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人生感悟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總以為還有時間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總以為還有時間

文/從雲

1

前兩天,我寫了一份問卷,問卷上有道題:你認為自己最需要改變的,是哪一點?

我思索了一會兒,填下了:不要總以為,還有很多時間留給自己。

去年暑假前,我和文彬同時報名了電腦二級考試。在九月份的考試當中,文彬順利通過,而我的成績,一塌糊塗。

文彬問我,考試並不太難呐,你是不是最近太忙,沒時間刷題?

我尷尬地點了點頭,心裡卻十分慚愧。哪裡是沒時間,是我總以為,還有大把的時間。

當初報名後,文彬立刻著手收集資料,而我卻想著,暑假那麼長,

先不著急。

後來,暑假時我得到了一個去輔導機構兼職的機會,假期裡夜裡備課,白天講課,稍有閒暇也只想放鬆。

週末的時間沒有安排,但我又想:開學後還有兩周時間呢,用那兩周時間專心複習,只求通過的話,應該可以的。因此把週末用在了遊玩上。

然而開學後,幾個臨時作業完全打亂了我的計畫。到考試時,我的準備情況幾乎是裸考,失敗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

所謂的“明天還有時間”,不過是為了自己今天的懶惰,找了個藉口而已,這樣才能減輕揮霍時間的負罪感。而這麼做的結果,是你在把責任推給明天的時候,很多人已經一步一個腳印地上路了。我和文彬的差距,就是這麼拉開的。

定下了目標,就要從當下開始為之奮鬥,

把希望寄託於充滿未知的將來,遠不如從現在開始努力來得可靠。

懶惰的人才寄希望于未來,努力的人,只相信現在。

2

程姐的文章常常見解獨到,旁徵博引,每次讀後都讓我深感佩服,這和她大量閱讀的習慣關係密切。

最近在群裡聊天時,程姐曬出了她2018年讀過的書單,長長一列下來共兩百多本,讓群裡的朋友都歎為觀止。

被問及是如何在一年內讀完這麼多書時,程姐說道: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每天給自己定下讀書任務,然後當天完成就是了。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因為今天的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冒出什麼事情。

程姐的厲害就在於,做到了今日事今日畢。

反觀自己,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去年買的書很多到現在也只是翻開了引言。

我總是告訴自己,今天很忙,沒有時間,明天再看吧。可是卻有時間在地鐵上刷微博,有時間在閒暇時看劇,所以才會在年終結算時看著自己讀過的書目感到悔恨。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每天都會有不同事情要完成,如果我們把當下應該的任務不斷地向後推移,那將最終一事無成。

不要總覺得明天很多,如果你不抓緊時間,再多的美好明天,到頭來都是被荒廢的昨天。

3

生活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有人把今天都花在奔跑上,有人把今天花在玩樂上,想著反正還有明天可以跑,可是錯過的今天卻再也無法挽回了。如此往復,後者和前者的差距,也將會越來越大。

很多人都會犯下跟我類似的錯誤,

幻想著還有足夠的時間來給自己努力,然後陷入於懈怠的狀態,在事情發展到難以挽回的地步時才幡然醒悟,悔恨自己本可以做到更好,錯過了機會。

如果我們對待時間懶懶散散,那時間遲早會讓我們手忙腳亂。

把今天的工作留給明天,明天我們就將面對雙倍的工作;

有兩個月準備的考試拖到只剩兩天才開始複習,那考出的成績必定不理想;

面對自己定下的讀書計畫,對自己說有空再看,可最後總是刷著朋友圈告訴自己很忙。

所以才會有人提議,我們應該把每天都當成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來過,別給自己太多妥協的餘地,別給自己太多藉口,抓緊每分每秒去努力。

不要總是以為還有時間,時間不會等待一個不珍惜它的人。

告訴自己等明天再做,只是一連串謊言的開端。

你晚一天開始努力,面對的風險就會更多一些;你早一天開始努力,你的積累就會更多一些。

別讓“還有時間”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抓緊當下,然後再展望未來,才是一個人面對生活,最好的態度。

來源:寫手圈(ID:xieshouquan010)

心情不好:去這四個地方,會改變你的心態

北島說:“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你行走的眼界決定了你看世界的境界,相比於生命風景,有幾個地方更值得你去走一遭。

1、醫院

有位作家曾在書中寫道:如果容許我多宣佈一天公定假日,我一定這樣規定:這一天不能用來娛樂或旅行,而是強迫人們去醫院參觀一下人類的“生老病死”。

在紐西蘭著名的林菲爾德初級中學就規定,

每學期都藥組織學生到醫院參觀實習,從而感受健康和生命的意義。

只有到了醫院,你才會發現,能無痛無癢地坐在這裡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能下班後自由歡快地行走在藍天白雲之下;能在八小時之外約上三五好友沏一壺香茗聊聊身邊事是多麼幸福、多麼難得。

去醫院走走,你才會明白:和健康相比,人生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利益可以、金錢可以、榮耀可以,哪怕天塌下來都可以置之不理。

2、墓地

南開大學的盧幀教授曾花了5年的時間窮遊49個國家,除了看風景,他每到一個地方都一定要去拜訪當地的名人墓地,對他來說:

“旅行其實不在於你走了多遠,花了多少錢,拍了多少照片,而在於你改變了看問題的方式。而墓地,則是最好的地方。”

有位元成功的企業家每天都會提著沉重的檔包回家,工作到深夜。每天卻依然焦慮不安,身體也開始吃不消,便去看醫生。

醫生問:“你回家為什麼還要看那麼多的檔呀?”

“因為都是要處理的急件。”

“難道就沒人幫你嗎?你的助手、副總呢?”

“不行啊,這些都是要我親自批示的呀!”

“這樣吧,我給你開個處方……”

企業家接過醫生寫好的處方,上面潦草地寫著兩行字:“每天都墓地散步兩小時,每週要走滿一圈。”

企業家不解:“這是什麼意思?”

醫生說:“你去了就會明白的!”

企業家默然離去,按照醫生的指示每天到公墓散步兩小時,一年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企業家不再事無巨細、面面掌控,而公司的業績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好。

企業家似乎也漸漸明白,原來在生死面前,其他的事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著名學者許子東說道:

“人生如果有什麼事情想不通,到墓地看看就通了。”因為“墓地,就是人生的縮影”。

3、監獄

網友達達在學校的時候曾參觀過一次監獄:

不准穿裙子、短褲、無袖服裝,不能攜帶手機、手錶等物品,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排隊等候,然後快速參加。

一進門便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很難以忍受,犯人住的宿舍很狹小,一間屋子十二個人,被褥都是統一的。

給他們作報告的是一個貪污犯,被抓的那會兒孩子才5歲,他騙兒子說是自己出國了,現在孩子都滿十歲了,卻一直都不敢告訴孩子真相,甚至連想都不敢。

參觀完,達達的最大感想是:心酸,心情說不出來的沉重,很多人都是一念之差便走了一條不歸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的感慨尤為深切:

“毫無疑問,第一晚是最難熬的,赤裸裸地進囚籠,消毒藥粉令皮膚像被火燒一樣。他們把你丟進囚籠,關上鐵門,那時你才感到這是真實的,瞬間過去的一切都離你而去,剩下的只有對過去的回憶。”

而結果是,“很多新來的人在第一晚都幾乎發瘋了”。

其中的一個胖子便在進來的第一晚徹底崩潰,哭著喊道“我不屬於這裡!”“我要回家!”“我要見我媽媽!”

最後被獄警活活打死,或許在這裡才發現,沒有比自由更美好的東西了。

英格索爾說:“自由之於人類,就像亮光之於眼睛,空氣之於肺腑,愛情之于心靈。”

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自由都被剝奪時,生命也將為之失色。

去監獄看看,你會懂得自由的彌足珍貴,或許在重大的人生緊要處,你會更加懂得潔身自好、謹慎而行。

4、書店

如果想與高人對談,最廉價的方式就是去書店,或者圖書館,好處多,樂趣也不少。

王石在自己辦公桌上寫了兩句話,其中一句是:“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反彈力從哪裡來?王石的答案是:讀書!

2011年,59歲的王石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到哈佛去讀書,不是去拿個名譽學位,而是熬到快崩潰地讀書學習。

聽課、做筆記、聽講座、泡書店,每天奔波於公寓、學校、課堂和圖書館之間,比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還勤奮。

很多時候,人並不是被社會打敗的,而是被自己的懶惰和不思進取所拖累。

這個時候你大可捫心問下自己,有多久沒有上書店,有多久沒有讀書,如果答案是記不清的話,那麼恭喜你,你活該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去書店走走,你會明白自己有多麼的匱乏和無知,多麼地需要補充營養。

行走的意義在於改變一層不變的思維,就像盧幀所說:“旅行其實不在於你走了多遠,花了多少錢,拍了多少照片,而在於你改變了看問題的方式。”

哪怕只是繞床一周,也能勝過徒步地球一圈。

或許你真的應該出去走走了,不一定是名勝風景,醫院、書店、都是不錯的選擇,也許一不小心,就改變了你看待人生的方式。

來源:環球文摘精選

而在於你改變了看問題的方式。而墓地,則是最好的地方。”

有位元成功的企業家每天都會提著沉重的檔包回家,工作到深夜。每天卻依然焦慮不安,身體也開始吃不消,便去看醫生。

醫生問:“你回家為什麼還要看那麼多的檔呀?”

“因為都是要處理的急件。”

“難道就沒人幫你嗎?你的助手、副總呢?”

“不行啊,這些都是要我親自批示的呀!”

“這樣吧,我給你開個處方……”

企業家接過醫生寫好的處方,上面潦草地寫著兩行字:“每天都墓地散步兩小時,每週要走滿一圈。”

企業家不解:“這是什麼意思?”

醫生說:“你去了就會明白的!”

企業家默然離去,按照醫生的指示每天到公墓散步兩小時,一年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企業家不再事無巨細、面面掌控,而公司的業績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好。

企業家似乎也漸漸明白,原來在生死面前,其他的事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著名學者許子東說道:

“人生如果有什麼事情想不通,到墓地看看就通了。”因為“墓地,就是人生的縮影”。

3、監獄

網友達達在學校的時候曾參觀過一次監獄:

不准穿裙子、短褲、無袖服裝,不能攜帶手機、手錶等物品,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排隊等候,然後快速參加。

一進門便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很難以忍受,犯人住的宿舍很狹小,一間屋子十二個人,被褥都是統一的。

給他們作報告的是一個貪污犯,被抓的那會兒孩子才5歲,他騙兒子說是自己出國了,現在孩子都滿十歲了,卻一直都不敢告訴孩子真相,甚至連想都不敢。

參觀完,達達的最大感想是:心酸,心情說不出來的沉重,很多人都是一念之差便走了一條不歸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的感慨尤為深切:

“毫無疑問,第一晚是最難熬的,赤裸裸地進囚籠,消毒藥粉令皮膚像被火燒一樣。他們把你丟進囚籠,關上鐵門,那時你才感到這是真實的,瞬間過去的一切都離你而去,剩下的只有對過去的回憶。”

而結果是,“很多新來的人在第一晚都幾乎發瘋了”。

其中的一個胖子便在進來的第一晚徹底崩潰,哭著喊道“我不屬於這裡!”“我要回家!”“我要見我媽媽!”

最後被獄警活活打死,或許在這裡才發現,沒有比自由更美好的東西了。

英格索爾說:“自由之於人類,就像亮光之於眼睛,空氣之於肺腑,愛情之于心靈。”

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自由都被剝奪時,生命也將為之失色。

去監獄看看,你會懂得自由的彌足珍貴,或許在重大的人生緊要處,你會更加懂得潔身自好、謹慎而行。

4、書店

如果想與高人對談,最廉價的方式就是去書店,或者圖書館,好處多,樂趣也不少。

王石在自己辦公桌上寫了兩句話,其中一句是:“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反彈力從哪裡來?王石的答案是:讀書!

2011年,59歲的王石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到哈佛去讀書,不是去拿個名譽學位,而是熬到快崩潰地讀書學習。

聽課、做筆記、聽講座、泡書店,每天奔波於公寓、學校、課堂和圖書館之間,比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還勤奮。

很多時候,人並不是被社會打敗的,而是被自己的懶惰和不思進取所拖累。

這個時候你大可捫心問下自己,有多久沒有上書店,有多久沒有讀書,如果答案是記不清的話,那麼恭喜你,你活該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去書店走走,你會明白自己有多麼的匱乏和無知,多麼地需要補充營養。

行走的意義在於改變一層不變的思維,就像盧幀所說:“旅行其實不在於你走了多遠,花了多少錢,拍了多少照片,而在於你改變了看問題的方式。”

哪怕只是繞床一周,也能勝過徒步地球一圈。

或許你真的應該出去走走了,不一定是名勝風景,醫院、書店、都是不錯的選擇,也許一不小心,就改變了你看待人生的方式。

來源:環球文摘精選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