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感歎人生

人生感悟:感歎人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沒有了往日的熱情,沒有了往日的氣質,也沒有了往日那咯咯笑個不停的歡顏笑語。

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鍋碗瓢盆已不在能奏出心動的樂章,有的只是迎來日出,送走晚霞的機械和麻木。

總覺得,心如那深秋的落葉,枯黃無生機,隨風飄蕩,卻不知該飄向何方?

以前喜歡的許多故事都已被記憶一點點的抹去,卻抹不去故事中主人翁那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感。還有,自己喜歡的歌曲,當年自己曾南腔北調高歌一曲的那種情懷。那情景,那滋味,都回蕩在我的腦海中。

讓思緒放飛,找尋那記憶深處的人生故事,是那刻骨銘心的八年,傷感的歲月,讓人怎能不心痛。

總是在不經意間會想起:想起自己曾經付出的代價,我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苦不堪言,一種什麼樣的瘋狂歲月,我更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艱難的熬到今天的,內心的折磨是何等的無法言狀。

記憶如那滾滾的河流,流入心田,模糊而又清晰,曾經的歡聲笑語,曾經的哭泣無奈,曾經的堅強不息,曾經的忍辱負重,都已經淡淡遠去了,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傷痕,想忘卻是怎麼也揮之不去!

自問多情的女人呀!你為何總是這樣的感傷?(人生感悟 )感傷那逝去的年華,還是感傷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亦或是感傷那塵世間的情斷天涯?

傷情的相思總會讓人難忘,多情的話語總會讓人心傷,古往今來,寫不盡的是男女情緣,道不盡的是愛情,寫不盡的是友情,愛不盡的是感情,恨不盡的是無情,傷不盡的是多情!

我為誰而生?我為誰而活?誰又能理解我?人生的路走的稀裡糊塗亂七八糟。

渴望愛的溫情……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多情的女人情自傷!

一聲歎息!道不盡的是心中那刻骨銘心的酸楚,訴不完的是那抹不平的坎坷道路。

格言新說

《人有遠慮,必有近憂》

文/劉誠龍

人生的遠處是什麼?你是不是想:那裡將是生旦淨末醜,酸辣多半苦?那裡將是萬事皆空,一生操勞終究變個土饅頭?世界的遠處是什麼?你是不是想:那裡將是蒼天掉下來,大地陷下去?那裡是灰飛煙滅,

宇宙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古希臘的泰勒斯,是個哲學家,也是一個星象學家,他常常只是眺望遙遠的星空,而不注目腳下的小路。有一天晚上,他走在曠野之間,一心一意看著星空,一點也沒注意到腳下有一個坑,結果呢,他就掉進那個坑裡,差點摔了個半死。

濫思甚者疾病多,積慮深者生機淺。日思夜想,都是煩,你哪能身寬體胖?林妹妹思慮過多,多美的青春卻是一個病殃殃的身子;坐想行思,都是愁,你哪能笑顏逐開?諸葛亮謀算太多,出師未捷常使英雄淚滿襟。

與其處心積慮透支明天,不如輕輕鬆松過好今天;與其殫精竭慮做夢未來,不如開開心心活在當下。人生,是需要一些愣頭青精神的。所謂愣頭青精神,

就是不管前面是刀山是火海,小車不倒只管推。

你知道為什麼“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嗎?是因為他們前怕狼後怕虎;你知道為什麼“無知者往往無畏”嗎?是因為他們逢山劈山逢水趟水。沒把困難當回事,困難真的就不是什麼事;總是把困難想得比天還大,永遠也不能成功。

當春的花朵,在春天燦爛開放,花朵不去想秋天的凋零,她在春天只管把花開好,到了凋零的秋天之際,卻是她結出碩果之時;如果在春天裡只想秋的蕭瑟、冬的肅殺,那麼,一念至此,則百無聊賴,萬念俱灰。心若成灰,身體即多疾;心若成灰,事業即多敗,無好身體,無好事業,無好心情,那麼幸福,歡樂,成功,又從何談起?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少年是快樂的,

該爛漫且爛漫;青春是美麗的,該綻放且綻放;芳香的熱茶趁熱喝,不要等到變冷;醇厚的美酒趁興飲,不要等到變餿;少年老成不是太好的事,少年將老年的日子過了,有什麼好呢?少年可老年,老年難少年。

一點也不去思慮未來,醉生夢死的,當然沒有未來;天天都是思慮未來,積勞成疾的,其實也沒有未來。因此,人生的A面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的B面是:人有遠慮,必有近憂。

《小忍則亂大謀》

文/曠新年

孔夫子曾經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許多人把孔子的這種說法絕對化,普遍化,常識化,變成了一種教條。許多人把“忍”字當作座右銘,變成了一條忍字訣。忍耐成為了一種美德和智慧,成為了我們的民族性格。

我曾經在不惑之年,

為一個忍字,付出了愛情、幸福以至幾乎生命的代價。《大話西遊》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臺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不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當一份這樣的感情發生在我面前的時候,一位聰明博士讓我忍耐,等待時機。他告誡我:“小不忍則亂大謀。”而我也相信我們愛情的期限是“一萬年”。然而,忍耐帶來的是潰堤般的悲劇和災難。結果,我在忍耐中倒下,被迫與女友忍痛分離。女友說:“你知道認識你以來,最讓我不耐煩的是什麼?我不耐煩你自己老忍耐老讓我忍耐,猶豫不決,事情辦的都糊塗。”《左傳》上說:“大福不再。”誠哉斯言!

確實,任何事情不能輕舉妄動,應該謀而後動。然而,既然是深謀遠慮的決策,就應該以我為主,充分掌握事物的制高點和主動權,不為外部條件和環境所左右牽制,畏葸不前,而是應該保持一種進攻的態勢,乘時乘勢,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破釜沉舟。《孟子》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利的時機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稍縱即逝。我們懂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我們經常自以為在等待時機,卻不知道實際上在等待中已經不知不覺地錯過了機會。其實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萬全之策,等到似乎是萬事諸備的時候,實際上已是“大事去矣”,成了永遠的遺憾。即使痛悔一生,也無可挽回。

我們家鄉有一句俗話:忍得一時之氣。然而,忍得了一時,也許就忍得了一世。忍耐可能意味著放棄生活的主動權和支配權,結果在忍耐中漸漸造成了一種被動挨打的習慣和局面,也可能在忍耐中逐漸忘掉了我們忍耐的初衷,以至於忘掉了我們當初的“大謀”。我們一直等待著奇跡出現,結果卻是坐失良機,無所作為,最後成了坐以待斃。消極地忍耐,積小錯,成大錯,一步錯,步步錯。當忍耐成為習慣,喪失主動的精神,就只會徒然挫折了自己的銳氣,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動搖了自己的軍心,瓦解了自己的士氣,渙散了自己的人心,沮喪了自己的意志,喪失了自己的勇氣,亂了自己的陣腳,使得 “大謀”成為了一個鬼迷心竅的迷魂陣。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此,與其讓忍耐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不如傾生命的全部能量大張旗鼓奮力一搏。

《比賽第一,友誼第二》

文/路加

從沒聽到過運動員在賽前採訪時說:“我這次來是為了加深和其他選手的友誼。”也沒聽到過學生在高考前說:“我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認識更多朋友。”除非他要作弊。

既然是比賽,就要分出高低。

賽前的握手是友誼嗎?不是!那是交鋒的前奏。賽後的擁抱是友誼嗎?不是,那是勝者在表達寬容,敗者在整理心情。難道友誼不存在嗎?存在!為了營造和諧、促進交流必須有名無實的存在,但只能排在第二。

奧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永遠也不會改成“更親密、更友好、更融洽”。那是世界和平組織的事情。

多年來,我們打著“友誼第一”的幌子,暗地裡摩拳擦掌,緊張備戰。(勵志名言 )場場競技有任務,次次比賽要指標,還要告訴運動員們:“記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哦。”然後體育健兒們抖抖汗水,站直滿是傷病的身子高呼:“我們的目標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呵呵,做運動員,圖個啥?

每個運動員的目標都是奧運會,因為在那裡,可以和世界最頂尖的對手較量一下,說白了,奧運會就是體育界的華山論劍,來這裡就是要爭第一的。

大膽的作個想像,倘若有一天,出現一奇人,把所有項目的金牌都包了,然後會怎樣?答案有二:一、地球上所有的讚美之詞都給了他一個人;二、所有媒體大罵:這小子真不夠哥們!你相信哪種?

《勤難補拙》

文/熱茶

“忠誠”是美德,但忠誠變得愚蠢,就顯得可笑;“勤奮”是優點,若勤奮伴隨盲目,則令人可悲。

“勤奮”不是只要存在就有價值,偏離了正確方向,它就是一列脫軌的疾速列車。把勤奮美化成點金石,以為無論何種腐朽經過它的點化都會變成神奇,殊不知這就像把一塊石頭變成一匹錦緞,把一束絲線攻成美玉,也許力道、方法都恰當,卻選錯了物件。

有先賢雲:“勤能補拙”。實則,“勤能助巧”。天資高者,略加施力,自然功效高於常人,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曹植七步成章,甘羅十二拜相,而你天賦非在此,強要慕高斯之早慧而困於奧數;習傅聰之技藝而誓為琴童,不講天分,只能使拙者愈拙,巧者失巧。

“巧”與“拙”是人出發時的方向,“勤”與“惰”是人出發後的過程,“成就”就是路那頭讓你渴望的終點。方向對了,沒有一路艱辛的歷程,終點尚且僅是“可望而不可及”;方向錯了,你汗水也罷,淚水也罷,血水也罷,這一回,那個終點卻是“不可望”且“不可能及”的了。

勤難補拙,因為“拙”不是靠勤奮就能補得了的,“拙”需要的是發現“巧”的眼睛,而不是蒙住眼睛的雙手。

“勤奮”是鋼,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才不會浪費。

如果血汗是鈍厚的刀脊,那麼眼光就是銳利的鋒刃——別使蠻力,看准了再切下去!

那些年的那些快樂,都去哪兒了呢

文/積雪草

資訊時代,互聯網帶給我們很多方便、快捷與歡娛,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糾結、矛盾與無奈。網路生活,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閒,網路好像與我們捆綁在一起,不能分割。一天不上網,仿佛便和這世界有了距離;三天不上網,似乎就被這世界無情地拋棄了。稍不留神,就OUT了。

那些閒適、緩慢、幽靜的生活被網路打破了,舊時光裡的那些小情趣、小快樂、小幸福都被網路取代了,那些泛黃的時光,被打上時代的烙印,留在某一個角落裡,偶爾會想一想,有時會翻出來看一看,但再也回不去了。

多年前,喜歡拍照片。

那時,不管是一個人獨自出遊,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都會拍一大堆的照片,沖洗出來後,除了分給那些想要的人,自己也會留一份,逐一放到影集裡。得閒時拿出來,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那些曾經在一起的人。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漸漸的,不再沖洗照片了,拍回來的照片直接存儲到電腦裡,什麼時候想起了,當然也會找出來看看,只是不再是和別人一起分享,而是一個人對著電腦默默發呆。

多年前,喜歡寫信。

那時,常常會給父母寫信,給朋友寫信,給情人寫信。所有的想念、牽掛、囑託,都會從筆尖流淌到紙上,然後開始等待,等待那些遠方的回信。有焦灼,有不安,也會有等待時心中生出的溫暖。後來有了網路,有了手機,有了QQ,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下變得模糊起來,那些遠在天南海北,甚至遠在國外的人又似乎近在咫尺,很少會有人再拿起筆來寫端端正正的方塊字,那些寫信等信的快樂時光,有如蝴蝶一般翩翩離去。

多年前,喜歡聽唱片。

那時,不管在哪兒淘到一張唱片,都會翻來覆去地聽,夜晚,清晨,或者某一個陰雨的下午,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如水一樣“嘩嘩”地從唱片中流溢出來,歡娛耳朵,愉悅心靈,那樣的時光,當真不是享受兩個字所能表達和言傳的。多年後,許多人不再聽整張的唱片,也不必東奔西跑地去淘唱片,而是在網路上下載,想聽哪首單曲就聽哪首單曲,不必再滿街去找,只挑自己最喜歡的,可是對於觸手可得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多年前,喜歡看電視。

那時,一家人守在一起,圍著一個12寸的黑白電視看得津津有味,一邊看電視,一邊閒聊,一邊嗑瓜子,一邊喝茶水。其實看電視的視覺快樂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能有一段其樂融融的相守時光才是最幸福的。多年後,沒有人再看電視,一家三口人,一人守著一台電腦,和別人聊天,看別人的視頻,流覽八卦新聞,玩遊戲。書房一個,客廳一個,想說話居然通QQ傳達,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跑哪兒去了?

多年前,喜歡看報紙。

那時,一張報紙一杯茶,常常能混過很長一段時間,先看新聞,再看副刊,最後看廣告,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看報紙成了早餐前後,或者如廁時最大的享受。多年後,很少有人再看報紙了,手機上,電腦上,什麼新聞都有,真的假的,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最不濟,也會上網看個數位報,數位雜誌,誰還去買報紙?

多年前,喜歡寫文章。

那時,文學的門檻比天還高,很大一批文學愛好者,頭懸樑,錐刺骨,披星戴月,夜裡不睡覺,趴在書桌前寫稿,筆尖沙沙地在稿紙上游走,殺死了很多腦細胞,浪費了很多的精力,卻是發表無門,在家和郵局的路途上來來回回奔波,心中卻揣滿了夢想和信念。多年後,沒有人再在稿紙上浪費時間,很多喜歡寫文字的人再也不用孤芳自賞,上傳到網路,一不小心浪得個虛名也是有的。

那些正在日漸被取代的小快樂還有很多,都被丟棄在時間的荒野,時代就像一個巨人的腳步,毫不猶豫的向前挺進,不管我們對舊時光多麼留戀,多麼不舍,多麼不想放手,可是終究都會被巨人的腳步輾成粉末。

然而,既然是深謀遠慮的決策,就應該以我為主,充分掌握事物的制高點和主動權,不為外部條件和環境所左右牽制,畏葸不前,而是應該保持一種進攻的態勢,乘時乘勢,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破釜沉舟。《孟子》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利的時機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稍縱即逝。我們懂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我們經常自以為在等待時機,卻不知道實際上在等待中已經不知不覺地錯過了機會。其實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萬全之策,等到似乎是萬事諸備的時候,實際上已是“大事去矣”,成了永遠的遺憾。即使痛悔一生,也無可挽回。

我們家鄉有一句俗話:忍得一時之氣。然而,忍得了一時,也許就忍得了一世。忍耐可能意味著放棄生活的主動權和支配權,結果在忍耐中漸漸造成了一種被動挨打的習慣和局面,也可能在忍耐中逐漸忘掉了我們忍耐的初衷,以至於忘掉了我們當初的“大謀”。我們一直等待著奇跡出現,結果卻是坐失良機,無所作為,最後成了坐以待斃。消極地忍耐,積小錯,成大錯,一步錯,步步錯。當忍耐成為習慣,喪失主動的精神,就只會徒然挫折了自己的銳氣,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動搖了自己的軍心,瓦解了自己的士氣,渙散了自己的人心,沮喪了自己的意志,喪失了自己的勇氣,亂了自己的陣腳,使得 “大謀”成為了一個鬼迷心竅的迷魂陣。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此,與其讓忍耐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不如傾生命的全部能量大張旗鼓奮力一搏。

《比賽第一,友誼第二》

文/路加

從沒聽到過運動員在賽前採訪時說:“我這次來是為了加深和其他選手的友誼。”也沒聽到過學生在高考前說:“我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認識更多朋友。”除非他要作弊。

既然是比賽,就要分出高低。

賽前的握手是友誼嗎?不是!那是交鋒的前奏。賽後的擁抱是友誼嗎?不是,那是勝者在表達寬容,敗者在整理心情。難道友誼不存在嗎?存在!為了營造和諧、促進交流必須有名無實的存在,但只能排在第二。

奧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永遠也不會改成“更親密、更友好、更融洽”。那是世界和平組織的事情。

多年來,我們打著“友誼第一”的幌子,暗地裡摩拳擦掌,緊張備戰。(勵志名言 )場場競技有任務,次次比賽要指標,還要告訴運動員們:“記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哦。”然後體育健兒們抖抖汗水,站直滿是傷病的身子高呼:“我們的目標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呵呵,做運動員,圖個啥?

每個運動員的目標都是奧運會,因為在那裡,可以和世界最頂尖的對手較量一下,說白了,奧運會就是體育界的華山論劍,來這裡就是要爭第一的。

大膽的作個想像,倘若有一天,出現一奇人,把所有項目的金牌都包了,然後會怎樣?答案有二:一、地球上所有的讚美之詞都給了他一個人;二、所有媒體大罵:這小子真不夠哥們!你相信哪種?

《勤難補拙》

文/熱茶

“忠誠”是美德,但忠誠變得愚蠢,就顯得可笑;“勤奮”是優點,若勤奮伴隨盲目,則令人可悲。

“勤奮”不是只要存在就有價值,偏離了正確方向,它就是一列脫軌的疾速列車。把勤奮美化成點金石,以為無論何種腐朽經過它的點化都會變成神奇,殊不知這就像把一塊石頭變成一匹錦緞,把一束絲線攻成美玉,也許力道、方法都恰當,卻選錯了物件。

有先賢雲:“勤能補拙”。實則,“勤能助巧”。天資高者,略加施力,自然功效高於常人,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曹植七步成章,甘羅十二拜相,而你天賦非在此,強要慕高斯之早慧而困於奧數;習傅聰之技藝而誓為琴童,不講天分,只能使拙者愈拙,巧者失巧。

“巧”與“拙”是人出發時的方向,“勤”與“惰”是人出發後的過程,“成就”就是路那頭讓你渴望的終點。方向對了,沒有一路艱辛的歷程,終點尚且僅是“可望而不可及”;方向錯了,你汗水也罷,淚水也罷,血水也罷,這一回,那個終點卻是“不可望”且“不可能及”的了。

勤難補拙,因為“拙”不是靠勤奮就能補得了的,“拙”需要的是發現“巧”的眼睛,而不是蒙住眼睛的雙手。

“勤奮”是鋼,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才不會浪費。

如果血汗是鈍厚的刀脊,那麼眼光就是銳利的鋒刃——別使蠻力,看准了再切下去!

那些年的那些快樂,都去哪兒了呢

文/積雪草

資訊時代,互聯網帶給我們很多方便、快捷與歡娛,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糾結、矛盾與無奈。網路生活,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閒,網路好像與我們捆綁在一起,不能分割。一天不上網,仿佛便和這世界有了距離;三天不上網,似乎就被這世界無情地拋棄了。稍不留神,就OUT了。

那些閒適、緩慢、幽靜的生活被網路打破了,舊時光裡的那些小情趣、小快樂、小幸福都被網路取代了,那些泛黃的時光,被打上時代的烙印,留在某一個角落裡,偶爾會想一想,有時會翻出來看一看,但再也回不去了。

多年前,喜歡拍照片。

那時,不管是一個人獨自出遊,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都會拍一大堆的照片,沖洗出來後,除了分給那些想要的人,自己也會留一份,逐一放到影集裡。得閒時拿出來,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那些曾經在一起的人。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漸漸的,不再沖洗照片了,拍回來的照片直接存儲到電腦裡,什麼時候想起了,當然也會找出來看看,只是不再是和別人一起分享,而是一個人對著電腦默默發呆。

多年前,喜歡寫信。

那時,常常會給父母寫信,給朋友寫信,給情人寫信。所有的想念、牽掛、囑託,都會從筆尖流淌到紙上,然後開始等待,等待那些遠方的回信。有焦灼,有不安,也會有等待時心中生出的溫暖。後來有了網路,有了手機,有了QQ,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下變得模糊起來,那些遠在天南海北,甚至遠在國外的人又似乎近在咫尺,很少會有人再拿起筆來寫端端正正的方塊字,那些寫信等信的快樂時光,有如蝴蝶一般翩翩離去。

多年前,喜歡聽唱片。

那時,不管在哪兒淘到一張唱片,都會翻來覆去地聽,夜晚,清晨,或者某一個陰雨的下午,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如水一樣“嘩嘩”地從唱片中流溢出來,歡娛耳朵,愉悅心靈,那樣的時光,當真不是享受兩個字所能表達和言傳的。多年後,許多人不再聽整張的唱片,也不必東奔西跑地去淘唱片,而是在網路上下載,想聽哪首單曲就聽哪首單曲,不必再滿街去找,只挑自己最喜歡的,可是對於觸手可得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多年前,喜歡看電視。

那時,一家人守在一起,圍著一個12寸的黑白電視看得津津有味,一邊看電視,一邊閒聊,一邊嗑瓜子,一邊喝茶水。其實看電視的視覺快樂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能有一段其樂融融的相守時光才是最幸福的。多年後,沒有人再看電視,一家三口人,一人守著一台電腦,和別人聊天,看別人的視頻,流覽八卦新聞,玩遊戲。書房一個,客廳一個,想說話居然通QQ傳達,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跑哪兒去了?

多年前,喜歡看報紙。

那時,一張報紙一杯茶,常常能混過很長一段時間,先看新聞,再看副刊,最後看廣告,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看報紙成了早餐前後,或者如廁時最大的享受。多年後,很少有人再看報紙了,手機上,電腦上,什麼新聞都有,真的假的,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最不濟,也會上網看個數位報,數位雜誌,誰還去買報紙?

多年前,喜歡寫文章。

那時,文學的門檻比天還高,很大一批文學愛好者,頭懸樑,錐刺骨,披星戴月,夜裡不睡覺,趴在書桌前寫稿,筆尖沙沙地在稿紙上游走,殺死了很多腦細胞,浪費了很多的精力,卻是發表無門,在家和郵局的路途上來來回回奔波,心中卻揣滿了夢想和信念。多年後,沒有人再在稿紙上浪費時間,很多喜歡寫文字的人再也不用孤芳自賞,上傳到網路,一不小心浪得個虛名也是有的。

那些正在日漸被取代的小快樂還有很多,都被丟棄在時間的荒野,時代就像一個巨人的腳步,毫不猶豫的向前挺進,不管我們對舊時光多麼留戀,多麼不舍,多麼不想放手,可是終究都會被巨人的腳步輾成粉末。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