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人生感悟

媳婦寫給婆婆一封信:大逆不道卻又相當在理

媳婦寫給婆婆一封信:大逆不道卻又相當在理

你只不過是我丈夫的母親,在結婚之前,你在我的生命中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我的生命來自我的父母,今天的學歷、能力、教養、待人處世之道理,都是來自我父母的承傳,沒有任何一分一毫是由你來貢獻。所以我不懂,為何一結婚之後,我活了二十多年的歲月全部必須歸零,然後變成所謂“你家”的人,又變成你家“最小”的人。說“最小”是因為我在“你家”的地位始終比我今年才2歲的兒子小。

說真的,我心理很不平衡。我的父母養育了我二十多年,而你是撿他們辛苦二十多年的結晶,

根本來說你是不勞而獲、撿現成的。所以我在幫你做事情時,你得感謝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勞力付出。如果你不感激那就算,你不應該還對我有極大的意見,對我做的事情總是拿著放大鏡來挑剔……雞蛋裡面挑骨頭。這簡直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我白天有自己的工作,經濟一向獨立,所以我根本不必依靠你的兒子,也還沒有靠過你兒子的薪水過活過。而且我今天有謀生的能力,是仰賴我父母給我的教育,以及我自己的不斷學習成長的能力。所以我不能忍受我賺錢的好象理所當然必須貢獻給“你家”,然後我花我自己賺的錢,都還要看看你的臉色,豈有此理!我又沒欠你,也不需要你養,更沒拿過你一毛錢,

我可以尊重你的意見,但是不能讓你做主。所以我現在要跟你開誠佈公的講清楚說明白:

電費是我在支付,所以酷暑的炎夏我開冷氣睡覺你不准有意見,隔天要上班的是我,睡眠品質對我而言很重要。還有“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我要買幾套衣服、鞋子都是我的事情,請你一定要記住,這些都是我自己賺的錢。花錢的準則上面我自己有分寸,你要管就去管你兒子的錢,我用我能力勞力賺去的錢,實在不想還要看你的臉色。()而且,你不要老是以為你的兒子多棒,如果沒有我也出去工作,你以為你去年可以去某國旅遊二星期嗎?哪來的錢?

我常常在想,你對我其實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對我有任何形式上的意義,你只不過是我丈夫的母親,

你所有的恩情功勞都在他身上,要回報你的也是他,相同的能叫我回報的也只有我的父母親,如果今天我的父母也這樣挑剔你的兒子,你心理又會舒服嗎?而你的兒子有能達到他們多少的要求?

所以——以後你想吃水果,請叫你兒子切給你吃,因為這才是他應該做的。

衣服也請你兒子洗,畢竟你也幫他洗了二十幾年的衣服(我連一雙襪子都沒有麻煩過你)。

要去看醫生,請他提早下班帶你去……我不想老是被扣全勤的費用,而且我感冒時你還會對我冷言冷語笑我身體差,因此你生病時我沒有辦法提起太多的同理心。

言而總之,他孝順你是應該的,而我,要把我的孝心回饋給生我育我的父母親。

如果你一定要我幫你做,

那麼你至少得閉上那張挑剔的嘴巴,然後心存感激,因為我沒有欠你,幫你做,是因為看在你是我丈夫的母親份上,僅僅是這樣而已,要不是他是我丈夫,你以為你會有這個榮幸嗎?

而且,你也得多看看新聞,現在都已經是“家務勞給”的年代,你既然沒有支付我薪水,我幫你做你就要偷笑了!

最後,我寫這封信給你,你一定會覺得我大逆不道,但是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尊重的,我對你便是以這樣的基礎去相處,如果你不能夠同樣尊重我的感受,就算我會看在你的長輩的份上退讓幾分,但是我還是要把底限說清楚。你會說“做人的媳婦要知道理”,但是我要在這邊反駁你——我從來就不是你養大的,我更沒有欠你,

而對你我已經發揮最大的容忍與尊重,其它需要學習的地方是在你這邊。

婆婆,尊重別人也尊重你自己!

等,就是錯過

文/黃良其

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有個“沃爾森法則”,即把資訊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也就是說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

他追她追了很多年了,那天她用QQ發給他一句英文: If you do not leave me, I will by your side until the life ends。他沒看懂,就請了個大學英語過了“六級”的朋友翻譯:你要不離開我,我就和你同歸於盡。

於是他傷心欲絕,忍痛離開她。怕她幹傻事,再也沒聯繫那姑娘。後來他問了我,才知道那句英文意思其實是“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誤讀比無知還可怕。很多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或者生吞活剝,或者一知半解甚至誤讀;有人知道很多,卻是生活低能兒,說明判斷力不夠,執行力也欠缺,表現為容易上當受騙或者容易迷失方向。

在電腦店裡等人,一個男的進來說要攝像頭。老闆就給他拿了一個,他拿著攝像頭,逗老闆大概1歲半的孩子。舉著攝像頭讓孩子親他一下,說不然就把他家東西拿走,說著就假裝向外走,老闆以為鬧著玩,也沒在意。然後,這人就拿著攝像頭真的走了……老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追出去早沒人了。

一頭鯨魚被發現死在英國東約克郡的草原上,距離最近的海岸線足足有800米遠!()它的身上沒有任何人工或自然傷痕……據推測,它是在擱淺後希望通過翻滾回到海中,卻不幸滾錯了方向……請善待你遇到的每一個路癡。另外,當一切都朝一個方向進行時,不妨朝反方向深深地看一眼。

有些事看到了,就去做,不要等。等,就是遲到。有些事瞭解後還要去理解,以斷真偽。萬事俱備,東風浩浩蕩蕩來了,這叫機遇;東風浩浩蕩蕩來了,你毫無準備,兵荒馬亂,就是錯過,就是遺憾了。

錯過常常比過錯更遺憾。很多事,貌似還沒結果,其實早已開始。如今,開始與結局沒有那麼涇渭分明。有眼光的人,總能從一些現象中捕捉到這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早做準備。等到瓜熟蒂落之時便是他們的成功之日。

人生很多失敗,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做慢了。而做得最慢的,往往是你在錯誤的方向跑得太快。

世界就在跟前,用腳去走,用心去看。這是最好的辦法。

利他,終利己

文/akasode

在日本時,有一次在銀行排號,我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這本書是給小孩子看的繪本。一隻小熊抱著一筐橡子趕路,它走著走著走累了,剛巧看到一把椅子,椅背上寫著dozo(您請),於是它就在椅子上坐下來休息一會兒,誰知不知不覺睡著了。這時來了一隻小兔子,小兔子很餓,它看到了橡子和dozo,就吃了起來。吃完後它想:呀,我把這橡子吃了,那下一個來的咋辦?於是它就去采了很多葡萄放在筐裡,高高興興地走了。這時來了一隻小狗,小狗把葡萄吃了,吃完後去采了蘑菇放在筐裡。兒童的故事嘛,這種循環往復的橋段有點多,最後一個好像是小象,它采了栗子放在筐裡。然後小熊睡醒了,它很驚訝:咦?我的橡子變成栗子了!然後高高興興地走了。

我覺得日本人在兒童教育中種下的這種“為下一個人考慮”的概念很了不起。這是一種為他人著想的善意,而且,為善的結果是善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即使要過很久。這種觀念實際上也是利己主義。

我剛來日本時,對於這裡廁所的牆面上常寫著的“為了下一位使用者,請保持乾淨”很不解。在這方面我依然保留著小農意識:鄉里鄉親相熟的人,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可是誰知道下一個用廁所的是誰啊,我幹嗎要為了他做什麼啊?

後來我想通了,在我進廁所時,我就是上一個人的下一個人,她為我保持了乾淨,我用的時候就很舒適。所以,這種“為了下一個”終究會使我獲益。

讓我覺得難得的是,我在日本見到的公共廁所都很乾淨,也就是說,全體國民都有這樣的意識。這應該跟兒童期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早早給兒童種下惡狠狠的“全世界都欠我的”意識的話,恐怕很難把社會建設得這麼和諧。

我之所以想起這個,是因為剛剛看了一個認知科學的實驗。這個實驗先講猩猩的互助合作:猩猩被關在籠子裡,籠子外放了一個盤子,盤子裡有兩根香蕉。可是盤子有點遠,猩猩吃不到香蕉。盤子的兩端連著繩子,只拉一頭繩子會脫落,又因為籠子的限制,一隻猩猩就只能拉繩子的一頭,於是它放一個夥伴進來,合作拉繩子。這樣盤子被拉近了,就能夠著香蕉。可是猩猩世界的規則是,兩根香蕉歸那只更強壯的猩猩吃,另一個合作者沒份兒。於是下一次,那個合作者就不幹了。

而人類則偏向于平分香蕉的思考方式:其一,既然是合作的成果,當然要分享而不能獨佔;()其二,這樣下次還可以合作。

另一個實驗是,兩個杯子扣著,一個下面有香蕉,另一個下面沒有。研究人員給猩猩指扣著香蕉的那個杯子,猩猩則完全不相信人類會這麼無私地幫助它,給它提供資訊。

兩個實驗的結論是:猩猩懂得互助合作,但沒有利他精神,也無法理解人類的利他精神,因而無法接受人類的利他式幫助,於是吃不到香蕉,結果也就是不利己。而實驗報告還說,人類和猩猩的這種不同呈現在DNA上只是微小的差異,而正是這種微小差異造成了人類與動物的本質不同。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利己是人類的天性,為什麼人類又總在宣揚無私和利他,要跟自己較勁?為什麼製造出高尚道德這樣的概念來折磨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動物一樣直白地遵從叢林法則?難道這不更順應天性、符合規律嗎?

看了這個實驗我才明白,原來,利他,從而長久地利己,才是人類的本質。

所以,如果我們常常去的公共廁所依然滿地污穢,看過實驗,我們也許該有所反思。

另外,當一切都朝一個方向進行時,不妨朝反方向深深地看一眼。

有些事看到了,就去做,不要等。等,就是遲到。有些事瞭解後還要去理解,以斷真偽。萬事俱備,東風浩浩蕩蕩來了,這叫機遇;東風浩浩蕩蕩來了,你毫無準備,兵荒馬亂,就是錯過,就是遺憾了。

錯過常常比過錯更遺憾。很多事,貌似還沒結果,其實早已開始。如今,開始與結局沒有那麼涇渭分明。有眼光的人,總能從一些現象中捕捉到這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早做準備。等到瓜熟蒂落之時便是他們的成功之日。

人生很多失敗,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做慢了。而做得最慢的,往往是你在錯誤的方向跑得太快。

世界就在跟前,用腳去走,用心去看。這是最好的辦法。

利他,終利己

文/akasode

在日本時,有一次在銀行排號,我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這本書是給小孩子看的繪本。一隻小熊抱著一筐橡子趕路,它走著走著走累了,剛巧看到一把椅子,椅背上寫著dozo(您請),於是它就在椅子上坐下來休息一會兒,誰知不知不覺睡著了。這時來了一隻小兔子,小兔子很餓,它看到了橡子和dozo,就吃了起來。吃完後它想:呀,我把這橡子吃了,那下一個來的咋辦?於是它就去采了很多葡萄放在筐裡,高高興興地走了。這時來了一隻小狗,小狗把葡萄吃了,吃完後去采了蘑菇放在筐裡。兒童的故事嘛,這種循環往復的橋段有點多,最後一個好像是小象,它采了栗子放在筐裡。然後小熊睡醒了,它很驚訝:咦?我的橡子變成栗子了!然後高高興興地走了。

我覺得日本人在兒童教育中種下的這種“為下一個人考慮”的概念很了不起。這是一種為他人著想的善意,而且,為善的結果是善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即使要過很久。這種觀念實際上也是利己主義。

我剛來日本時,對於這裡廁所的牆面上常寫著的“為了下一位使用者,請保持乾淨”很不解。在這方面我依然保留著小農意識:鄉里鄉親相熟的人,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可是誰知道下一個用廁所的是誰啊,我幹嗎要為了他做什麼啊?

後來我想通了,在我進廁所時,我就是上一個人的下一個人,她為我保持了乾淨,我用的時候就很舒適。所以,這種“為了下一個”終究會使我獲益。

讓我覺得難得的是,我在日本見到的公共廁所都很乾淨,也就是說,全體國民都有這樣的意識。這應該跟兒童期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早早給兒童種下惡狠狠的“全世界都欠我的”意識的話,恐怕很難把社會建設得這麼和諧。

我之所以想起這個,是因為剛剛看了一個認知科學的實驗。這個實驗先講猩猩的互助合作:猩猩被關在籠子裡,籠子外放了一個盤子,盤子裡有兩根香蕉。可是盤子有點遠,猩猩吃不到香蕉。盤子的兩端連著繩子,只拉一頭繩子會脫落,又因為籠子的限制,一隻猩猩就只能拉繩子的一頭,於是它放一個夥伴進來,合作拉繩子。這樣盤子被拉近了,就能夠著香蕉。可是猩猩世界的規則是,兩根香蕉歸那只更強壯的猩猩吃,另一個合作者沒份兒。於是下一次,那個合作者就不幹了。

而人類則偏向于平分香蕉的思考方式:其一,既然是合作的成果,當然要分享而不能獨佔;()其二,這樣下次還可以合作。

另一個實驗是,兩個杯子扣著,一個下面有香蕉,另一個下面沒有。研究人員給猩猩指扣著香蕉的那個杯子,猩猩則完全不相信人類會這麼無私地幫助它,給它提供資訊。

兩個實驗的結論是:猩猩懂得互助合作,但沒有利他精神,也無法理解人類的利他精神,因而無法接受人類的利他式幫助,於是吃不到香蕉,結果也就是不利己。而實驗報告還說,人類和猩猩的這種不同呈現在DNA上只是微小的差異,而正是這種微小差異造成了人類與動物的本質不同。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利己是人類的天性,為什麼人類又總在宣揚無私和利他,要跟自己較勁?為什麼製造出高尚道德這樣的概念來折磨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動物一樣直白地遵從叢林法則?難道這不更順應天性、符合規律嗎?

看了這個實驗我才明白,原來,利他,從而長久地利己,才是人類的本質。

所以,如果我們常常去的公共廁所依然滿地污穢,看過實驗,我們也許該有所反思。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