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劉墉:談比賽

劉墉:談比賽

有悲劇性格的人,最要學習的就是在比賽之前“懸空”;比賽之時“拿起”;比賽之後“放下”。

一個人如果能常常不安,常常自覺不足,而處處反省、多多充實,不是可以有更大的進步嗎?

◎多抓幾把豆子

今天晚上,我從臺北打電話回紐約,媽媽說她剛跟你通完電話,你的情緒不太好。原因是上課時,老師叫了四個學生上去表演,第一個就叫到你,你原本練得非常好,但是上臺卻表現不佳。

孩子!我發現你一直有患得患失的毛病,而且從小就看得出,每次考完重要的考試,你回家總不高興,說自己考壞了,

可是成績出來,卻往往是全班,甚至是全校最高的。

今年春天你考紐約州的音樂鑒定,也一樣,回家之後悶悶不樂,說自己拉錯了一個音;爸爸媽媽都說你是瞎操心,後來果然證明,你考了一百分。

其實我民不能笑你,因為我也有這毛病。從小到大,我總是低估自己,每次參加聯考,回來都認為完蛋了,放榜之後卻又常有意外的警喜。

大概這就是凡事都往壞處想的悲劇性格吧——

大晴天辦活動,還要準備帳棚,唯恐突然下雨;買回一條新褲子,總要細細檢查褲當,唯恐沒縫好,出去穿了幫;上車之後要多檢查兩次車門,唯恐沒關好,一轉彎就摔出門去;明明是太平盛世,又有社會福利,還總要在銀行存許多現款,以備不時之需。

這患得患失的悲劇性格,

確實會使我們常不開心。可是從另一個角度想,能總是退一步,未雨綢繆不也是優點嗎?一個人如果能常常不安,常常自覺不足,而處處反省、多多充實,不是可以有更大的進步嗎?

當然悲劇性格也可能造成壞的影響,譬如當大家都欣賞淡水河上的月夜星空時,他可能會慨歎河水的污染;當大家都歡慶比賽勝利的時候,他可能會開始擔心下一次比賽。更糟的是,許多人一邊考試、一邊比賽、一邊悲觀,於是一個考生可能才寫幾題,碰上不會的,一緊張,下面原來會的也不會了;一個溜冰選手,可能才在第一個三轉跳摔了一跤,就不斷在心裡念著“完了!完了!”造成惡性循環,而連著摔跤。

所以,悲劇性格可以有,但要利用它來強化自己,

而非將“不安”累積,到最後壓垮自己。我們常說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悲劇性格的人,最要學習的就是在比賽之前“懸空”;比賽之時“拿起”;比賽之後“放下”。我不止一次說“總回頭的人不可能跑得快”,就是這個道理。

如前面所說,我從小也有患得患失的毛病,你猜我是怎麼學會放下的?

想信你一定記得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罐子裡裝了千顆混合的豆子,白色和黑色各占一半。當你只抓起三顆豆子時,可能會二白一黑、二黑一白,也可能三顆全是黑的,或全是白的。但是當你一次抓一大把的時候,數下來,比便就會跟一比一差不多了。

從這件事我發現,如果怕自己臨場失常,演講講不好、考試考不好,不能顯示自己真正的實力時,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講幾場、多考幾次、多試幾回。

你想想,如果你今年只有一場演出,你成了就全成了,敗了就全敗了,你會多緊張?但假使你今年有十幾場演出,你還會那麼計較嗎?

這場失敗了,沒關係!反省改進之後,接著還有一場。漸漸地,你覺得那演出、比賽或考試,都成了家常便飯,你當然不會緊張,實力也就當然能發揮了。

我甚至看過一個女孩子,連著幾年,不斷參加選美比賽,屢敗屢戰。當時我暗想她就長得這個樣子,怎麼比也不會變得更漂亮,甚至一年比一年老,何必呢?

問題是那女孩子一次()比一次進步,一次比一次有颱風,一次比一次機智問答表現得好,她硬是選上了第一名。

孩子!你想想,連參加選美比賽,

多參加都能愈來愈有進步,愈來愈展現實力,何況音樂的演出了。

所以我建議你,一次抓一大把豆子,儘量參加表演,一有機會就上臺,而且就算表現不佳,也立刻把那懊惱與自責放在腦後,接著迎向下一個演出,你自然就會愈來愈穩了。

噢!對了!媽媽今天說,你發現在音樂營住的宿舍原來不是馬棚,而是雞舍改裝的。

真有意思!希望裡面沒有雞的臭味,不過我倒是畫了一個漫畫——“雞舍音樂會”,寄去給你。

你不是說同學們都不識中文,只看得懂爸爸信上畫的漫畫嗎?讓他們看看這張畫,看他們能說出多少好笑的東西。

劉墉:談慎行

《禮記》上有句話“人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意思是你初到一個過方,必須先問那裡的禁忌;進入別國時,

一定要問問當地的習俗。

你很可能聽見重重的一聲撞擊,接著有個躺在地上鮮血直冒的機車騎士和已經滑出去十幾尺,被車門撞壞的機車。

當然,還可能有個被車子撞傷的你。

◎人生路,小心走

你明天就要去三天的畢業旅行了,接著又要去音樂營七個禮拜,今天晚上我在晚餐時,特別叮囑你在外面要一切小心,尤其注意過馬路。

你一笑,說你這麼大了,還不會過馬路嗎?

我則實話實說地告訴你,因為咱們家在學校旁邊,每天又由你媽媽開車接送,你太缺乏過馬路的經驗,只怕你大表弟過的橋都比你走的路多。

你媽媽又笑著補了一句:“只怕她小學二年級的小表弟,也比她走的路多。”

孩子!你是不小了,已經可以合法地一個人留在家裡,也能去幫人家看小孩了。但你必須知道,你在外面的經驗還是太少,每次出遠門都是跟著爸爸媽媽,所以你絕對不能自以為很棒。尤其重要的是,你得知道出門就不等於在家,出遠門就不等於在自己的小鎮上。

《禮記》上有句話“人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意思是你初到一個地方,必須先問那裡有什麼禁忌;進入別國時,一定要問問當地的習俗。你沒聽不久前來過咱們家的郭伯母說嗎?當她在阿拉伯國家的時候,出外都得罩上黑袍;各國外交人員的女眷都這樣,到了宴會的地方,再脫下黑袍,露出裡面時髦的裝扮。

為什麼她必須那樣做,因為那是當地的規矩,就算她是外交人員的太太也得遵守,否則就可能有麻煩。

你哥哥也說過,在曼哈頓開車就不等於在我們的小鎮上開車。在我們鎮上如果看到綠燈變黃燈,要立刻煞車;可是在曼哈頓,如果後面跟了一輛大貨車,就算黃燈都快變紅燈了,也得沖過去。

為什麼冒這個險?

因為不冒這個險,後面就有更大的危險。那後面的大貨車,想著你的小車會沖過去,他也能“搶”過去,所以看到黃燈,非但不減速,還猛踩油門。沒想到你這時候緊急煞車,他來不及,就算反應快,由於車子大,也已經煞不住。

你想想,如果是你開車,看到黃燈煞車,有錯嗎?當然沒錯!可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就可能成為了不可彌補的錯誤。

我初來美國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想,發覺兩邊停滿車子的巷弄裡,如果小孩子像在臺灣一樣,在中間跑來跑去,很可能被來往的車子撞上,所以總叮囑你哥哥小心。

這是因為臺灣的駕駛人已經習慣了,他們在巷弄裡特別謹慎,美國的駕駛則沒那種危機意識。

同樣的道理,你以後注意,我們從臺灣初來美國的朋友開車,就算開在“幹道上”,一定也會在每個小巷口放慢速度,防止有突然沖出來的車子。

可是當他在美國待久了,就再也不會減速。本來嘛!幹道車先行,巷口都有“停”的紅牌警示,小巷裡的車子一定要先“完全停止”,看清楚兩邊沒有車,再出來。

這時候如果有個剛到美國的駕駛人,在他原來的國家不習慣遵守STOP的警示,一下子沖出來,是不是就跟疾駛而至的幹道車撞上了?而且撞得一定不輕。

在這兒不能不沈痛地告訴你,我在二十五年前,剛來美國的時候,就聽說一個由臺灣來的畫家朋友,在佛羅里達的公路上出車禍,夫妻雙亡。

接著我原來服務的公司的攝影記者,在紐約長島被車撞死。

又過沒多久,曾經跟我一起採訪的一位元中視駐美記者也在加州出車禍,他臨死前不斷用英語喊著Help me! Help me!那在異鄉,用異國語言求救的悲慘畫面,至今還在我的腦海浮現。

後來我常想,為什麼有那麼多臺灣剛來美國的朋友出車禍,他們難道走路特別不小心嗎?還是開車技術太差?

經過許多年,我才想通,就是今天晚餐時告訴你的——因為換了地方,換了交通習慣與倫理,他們不習慣。

或許你要問,那麼你該怎樣做呢?

好!我簡單地說——

你要嚴格遵守交通號志,當一邊路燈由綠變紅的時候,你千萬別以為另一邊就必定由紅變綠往前走,因為那裡可能有左轉右轉的號志,另一邊正有車子抓緊時間轉彎或直行。

所以你一定得看清楚,自己要去的那個路口的號志確實顯示可以走了,再等兩秒鐘,才起步。

其次,你穿越大馬路要維持一定的速度,千萬別突然變慢、變快。這來自我一個警心的經驗——當我還在臺北念大學的時候,有一天正穿越馬路,抬頭突然看見要搭的公車來了,就快步向前跑,才跑了半步,就見一輛機車,十分警險地從身邊斜斜擦過去,那騎士還不斷回頭看我,一邊看、一邊罵,好像罵我為什麼突然快跑,害他關點撞死我。

他罵得一點沒錯,因為在交通繁忙的地方,開汽車和騎機車的人常算著行人走路的速度,在車陣裡穿梭。他原先算你還不會走到,正加速往前沖,你卻突然向前跑,就很可能撞上。

還有一點,就是上下車,你絕不能像在我們小鎮上的坐學校巴士一樣,突然從車上跳下來、或由車邊跑出去。

因為在咱們小鎮上,學()校巴士一停,連對面車道的車都得停下來等著,否則就要被罰一百多塊美金。可是只要過了紐約市和長島的界線,交通規則就不一樣了。

你更要知道,當別人開車,你下車時,一定得要求開車的人把車子儘量靠在路邊,別在離路邊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停下。雖然在我們小鎮上,那樣做多半不會出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到曼哈頓,可能才開門,便撞上後面疾駛而至的腳踏車。假使你到臺灣,就更危險了,你很可能聽見重重的一聲撞擊,接著有個躺在地上鮮血直冒的機車騎士和已經滑出去十幾尺,被車門撞壞的機車。

當然,還可能有個被車子撞傷的你

對不起!只為了你將出遠門,我就說了這麼多,希望不會把你嚇到。但是我也要強調,希望你能永遠記住我的這席話,它可能讓你受用一輩子。

劉墉:談考試

老師有時間考,沒時間教;學生有時間“學”;沒時間“習”,好像只顧吃,卻沒消化,當然不可能健康。

你是你,堅持作你自己!

◎堅持作你自己

你奶奶在世的時候常說我的考運好,又講“這一定是因為祖上的陰功、父母的德性、自己的努力。”她還有個好笑的迷信,說我考高中的時候,考場在成功高中,所以我考上成功;考大學的時候考場在師大附中,所以我進了師大;要是我的考場在台大,就一定進臺灣大學了。

每次你奶奶這麼說,我都回她一句:“不可能,因為我一共只填了四個志願,根本沒填台大!”

當年大家都填幾十個志願時,我確實只填了四個,而且其中有三個是美術系。好多老師都說我開玩笑,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別人很難影響我。

我念書也一樣,你一定聽說過,我以前因為搞社團、參加演講比賽,總請公假、不上課,中間又因病休學一年,所以成績很爛,初中高中都常常不及格,要靠暑假補考及格才能免於留級。

我參加學校的模擬考試,也從來沒上過榜,唯一一次榜上有名,還是備取。問題是,高中我考上成功,大學上了師大,那些每次模擬考試都金榜題名的同學,反而多半不如我。你猜!那是因為什麼?

那也是由於我知道自己做什麼、自己要什麼,我有自己的讀書計畫;就像聯考填志願,我不理會別人,只要自己認為對,就堅持走下去。

譬如模擬考,從初三上學期就開始辦,每個月一次,每次都有一定的範圍。但因為學校的範圍太大,第一個月,考一年級全部;第二個月,考二年級全部;第三個月,考一二年級全部;第四個月,連三年級教過的一起考。但是我功課本來就爛,一年級二年級沒好好念,不可能準備好,所以我讀書的進度總是落後,當類比考試已經考五本教科書的時候,我才準備了兩本,也因此每次都落榜。

只是,我並不在乎同學嘲笑,也不理會老師罵,我自己有計劃好的進度;我用“剩下的日子”除以要準備的每個科目,算出每一科能用多少時間複習,到考試正好可以看完。

結果,我成功了。那些天天上補習班,好像很棒的同學反而有很多失敗了。

後來我和那些失敗的同學討論,得到個結論——他們失敗,敗在沒有自己的計畫,而一味趕類比考的進度。他們拚命趕、拚命念,好像都念得很熟了,模擬考也都得到高分;問題是他們沒有精讀,每次複習時,翻一翻課本,畫得紅紅藍藍、寫得密麻麻,好像都沒問題;等到真正“上戰場”,卻發覺對許多東西已經不那麼確定。加上好多同學每天趕兩班車去老師家補習,還要到學校上課,體力透支太多。老師有時間考,沒時間教;學生有時間“學”,沒時間“習”;好像只顧吃,卻沒本事消化,當然不可能健康。

那些去老師家補習的同學,又因為老師放水,把學校將考的題目先做過一遍,每次都考得好,在學校可以傲視群儕。他們甚至活在一個假想的“已經金榜題名”的世界,等到面對真正的考卷,才發現好多東西沒念到。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反對學校辦太多模擬考的。我覺得模擬固然該辦,但不能早早辦;就算早辦,也要細細規劃,不能一次考太多,寧可讓學生像砌磚牆,一塊一塊來,到時候正好砌成一堵好牆,也別早早就作成像入學考試一樣,涵蓋全部三年教學的內容,造成學生拚命趕進度,博而不精、“假像好的”。

這一年來,我在臺北學桌球,也有這樣的感觸。剛去的時候,我自以為已經打得不錯,只要學學削球、搓球、殺球就成了。沒想到教練一切從頭來,連我哪只腳應該在前都管。打球的時候更麻煩,什麼“大臂小、小臂”、“大框架”、“松執拍、活運腕”、“卡磨提舉”一堆術語,我甚至覺得他把我像小娃娃樣教。

問題是一路學下來,我硬是有了新的領悟;回到紐約,跟老球友比劃,硬是令人刮目相看。想想,教練按部就班的教法,不也跟我準備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一樣嗎?

求學最忌躁進,為學最忌隨俗,處世最忌盲從。我非常欣賞美國人常說的——I know what I am doing(我知道我在做什麼);那句話不是在別人勸說時用來作擋箭牌的“自以為是”,它真正的精神是認定目標,鍥而不捨地做下去。

孩子!你知道我為什麼說這許多嗎?

那是因為我聽你媽媽講,你聽宿舍裡別的同學練習,發現他們進度比你快,你怕自己太慢,有些尤慮,所以我隔海傳真這封信給你。

只要你自認盡了最大的力,只要你有自己的計畫、一定的進度和自我的要求,就不用管別人。

我又要引一句你奶奶的話了——“一聽打鼓就上牆頭的孩子,不可能有了不得的成就。”靠自己去成功!

你是你,堅持作你自己,最後的成功一定屬於你。

但是會不會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錯了!儘管不見得一分耕耘能換來一分收穫,但是耕耘多的人總能有較多的收穫;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隻自己撞上樹的兔子,但絕不可能比得上主動出擊的獵人。

再舉個例子吧!我從小就喜歡寫文章,可是常常投稿沒幾天,就收到厚厚的信,裡面裝著退稿,主編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懶得寫。

有一陣子,我被退得實在傷心了,不再投稿,但是總在翻報的時候幻想有自己的文章發表。你想想,這實際嗎?我不投稿,怎麼可能有文章發表?投稿固然有被退的傷心,但是不投稿就連傷心的機會都沒了。所以“有意種花花不發”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努力()種更多的花。

記得昨天晚餐,婆婆說“養孩子,忙得要死,好辛苦時”,我怎麼說的嗎?我說養孩子確實辛苦,但是正因為有苦才有樂。孩子這次考糟了,下次考好了,苦成了樂;孩子前天病了,今天退燒了,擔尤成了欣喜。我又說“人生如果只是一根平平的線,多沒意思?一定要起起伏伏,有付出,有獲得,才豐富”。

那麼,我現在也要對你說,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敗,才有意思。你今天失敗了,痛定思痛,檢討改進,明天反敗為勝,多棒!而且如果你能由今天的小考中得到教訓,使你明天的大考不再犯錯,這小考不就像注射疫苗,小小疼一下,卻能避免得大病嗎?

親愛的小丫頭,別再為人家考得好,你考糟而傷心了吧!你甚至應該為那些頑皮男生,居然能拿回家一張九十分的成績單,然後得意地說他贏了你而高興呢!

有贏有輸,才是多采的人生啊!

也能去幫人家看小孩了。但你必須知道,你在外面的經驗還是太少,每次出遠門都是跟著爸爸媽媽,所以你絕對不能自以為很棒。尤其重要的是,你得知道出門就不等於在家,出遠門就不等於在自己的小鎮上。

《禮記》上有句話“人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意思是你初到一個地方,必須先問那裡有什麼禁忌;進入別國時,一定要問問當地的習俗。你沒聽不久前來過咱們家的郭伯母說嗎?當她在阿拉伯國家的時候,出外都得罩上黑袍;各國外交人員的女眷都這樣,到了宴會的地方,再脫下黑袍,露出裡面時髦的裝扮。

為什麼她必須那樣做,因為那是當地的規矩,就算她是外交人員的太太也得遵守,否則就可能有麻煩。

你哥哥也說過,在曼哈頓開車就不等於在我們的小鎮上開車。在我們鎮上如果看到綠燈變黃燈,要立刻煞車;可是在曼哈頓,如果後面跟了一輛大貨車,就算黃燈都快變紅燈了,也得沖過去。

為什麼冒這個險?

因為不冒這個險,後面就有更大的危險。那後面的大貨車,想著你的小車會沖過去,他也能“搶”過去,所以看到黃燈,非但不減速,還猛踩油門。沒想到你這時候緊急煞車,他來不及,就算反應快,由於車子大,也已經煞不住。

你想想,如果是你開車,看到黃燈煞車,有錯嗎?當然沒錯!可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就可能成為了不可彌補的錯誤。

我初來美國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想,發覺兩邊停滿車子的巷弄裡,如果小孩子像在臺灣一樣,在中間跑來跑去,很可能被來往的車子撞上,所以總叮囑你哥哥小心。

這是因為臺灣的駕駛人已經習慣了,他們在巷弄裡特別謹慎,美國的駕駛則沒那種危機意識。

同樣的道理,你以後注意,我們從臺灣初來美國的朋友開車,就算開在“幹道上”,一定也會在每個小巷口放慢速度,防止有突然沖出來的車子。

可是當他在美國待久了,就再也不會減速。本來嘛!幹道車先行,巷口都有“停”的紅牌警示,小巷裡的車子一定要先“完全停止”,看清楚兩邊沒有車,再出來。

這時候如果有個剛到美國的駕駛人,在他原來的國家不習慣遵守STOP的警示,一下子沖出來,是不是就跟疾駛而至的幹道車撞上了?而且撞得一定不輕。

在這兒不能不沈痛地告訴你,我在二十五年前,剛來美國的時候,就聽說一個由臺灣來的畫家朋友,在佛羅里達的公路上出車禍,夫妻雙亡。

接著我原來服務的公司的攝影記者,在紐約長島被車撞死。

又過沒多久,曾經跟我一起採訪的一位元中視駐美記者也在加州出車禍,他臨死前不斷用英語喊著Help me! Help me!那在異鄉,用異國語言求救的悲慘畫面,至今還在我的腦海浮現。

後來我常想,為什麼有那麼多臺灣剛來美國的朋友出車禍,他們難道走路特別不小心嗎?還是開車技術太差?

經過許多年,我才想通,就是今天晚餐時告訴你的——因為換了地方,換了交通習慣與倫理,他們不習慣。

或許你要問,那麼你該怎樣做呢?

好!我簡單地說——

你要嚴格遵守交通號志,當一邊路燈由綠變紅的時候,你千萬別以為另一邊就必定由紅變綠往前走,因為那裡可能有左轉右轉的號志,另一邊正有車子抓緊時間轉彎或直行。

所以你一定得看清楚,自己要去的那個路口的號志確實顯示可以走了,再等兩秒鐘,才起步。

其次,你穿越大馬路要維持一定的速度,千萬別突然變慢、變快。這來自我一個警心的經驗——當我還在臺北念大學的時候,有一天正穿越馬路,抬頭突然看見要搭的公車來了,就快步向前跑,才跑了半步,就見一輛機車,十分警險地從身邊斜斜擦過去,那騎士還不斷回頭看我,一邊看、一邊罵,好像罵我為什麼突然快跑,害他關點撞死我。

他罵得一點沒錯,因為在交通繁忙的地方,開汽車和騎機車的人常算著行人走路的速度,在車陣裡穿梭。他原先算你還不會走到,正加速往前沖,你卻突然向前跑,就很可能撞上。

還有一點,就是上下車,你絕不能像在我們小鎮上的坐學校巴士一樣,突然從車上跳下來、或由車邊跑出去。

因為在咱們小鎮上,學()校巴士一停,連對面車道的車都得停下來等著,否則就要被罰一百多塊美金。可是只要過了紐約市和長島的界線,交通規則就不一樣了。

你更要知道,當別人開車,你下車時,一定得要求開車的人把車子儘量靠在路邊,別在離路邊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停下。雖然在我們小鎮上,那樣做多半不會出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到曼哈頓,可能才開門,便撞上後面疾駛而至的腳踏車。假使你到臺灣,就更危險了,你很可能聽見重重的一聲撞擊,接著有個躺在地上鮮血直冒的機車騎士和已經滑出去十幾尺,被車門撞壞的機車。

當然,還可能有個被車子撞傷的你

對不起!只為了你將出遠門,我就說了這麼多,希望不會把你嚇到。但是我也要強調,希望你能永遠記住我的這席話,它可能讓你受用一輩子。

劉墉:談考試

老師有時間考,沒時間教;學生有時間“學”;沒時間“習”,好像只顧吃,卻沒消化,當然不可能健康。

你是你,堅持作你自己!

◎堅持作你自己

你奶奶在世的時候常說我的考運好,又講“這一定是因為祖上的陰功、父母的德性、自己的努力。”她還有個好笑的迷信,說我考高中的時候,考場在成功高中,所以我考上成功;考大學的時候考場在師大附中,所以我進了師大;要是我的考場在台大,就一定進臺灣大學了。

每次你奶奶這麼說,我都回她一句:“不可能,因為我一共只填了四個志願,根本沒填台大!”

當年大家都填幾十個志願時,我確實只填了四個,而且其中有三個是美術系。好多老師都說我開玩笑,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別人很難影響我。

我念書也一樣,你一定聽說過,我以前因為搞社團、參加演講比賽,總請公假、不上課,中間又因病休學一年,所以成績很爛,初中高中都常常不及格,要靠暑假補考及格才能免於留級。

我參加學校的模擬考試,也從來沒上過榜,唯一一次榜上有名,還是備取。問題是,高中我考上成功,大學上了師大,那些每次模擬考試都金榜題名的同學,反而多半不如我。你猜!那是因為什麼?

那也是由於我知道自己做什麼、自己要什麼,我有自己的讀書計畫;就像聯考填志願,我不理會別人,只要自己認為對,就堅持走下去。

譬如模擬考,從初三上學期就開始辦,每個月一次,每次都有一定的範圍。但因為學校的範圍太大,第一個月,考一年級全部;第二個月,考二年級全部;第三個月,考一二年級全部;第四個月,連三年級教過的一起考。但是我功課本來就爛,一年級二年級沒好好念,不可能準備好,所以我讀書的進度總是落後,當類比考試已經考五本教科書的時候,我才準備了兩本,也因此每次都落榜。

只是,我並不在乎同學嘲笑,也不理會老師罵,我自己有計劃好的進度;我用“剩下的日子”除以要準備的每個科目,算出每一科能用多少時間複習,到考試正好可以看完。

結果,我成功了。那些天天上補習班,好像很棒的同學反而有很多失敗了。

後來我和那些失敗的同學討論,得到個結論——他們失敗,敗在沒有自己的計畫,而一味趕類比考的進度。他們拚命趕、拚命念,好像都念得很熟了,模擬考也都得到高分;問題是他們沒有精讀,每次複習時,翻一翻課本,畫得紅紅藍藍、寫得密麻麻,好像都沒問題;等到真正“上戰場”,卻發覺對許多東西已經不那麼確定。加上好多同學每天趕兩班車去老師家補習,還要到學校上課,體力透支太多。老師有時間考,沒時間教;學生有時間“學”,沒時間“習”;好像只顧吃,卻沒本事消化,當然不可能健康。

那些去老師家補習的同學,又因為老師放水,把學校將考的題目先做過一遍,每次都考得好,在學校可以傲視群儕。他們甚至活在一個假想的“已經金榜題名”的世界,等到面對真正的考卷,才發現好多東西沒念到。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反對學校辦太多模擬考的。我覺得模擬固然該辦,但不能早早辦;就算早辦,也要細細規劃,不能一次考太多,寧可讓學生像砌磚牆,一塊一塊來,到時候正好砌成一堵好牆,也別早早就作成像入學考試一樣,涵蓋全部三年教學的內容,造成學生拚命趕進度,博而不精、“假像好的”。

這一年來,我在臺北學桌球,也有這樣的感觸。剛去的時候,我自以為已經打得不錯,只要學學削球、搓球、殺球就成了。沒想到教練一切從頭來,連我哪只腳應該在前都管。打球的時候更麻煩,什麼“大臂小、小臂”、“大框架”、“松執拍、活運腕”、“卡磨提舉”一堆術語,我甚至覺得他把我像小娃娃樣教。

問題是一路學下來,我硬是有了新的領悟;回到紐約,跟老球友比劃,硬是令人刮目相看。想想,教練按部就班的教法,不也跟我準備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一樣嗎?

求學最忌躁進,為學最忌隨俗,處世最忌盲從。我非常欣賞美國人常說的——I know what I am doing(我知道我在做什麼);那句話不是在別人勸說時用來作擋箭牌的“自以為是”,它真正的精神是認定目標,鍥而不捨地做下去。

孩子!你知道我為什麼說這許多嗎?

那是因為我聽你媽媽講,你聽宿舍裡別的同學練習,發現他們進度比你快,你怕自己太慢,有些尤慮,所以我隔海傳真這封信給你。

只要你自認盡了最大的力,只要你有自己的計畫、一定的進度和自我的要求,就不用管別人。

我又要引一句你奶奶的話了——“一聽打鼓就上牆頭的孩子,不可能有了不得的成就。”靠自己去成功!

你是你,堅持作你自己,最後的成功一定屬於你。

但是會不會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錯了!儘管不見得一分耕耘能換來一分收穫,但是耕耘多的人總能有較多的收穫;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隻自己撞上樹的兔子,但絕不可能比得上主動出擊的獵人。

再舉個例子吧!我從小就喜歡寫文章,可是常常投稿沒幾天,就收到厚厚的信,裡面裝著退稿,主編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懶得寫。

有一陣子,我被退得實在傷心了,不再投稿,但是總在翻報的時候幻想有自己的文章發表。你想想,這實際嗎?我不投稿,怎麼可能有文章發表?投稿固然有被退的傷心,但是不投稿就連傷心的機會都沒了。所以“有意種花花不發”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努力()種更多的花。

記得昨天晚餐,婆婆說“養孩子,忙得要死,好辛苦時”,我怎麼說的嗎?我說養孩子確實辛苦,但是正因為有苦才有樂。孩子這次考糟了,下次考好了,苦成了樂;孩子前天病了,今天退燒了,擔尤成了欣喜。我又說“人生如果只是一根平平的線,多沒意思?一定要起起伏伏,有付出,有獲得,才豐富”。

那麼,我現在也要對你說,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敗,才有意思。你今天失敗了,痛定思痛,檢討改進,明天反敗為勝,多棒!而且如果你能由今天的小考中得到教訓,使你明天的大考不再犯錯,這小考不就像注射疫苗,小小疼一下,卻能避免得大病嗎?

親愛的小丫頭,別再為人家考得好,你考糟而傷心了吧!你甚至應該為那些頑皮男生,居然能拿回家一張九十分的成績單,然後得意地說他贏了你而高興呢!

有贏有輸,才是多采的人生啊!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