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解讀80後:肩負重擔的一代人


解讀80後:肩負重擔的一代人

解讀:“80後”的社會責任感


60年代和70年代的孩子是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長起來的,接受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更為集中和猛烈,

因而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更為強烈。獨生的“80後”是陪伴著動畫片長大的,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更能細膩地關注自身的需求,人性化地對待自己。所以說他們缺乏社會責任感也就不足為怪了。其實,關注自我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如果能作好對自身負責,也就是做到了對社會負責,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


我們不是叛逆的一代

很多人認為我們這些“80後”很叛逆,他們說“80後”的孩子把穿舌環、紋身、吸毒、頻繁更換性伴等等當作叛逆的方式。“80後”的青年叛逆嗎?一點不,至少和“70後”的人比起來。我認識的“80後”的人更溫和,即使是在私底下交流,從我們嘴裡也很難聽到什麼離經叛道的話。很多“80後”其實很溫順,

我們似乎爭先恐後地試圖讓別人明白自己是多麼瞭解這個社會的生存規則,多麼適應這個社會的價值標準。我們總想表明我們看透了一切,並且把適應這一切視為智慧或者聰明,把反抗和抵制視為不明事理或者毫無意義。從我個人的經驗上說,“80後”是個整體溫情的群體,還有一個證據,就是我們中間喜歡搖滾音樂的人不多,現在流行的周傑倫潘瑋柏之類的所謂hip-hop風格的音樂,是暖風習習之下的帥哥扮酷,與搖滾毫不沾邊。這個現象很重要,它能很精緻地說明在這種和諧社會精神的薰陶下,我們的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普遍的溫情化。


沒有人比年輕人更渴望自由和獨立了,因為從一出生開始我們就處於被保護、教育和管制之下,

這種狀態持續了十多年。一旦成年,我們就迫切希望能從原來的角色中掙脫出來,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行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的地盤我做主。


“80後”中很少有人明白真正的叛逆其實是思想的叛逆,實現這一點的前提是強大的獨立思考能力。可惜,“80後”非常缺乏這種能力,我們實際上並不能有效地分辨真假,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我們的腳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站在人多的那一邊並為此沾沾自喜。我們以為自己很獨立,卻不知道那只是一種不過腦子的偽獨立。


解讀“80後”的自由與獨立: 


獨立和自由,無論是在口頭上還是行動中,都不是“80後”的主流價值,更不是核心價值。即使他們渴望得到自由,

兩個原因也決定了他們很難為之持續努力並真正得到它:


一、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


你可以禁錮我的身體,但無法束縛我的思想。“80後”的主流價值觀決定了他們是現實的奴隸,是金錢和物質的追隨者,這就使他們很難得到思想的自由,因為他們無法超越現實,他們很可能用大量的金錢把自己的身體安排得盡可能的舒適與隨心所欲,但在思想上仍然是現實的奴隸,而這樣,他們以為自己就是自由的了。

二、“80後”並不瞭解獨立真正意味著什麼。


獨立包含著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是經濟獨立,一個是精神的獨立。經濟獨立方面,“80後”明顯比“70後”特別是“60後”要差很多,對此可以理解的一個理由是,“80後”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高,因此從父母那裡得到的資源更多,因為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來瓜分。精神獨立方面,在這一點上本來“80後”至少應該比那些缺乏獨立思考條件的前輩更好,比他們更能彰顯自己的個性,可事實卻不是如此。但其實他們是在用別人的詞語,說別人的話;他們的勇氣不是表現為站在少數人一邊堅持自己的看法,

而是選擇站在多數人那邊在人多勢眾的鼓舞下嚴厲地申討。一句話,他們嚴重缺乏在獨立思考支撐下的個性。
人是環境的產物,生長在某一時間段內的人群確實有些共同的特徵,這是國家和社會發展造成的,他們必須共同經歷一些東西。“70後”與“80後”之間的差別,肯定比“80後”與“90後”之間大得多。原因就在於,生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差異變小了。


“80後”是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的一代,他們有著他們的前輩身上並不明顯的特點。當前輩們無法解釋這些現象時,就產生了偏見。“80後”說話時更多地講“我”怎麼樣,而他們的父輩則更多地用“我們”這個詞。這就是時代特點在一代人身上的體現。因此,與家庭相比,社會環境對人的性格、思想的影響更具有本質性、滲透性。正是因此,時代特徵更容易被固化到這一代人身上。從整體上講,我們不認為“80後”比處於同樣年輕時期的“70後”“60後”更差,更重要的,“80後”的那些缺陷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就像一團麵粉被投入到一架由家庭、學校、社會組成的攪面機,最後成為怎樣的形狀取決於這三者的共同擠壓。所以,這個社會更需要反思:如何讓這一代人順利地接過肩上的重任。


一個兩億人的龐大青年群體成長起來了,他們是將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在關注他們自身問題的同時,更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寬容的態度,允許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這樣才能使其更為和諧地同社會融為一體。
因此,與家庭相比,社會環境對人的性格、思想的影響更具有本質性、滲透性。正是因此,時代特徵更容易被固化到這一代人身上。從整體上講,我們不認為“80後”比處於同樣年輕時期的“70後”“60後”更差,更重要的,“80後”的那些缺陷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就像一團麵粉被投入到一架由家庭、學校、社會組成的攪面機,最後成為怎樣的形狀取決於這三者的共同擠壓。所以,這個社會更需要反思:如何讓這一代人順利地接過肩上的重任。


一個兩億人的龐大青年群體成長起來了,他們是將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在關注他們自身問題的同時,更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寬容的態度,允許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這樣才能使其更為和諧地同社會融為一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