問題都糾結過了,所以當我現在意識到“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麼辦呢?怎麼才能成功呢?怎麼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呢?”這種狀態時,我已經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然後一點點自我分析,進行自救,也可以一點點敲下這些文字。

或許答不對題,我不能技巧性地告訴你要多讀書、多參加聚會、多找牛叉的人學習、多投資自己,因為一旦從這個角度回答,你就會有下一層問題,讀什麼書好?怎麼才能找到聚會圈子?如何認識牛叉之人?怎樣投資自己比較好?甚至還會問,同樣的價錢,同樣的條件,去學管理技能課程好還是報一個PPT培訓課程好?

我們這一生伴隨著問題而來,我開始明白這一點,同時我明白自己的境界太低,但是這不妨礙讓我在這條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的路上,繼續前進,我也需要牛奶麵包,我更需要找到人生意義之所在。

很多人問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我從來都不會說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不是大片,卻是最打動我的一部電影。

可笑的是,多年前在大學宿舍看這部歌舞印度片的時候,笑得前仰後翻,跟舍友各種吐槽,而現在,上個月再拿出來看,大半夜哭到不行,蘭徹的那一句“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而來”讓我一夜無眠,多少人是把這句話反過來過這一生,還要抱怨人生的意義找不到的,殊不知,我們要的卓越,其實是自己喜歡、擅長並且還能堅持的東西。

或許你已經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你不願意把它釋放出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離開舒適區去做出改變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即使現在還沒有物化呈現的轉折狀態,但是已經開始慢慢去挖掘並默默積累的。

馬雲離開舒適期之前,默默做了六年英語老師,可是這個默默的過程,真的只是純粹的上課下課而已嗎?

時間看得見,願你我共勉之。

作者簡介:達達令,電影策劃人,時尚雜誌撰稿人。微博@彭小玲達達令,微信公眾號: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本文選自達達令新書《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 在這匆忙焦慮的世界裡,試著為你闡述一段不慌張的活法。

但其實依然也有很多姑娘是願意和你在自行車後座上笑。但如果她有一天離開了你的自行車,那是因為,你把她弄哭了。

眼淚流幹了的時候,人就再也留不住了。

有時候,離去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身,而是,一輩子的幸福。

你還有夢想沒實現?太好了

每個人都有夢想,或大或小,或近或遠。可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夢想成真,有的人卻迷失在了半路上?

1

琳琳打電話告訴我她自己的蛋糕店就要開張時,我在心裡由衷地為她高興。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將夢想保持多年,並且最終實現。從高中跟她做同桌時起,我就知道她喜歡烘焙。我在電話裡說,“琳琳,你真幸運,想做的事就能做成,真讓人羡慕。”

她說,其實並不容易。上大學那會兒,她從生活費裡摳出錢去學做糕點,但父母不願意她鼓搗那些麵糊糊,這個小夢想也就這樣擱淺了。畢業後,她順從地進了一家文化公司,成了你在寫字樓裡常能見到的那種光鮮白領,頭髮梳得幹練油亮,職業裝整潔筆挺。可一下班,她立馬換了個人,套上圍裙,挽起袖管,一頭就紮進了麵團裡。她不光做常見的口味,還很有創意地將自己喜歡的口味進行各種混搭,常常給人出奇不意的驚喜口感。

父母看她是真喜歡這行,也就退讓了,同意她開一家很小的小店,先試試看。

“你知道我是怎麼撐到今天的嗎?”琳琳說,“在無數個想要放棄的時候,我都在心裡想,我還有個夢想沒實現呢。太好了!我得想辦法去實現它。然後,就覺得渾身充滿了幹勁兒。如果沒有這個信念,估計這個店也開不起來吧。”

2

大寧,理工男一枚,學的是自動化,大學畢業後做了工程設計的工作,心中的夢想卻是搞攝影。他拍得一手好照片,最喜歡在大馬路上拍行色匆匆的人。“我常常在想,那一個個早出晚歸、步履匆忙的人,衣飾不同、表情各異、神態有別,背後會是各自怎樣精彩的故事……”

幾年下來,他積攢了好幾千張照片。他的作品多次登上報紙、雜誌、網站,也拿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獎項。不久前,還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辦了個攝影展。雖然規模真的很小,但也算有模有樣。

“夢想成真的感覺爽嗎?”我問他。

“還成。接下來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去其他城市拍一拍,或者嘗試一些別的主題吧。”大寧似乎藍圖在胸。

我跟他打趣說,“你這還有完沒完啊?”

他說,總是覺得有事兒做,說明我有想法、有激情、肯努力,說明我心態不老,還對生活懷有憧憬,還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這有什麼不好?

3

不久前去爬華山,因為剛下過雪,路面結冰濕滑,走得格外小心翼翼。時間也就這麼被耽擱了,最後只好西峰上、北峰下,其他幾峰都沒能登臨,心中悵然若失。

下山路上,遇見幾個遭遇相同狀況的年輕大學生,卻是一路有說有笑,很開心地拍著沿途雪景。其中一個小夥子說,從小就在小說中看華山論劍,說華山險峻,“自古一條道”,就很想親臨實地親身感受。今天來了,見到這麼壯美的景色,已經實現了心中所願,為什麼不開心?

“可是,並沒有登上最高峰啊。”我毫不掩飾自己的失落。

小夥子說,“那多好啊。如果這次就把所有風景都看遍,可能下次我就不會有這麼大興趣了。留點遺憾,說不定我明年就會再來。或許是在春天,或者夏天,那會兒肯定會是完全不同的景致。”

越過山丘,才知道是否有人等候。也是越過山丘,才會發現遠方還有更多的山巒。我們不能奢望每一座都能登頂,但只要一直走一直走,總能不斷攀上新高度、看到新風景。

4

不管是始終未償夙願,還是不斷有新的目標,心中懷揣夢想總是值得尊敬、令人感動的事。

只是,我們也常常聽人說:我想考某某學校的研究生,但是複習資料好多,我怕自己不行;我想出國遊學,但我的英語真的很爛,只好放棄了;我想有一個更苗條更健康的身材,但健身好累,我常常會偷懶;我已經很久不寫東西了,此前我一直覺得自己能當作家的……

心想事成,只是一種美好的祈願。現實的壓力、雞毛蒜皮的瑣事、周遭的變故,包括人的自我成長,都會擠壓夢想的空間。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點點對困難妥協,慢慢放棄了自己的目標?

雖然,不管如何堅持、如何努力,我們也未必都能完全實現最初的夢想。但我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也許夢想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拿來實現的,而是有一件事情在遠遠的地方提醒我們,我們還可以去努力變成更好的人。”

只要生命還在,人生就會一直鋪展。夢想不滅,就說明你還走在路上,可能明天就會實現。誰知道呢?

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怎麼辦?

文/達達令

01

有人問我: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麼辦呢?怎麼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走向成功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是個文科生,沒有那些牛叉的技術技能,大學學了個新聞學專業,從大學到剛參加工作,一度覺得沒什麼用,甚至延伸到了上大學無用論的那個層次。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度很自卑,身邊的同學,要麼是學霸要麼是活動達人,我就介於這兩者之間,不尷不尬地過了四年,有多少人跟我是一樣的呢?

“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麼才能成功呢?怎麼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呢?”這些問題在我身上都出來了。

當然,我沒有因為迷茫,就去否定大學需要努力學習、努力參加實踐這件事情,我只是討厭自己那麼早就參透了這些,甚至我一度因為覺得自己純粹是為了偷懶而什麼都不想做,而感到自責,甚至極度痛苦。

直到今天,我開始釋懷,如果找不到讓你舒服的狀態,或者找不到能引爆你動力的事情,那你做的那些事情沒有任何意義。當然,有人說努力學習考上研究生有好工作掙大錢,這就是動力啊,參加社會實踐找好工作掙錢,就是動力啊,上班了多多努力多發點工資,就是動力啊,如果你是指通過物質化的回報,當做自己的動力,那麼我不予置評。

我所強調的,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狀態,說大了就是延伸到一種使命感。

回歸到現實,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我們需要做的是在自己的生活裡,找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狀態。

02

我大學裡就做了兩件事:一是看書,二是寫日記。每個夜晚熄燈後打著手電筒,一點點記錄自己心裡的煩惱,因為當時的自己完全沒有那份耐力,去化解心裡的憂傷。

甚至有段時間一度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很厭世,什麼都不想做,但是我還是會泡圖書館,堅持寫日記,或者說不需要堅持,我是必須每夜寫上幾張紙,才能睡去。

畢業後工作了,找到了跟專業有點沾邊的傳媒公司的一份工作,進去後發現幹的事情,跟大學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其實我也是後來知道,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只是我當時依舊不知道罷了。

就這樣恍惚地過了兩年,工作不鹹不淡,沒啥感覺,也沒激情。

我開始覺得不對勁了,我又開始問那些糾結的終極問題了:我到底適合什麼呢?我不會就這樣過一輩子吧,萬一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怎麼辦?

我開始慌張了。

我只能自救了。

03

我細細地羅列一下那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我。

在工作上,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寫寫文案整理一下表格,但是我寫的專題推薦跟軟文都不錯,這些就得益于我平時就愛看有意思的廣告文案,還有那些有意思的時事熱點,直到我現在換了一份工作,專做策劃。

我覺得那些脫口而出的創意點跟文案,在別人想來都是難想的東西,我說你們多看路邊看板,多刷新聞,多聽聽別人講故事,同事會覺得做不來,我突然覺得,各有所長看來真的就是這樣的,我這平時愛觀察愛學以致用的性格,還是蠻有用的。

在同事關係上,我是個愛恨分明的人,遇上很奇葩的同事,就會躲得遠遠的,遇上不錯的同事,就會多多分享,一起吃喝玩樂,跟大家都搞好關係那一套說辭,不適合我。

我一開始也很糾結,但是後來我發現,當你專心做自己的時候,反而是最輕鬆的。

後來,部門搞團建聚餐活動,活動安排交給我,我也樂意接受這一切,因為我擅長出點子並去執行,我喜歡操持這個吃喝拉撒的小事情,並且喜歡井井有條地處理好。

這樣的結果是大家都很感激我,至於那些占了你便宜,最後一點回饋都沒有,甚至還各種抱怨的同事,那這一次就當作教訓,下次你再來參與,我就拒絕籌備這次活動,他也就自知之明地離開了。

在生活上,我是個吃貨更是個喜歡下廚的人,各種菜式包括拼盤還有烘培甜點,各種都會嘗試,以前我不覺得這有什麼,直到現在我才漸漸發現,會有人因為這個稱讚我很厲害。

很厲害?以前我只會笑笑,我覺得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直到現在我發現,正是這種叫“一種生活狀態”的東西,就是讓一個人獲得內心平靜的神丹妙藥啊!

好比說有人喜歡登山、潛水、跑步,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思考,還有人喜歡呼朋喚友聚會,牛叉的那些做研究實驗,程式猿們敲代碼,還有一大堆90後小孩創業賣果汁賣肉夾饃賣手抓餅,以前看記者採訪他們說,你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他們回答是為了開心,我總是不能理解,現在我明白了,“忠於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多麼簡單而又奢侈的事情。

多少人把自己囚禁在一個程式化的世界裡,人來人往上班下班公車地鐵,看到別人高喊這世界有很多種生活方式,然後想想就算了?

04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本高喊旅行冒險,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我做了什麼呢?

因為第一份工作是國企,安逸舒服的生活,不能讓我內心平和,所以我跳槽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每天寫策劃出方案,這一切工作要求,使得我每天刷微博逛知乎刷新聞網站,甚至開淘寶京東天貓,都成為了一種找創意點的方式。我一邊幹活,一邊吸收在網上獲得的知識,每天一點點,我有的是耐心。

我自己經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她在江湖漂”。一開始目的很簡單,因為我找不到喜歡的品質高的微信閱讀號,那些純粹為了吸粉的標題党,一度綁架了我睡前的時間,最後一無所獲讓我氣得胃疼,所以我就自己弄了這個微信公眾號,專注於跟我一樣迷茫而又尋找出路的女生們。

一開始我就挑自己喜歡的文章推薦,心情好了還寫點自己的感悟,一大堆赤裸裸的麻辣反雞湯,看得我舒服也高興,直到後來決定自己寫東西,結果發現有好多姑娘跟我留言分享自己的難點,我開始覺得,幹嗎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啊,你看我能夠讓這些女生每天後臺給我留言,“找到了同類中人”,這種愛分享的性格與能量,也成了我快樂的一種源泉。

我一向愛折騰,各種手工嘗試的蛋糕甜點,會帶到辦公室跟大家分享,同學同事隔三差五來家裡蹭飯。我認識公司裡一個年長的姐姐,跟她出去吃飯會探討這個菜式的做法,還有餐具的擺設、餐廳的裝修風格,翻桌率、人力培訓成本控制都慢慢地聊開了。我就是這麼無聊而較真,吃個飯,也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這些能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手段。

直到今天,那個大姐每天都念叨著,你要哪天開餐廳了,我一定會跟你投資,不光是你愛好擅長這件事,我覺得你這個人就是有生活味道的。

我笑著,餐廳開不開得成另說,我這個人漸漸變成了別人覺得有意思的人,其實這一切的前提,是我自己過成這樣的,而不是為了別人的期待或者願望才要去做什麼的。

05

囉唆了這麼多,至今想來,自己所做的這些,貌似跟大學沒啥關係,其實關係大了去了。

我現在遇上難題,就會翻大學的日記跟讀書筆記,覺得那時的自己真是幼稚荒唐,想那麼差的問題。但是想想要是沒有那時的糾結,今天的我也不會懂得利用身上這些特質,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比如寫作,分享,成為各種閨蜜情感問題的垃圾桶,遇上餐廳的美食回家動手實驗一番,同事跟朋友的衣服搭配顧問,跟年長的人聊人生哲學,跟外向的人聊美食電影跑步健身,跟內向的人聊能量法則,聊一個人獨處的舒服感。

也正是因為一個人把很多問題都糾結過了,所以當我現在意識到“感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麼辦呢?怎麼才能成功呢?怎麼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呢?”這種狀態時,我已經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然後一點點自我分析,進行自救,也可以一點點敲下這些文字。

或許答不對題,我不能技巧性地告訴你要多讀書、多參加聚會、多找牛叉的人學習、多投資自己,因為一旦從這個角度回答,你就會有下一層問題,讀什麼書好?怎麼才能找到聚會圈子?如何認識牛叉之人?怎樣投資自己比較好?甚至還會問,同樣的價錢,同樣的條件,去學管理技能課程好還是報一個PPT培訓課程好?

我們這一生伴隨著問題而來,我開始明白這一點,同時我明白自己的境界太低,但是這不妨礙讓我在這條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的路上,繼續前進,我也需要牛奶麵包,我更需要找到人生意義之所在。

很多人問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我從來都不會說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不是大片,卻是最打動我的一部電影。

可笑的是,多年前在大學宿舍看這部歌舞印度片的時候,笑得前仰後翻,跟舍友各種吐槽,而現在,上個月再拿出來看,大半夜哭到不行,蘭徹的那一句“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而來”讓我一夜無眠,多少人是把這句話反過來過這一生,還要抱怨人生的意義找不到的,殊不知,我們要的卓越,其實是自己喜歡、擅長並且還能堅持的東西。

或許你已經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你不願意把它釋放出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離開舒適區去做出改變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即使現在還沒有物化呈現的轉折狀態,但是已經開始慢慢去挖掘並默默積累的。

馬雲離開舒適期之前,默默做了六年英語老師,可是這個默默的過程,真的只是純粹的上課下課而已嗎?

時間看得見,願你我共勉之。

作者簡介:達達令,電影策劃人,時尚雜誌撰稿人。微博@彭小玲達達令,微信公眾號: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本文選自達達令新書《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 在這匆忙焦慮的世界裡,試著為你闡述一段不慌張的活法。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