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你可能擁有一段關係,但你未必親密

你可能擁有一段關係,但你未必親密

我們渴望擁有一段親密關係!但是很少有人明白親密和關係是不一樣的詞……

愛是終極的力量,

愛也是生活的幸福所在

我們渴望擁有一段親密關係!但是很少有人明白親密和關係是不一樣的詞:也許你擁有一段關係,但你未必擁有親密。我們想要的是一段擁有親密的關係。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婚姻家庭裡的相處,只是互相依賴和反依賴的關係模式。而這個關係模式,可以簡稱為:互賴關係。想要擁有親密關係,如果沒有通過家庭學習到,那麼在我們的人生裡,需要重新學習。

什麼是互賴關係?

互賴關係描述的是存在于兩個心理上互相依賴的人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的呈現模式,或說關係動力。兩個不完整的人,因自身的不完整而向對方索求自身所欠缺的愛與需要,

這種索求會導致控制、指責和操控,從而在關係裡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和反應。

互賴關係的另一種說法是指缺乏真實的自我,或者說沒有與本然的自我連結,為了生存下去,不斷從外求取,來試圖掩飾這種缺失。在互賴關係中的兩個人,由於關注點是在外面,缺乏內在的覺察與成長,也沒有發展出完善的自我人格,好似生活在虛幻中。

處於互賴關係的人無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無論是創造一個幻想的劇情還是與自己的感受隔離和失去聯結,無論哪種情況都會使我們處於困難的關係中。

即使外表看不出來,處於互賴關係裡的人的內在,深受著壓力、抑鬱、憤怒、恐懼,不信任及對被愛與贊同的深深渴求而感到痛苦,

然而這些人在生活中可能是功能良好的,且在商業領域和社會領域是相當有領導力的,但他們內在世界發生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婚姻中互賴關係的表現

互賴關係其實是一個組合觀念,是依賴者和反依賴者所呈現的關係模式的總稱。我們先勾勒出依賴者和反依賴者的具體表現。

依賴者的表現

依賴者從小有著被遺棄的傷痛,在做孩子時經歷這些,擁有愛的匱乏感,對愛有著需求,總是會有"愛會離開"的焦慮感!小孩子時候會特別粘人。對分離有著恐懼。長大以後的依賴者,會不自覺的對愛人索取曾經父母沒有給予的愛。而愛人會感覺到永遠無法滿足依賴者的需要。

依賴性的小孩子非常粘人,

總是粘著父母、老師。當愛的人要離開時,會有很多分離的恐懼。這是分離者最深的痛。每當有一點點分離,就會產生很多的恐懼。所以,當孩子長大進入關係時,會帶著很多未滿足的期待,投射到伴侶身上。

結婚以後,感覺離開愛就受不了,無法離開愛獨處,只會想索取愛,而忘記了還需要愛他人。具有強迫性思維,每時每刻都想著TA愛我嗎?總是在等待,等待短信,電話,等愛的人給TA表達。好像沒有得到這份愛會死,好像如果沒有愛,就沒有了目的。

情緒波動很大,有愛的時候就高興,人生很美好。當愛的那個人關注點轉移,能量不在,會出現恐懼,攻擊,抑鬱等狀態。

愛人離開這個的範圍,就會恐懼,總想著TA帶在哪裡,和誰在一起,總是希望TA在那裡,就會想要控制這個人。愛人如果離開一會,一天會打很多電話。如果愛人不接電話,會感覺到想要發瘋。會感覺有可怕的事情發生。

依賴者需要太多的肯定,而且需要肯定再肯定。如果依賴者很不健康,會很瘋狂,很入侵,會變成一個失去邊界的入侵者,

猜疑,嫉妒。隱藏的需求是你必須給我,否則,我會讓你很難過。

反依賴者的表現

反依賴者童年有非常不同的經歷,父母在彼此關係的困境裡,孩子試圖情感上安慰父母。這樣,往往反依賴者很早時就變成了一個成年人,對一個孩子來說顯得很是沉重。在照料父母親的時候,往往要放棄自己的需要,TA對其他人的需要是憤怒的。他們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要。但內心裡有:你有這麼多需要,我怎麼辦?

反依賴者清楚知道TA有需要的,需要一個伴侶,需要親密,但不需要這麼多。反依賴者無法理解依賴者"每一分鐘都在一起:吃飯、上廁所、逛街"的需要。反依賴者需要有這麼幾天:需要不講話,就這麼待著。反依賴者真的很痛苦,TA需要向依賴者解釋為什麼需要空間。反依賴者討厭需要向依賴者反復解釋為什麼TA需要自己的空間。

反依賴對長時間的親密,會感覺讓他抓狂。他們需要連接,但不需要太多的連接,他們需要親密,但很長時間的親密,會讓他們感覺到人在乾涸。他們需要親密時刻,但也需要空間。如果面臨愛人的持續的索取愛,當他們需要離開而又不能離開時,會非常焦慮。

他們會找到很多藉口走開,如要開會等。有時候,親近的壓力太大了,他們會想直接逃走而沒有解釋。內在裡他們是這麼感覺,再多呆片刻,會死掉了。他們看待依賴者對愛的索取,會感覺像在看一個黑洞,依賴者會覺得永遠無法滿足依賴者的需要。

依賴者需要親密,但他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親密。他們只需要一點點就覺得滿了,他們想要可以去過自己的生活,可以交朋友、做生意,如果愛人像審問官去追問,會讓反依賴者非常憤怒,他們會有:我需要空間,我要窒息了的感受,請你離開。

當他們面對依賴者的索取時,會感覺依賴者會帶著一種能量:我需要你,這是緊急情況,你離開一會就要回來,而且必須要給我,因為我需要它--這會讓反依賴者生氣,感覺到不被尊重,然後他們會變得非常的拒絕:讓我呆會,你自己照顧好自己。我想要呼吸。

有意思的互賴關係的互換

有意思的是,依賴者和反依賴者會在生活裡某個時候有互換。在上面的基本模式和反應裡,在一段互賴關係裡。當依賴者受夠了,想離開的時候。兩者會發生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依賴者說我要離開了。反依賴者會有挫敗感,然後意識到自己需要依賴者,也需要親密關係,然後TA會去爭取。但爭取會來以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會進入下一個迴圈。

關於親密關係的建立

在瞭解了互賴關係的概念過後,我們也許會不自覺的去對照自己的生活。其實一個理論的形成只是幫助我們看清楚我們的需要。某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需要對自己貼標籤,因為一個人其實同時擁有這兩者。事實上,我們都是依賴的,哪怕是反依賴者,也是有一點依賴的,只是他們更好的隱藏著。

所以說:不要去評判,當你看到其它人的需要的時候和自己的需要時候,都不要去評判。我們只需知道兩者都有自己的需要……依賴者比反依賴者需要更多一點點的親近這是真實的,而反依賴者比依賴者需要一點空間……但兩者都需要愛,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找到一種方法,去談論自己的需要,去找到伴侶的需要……如果在親密關係裡,有著對彼此需要的尊重,可以表達"這是我的需要,你的需要是什麼",然後彼此擁有一個界限,去更好的接納彼此的需要,去滿足彼此的需要。互賴關係可以轉化為親密關係。


TA需要向依賴者解釋為什麼需要空間。反依賴者討厭需要向依賴者反復解釋為什麼TA需要自己的空間。

反依賴對長時間的親密,會感覺讓他抓狂。他們需要連接,但不需要太多的連接,他們需要親密,但很長時間的親密,會讓他們感覺到人在乾涸。他們需要親密時刻,但也需要空間。如果面臨愛人的持續的索取愛,當他們需要離開而又不能離開時,會非常焦慮。

他們會找到很多藉口走開,如要開會等。有時候,親近的壓力太大了,他們會想直接逃走而沒有解釋。內在裡他們是這麼感覺,再多呆片刻,會死掉了。他們看待依賴者對愛的索取,會感覺像在看一個黑洞,依賴者會覺得永遠無法滿足依賴者的需要。

依賴者需要親密,但他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親密。他們只需要一點點就覺得滿了,他們想要可以去過自己的生活,可以交朋友、做生意,如果愛人像審問官去追問,會讓反依賴者非常憤怒,他們會有:我需要空間,我要窒息了的感受,請你離開。

當他們面對依賴者的索取時,會感覺依賴者會帶著一種能量:我需要你,這是緊急情況,你離開一會就要回來,而且必須要給我,因為我需要它--這會讓反依賴者生氣,感覺到不被尊重,然後他們會變得非常的拒絕:讓我呆會,你自己照顧好自己。我想要呼吸。

有意思的互賴關係的互換

有意思的是,依賴者和反依賴者會在生活裡某個時候有互換。在上面的基本模式和反應裡,在一段互賴關係裡。當依賴者受夠了,想離開的時候。兩者會發生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依賴者說我要離開了。反依賴者會有挫敗感,然後意識到自己需要依賴者,也需要親密關係,然後TA會去爭取。但爭取會來以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會進入下一個迴圈。

關於親密關係的建立

在瞭解了互賴關係的概念過後,我們也許會不自覺的去對照自己的生活。其實一個理論的形成只是幫助我們看清楚我們的需要。某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需要對自己貼標籤,因為一個人其實同時擁有這兩者。事實上,我們都是依賴的,哪怕是反依賴者,也是有一點依賴的,只是他們更好的隱藏著。

所以說:不要去評判,當你看到其它人的需要的時候和自己的需要時候,都不要去評判。我們只需知道兩者都有自己的需要……依賴者比反依賴者需要更多一點點的親近這是真實的,而反依賴者比依賴者需要一點空間……但兩者都需要愛,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找到一種方法,去談論自己的需要,去找到伴侶的需要……如果在親密關係裡,有著對彼此需要的尊重,可以表達"這是我的需要,你的需要是什麼",然後彼此擁有一個界限,去更好的接納彼此的需要,去滿足彼此的需要。互賴關係可以轉化為親密關係。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