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感恩勵志

嫁給我是你一生的賭注

嫁給我是你一生的賭注

兩個人面對面上班,她有時會看著他走神兒。他有張好看而略顯頹廢的臉,看的多了,他會注意到她,便總是沖著她笑。她低下頭,臉突然就紅了。很快,周圍的同事便窺測出她的心事來,頻繁的開起他倆的玩笑。一來二去,他和她竟真成了戀人。

他們都到了結婚的年齡。那天一起吃飯的時候,她猶豫著,提到了婚事。當時他楞了一下,沒有作答,半天才囁嚅著說,“只怕……只怕以後,你跟著我會吃苦。”

“不怕的。”她小聲說。

他不再說話,輕輕歎了口氣,在她看來,他算是答應了。

回到家,她把兩人的事告訴父母,

遭到強烈反對。父親和他們是一個單位的,對他的印象不好,一直就反對他們交往。理由是,他是不上進的男人,懶散,沒事業心,還跟外面社會上一些不務正業的年輕人來往,女人跟了他以後,以後絕對沒有好日子過。尤其現在,工廠效益每況愈下,有能力的人都自己出去單幹,而他還在流水線上混著,一個月只有幾百塊錢。這樣的男人,沒前途的。

不僅父母,當初開他們玩笑的同事中,和她關係走的近的,也反對她嫁給他,理由和父母一樣,說這樣的男人喜歡可以,絕對不能當丈夫。

她卻鐵了心一般,不管誰勸,就是一句話:我就要跟他。

父母失望至極,母親沖她嚷:你這是拿自己的幸福做賭注!

她抬起頭,斬釘截鐵:就算是賭注,

就算會輸,我也認了。

所有人的阻止都無濟於事,24歲,她嫁他為妻。租了套小房子,從家裡搬了出去。這也似乎更證明的大家的猜測,他是她本命年的劫。

可事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結婚後的他像是換了個人似的,分外刻苦努力起來。他先是離開半死不活的廠子,斷了外面那幫亂七八糟的朋友,去一家私企跑起業務。開始時沒底薪,他又是外行,不知道走了多少彎路,費了多少心思,總算艱難的在那家公司站住了腳。那一年,她看著他變得又黑又瘦,大夏天頂著太陽走在快被曬化的柏油馬路上,汗都顧不上擦。晚上幾乎沒有在10點之前回來過,一回到家,倒在床上,衣服不脫就睡著了。

一年後,他的工作走上正軌,業務提成漸漸多了起來,

而她卻下崗了。索性,他不讓她再出去工作了,安心呆在家裡,等著做母親。

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做了業務經理,手裡有大把的客戶,還在業餘時間重新學了英語和日語。公司給他配了車,他們按揭買了新房,每個人都看見了他的大好前途。

這時的她,因為生孩子胖了許多,又總不出門,穿衣服隨意起來,和他站在一起,竟有種不相配的感覺。此時,當初替她擔憂過的人又開始有了新的擔憂,擔心長著一對桃花眼的男人,會在這個時候離她而去。這個年頭這樣的事,簡直就是數不勝數。

但這次,大家又看錯了他,在他人生和事業不斷攀升的日子裡,他愛她始終如一。那愛,不知比戀愛時扎實了多少倍,是貼心貼肺的呵護。

從衣食住行的大事到心情喜好的小事,他面面俱到,從來沒有忽略過。從她做月子起,每天晚上,都是他給她洗腳,這個習慣一直被她保留了下來。

他從來不隱瞞對她的感情,有時同事和朋友開玩笑說:什麼都換了,現在該換老婆了吧。他搖搖頭,認真的說:這輩子,就是她了。

她的幸福,讓所有人無話可說。其實當初她也不確定會擁有這樣的幸福,那時她只是愛這個男人,捨不得離開他。哪怕跟著她吃苦,像她說的,她認了。

那天晚上,他又給她洗腳,溫暖在水中,他一如既往,把她的腳握在掌心。她忽然笑著問:怎麼會對我這麼好?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在她心裡存了很久,她甚至還想問:如何會在結婚後,變了一個人?只是覺得不妥,

所以只問了這一句,半開玩笑的口吻。

他依舊蹲在她的面前,握著她的腳,抬起頭來,看了她片刻,然後認真的說:因為當初,你拿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賭注,要跟著我,你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這樣信任我的人,我怎麼捨得讓你輸。

她看見,向來愛說笑的他,說完這句話,眼圈紅了。

作為男人,不能讓一個能把自己終身幸福都押在你身上的女人輸,因為你輸不起,愛你的那個女人更輸不起!

我走在父親的前面

文/常慶春


一會兒看你
一會兒看雲
你說你覺得:
我看你時很遠
我看雲時很近

——題記

在後面看著滿身傷痛的父親,一直一斜地邁著步子,心裡酸楚得仿佛快要死掉。這些年一直走在前面的我,還不覺父親已蒼老了許多。

我恨不得用拳頭打醒了懵懂的自己,告訴我,我在不珍惜著什麼!

還記得小時候,那時父親還是一個熱血青年,我與母親總是很難趕上他的步子。那時我們一家四口上街,總是一件吃力的事兒。父親總是出於天生的“傲慢”自顧自地向前走,即使是弟弟呼喊著:爸爸、爸爸,他也不會回頭。母親總是拖拽著我倆死死地跟在後面,分秒也不捨得停下來,仿佛是怕與父親失散似的,一個勁兒的趕。時常聽母親嘮叨說:“走這麼快幹嘛?是你爸在前面似的。”現在想來好笑,也不知那時一個勁兒地趕是為了什麼。如今的我大概只會看著他,任他一個人“傲慢的”走吧,可能還會慶倖著這安靜的環境,如果他還能有那份勁兒。那時我總會想:如果,爸爸能停下來等等我們,或是,稍稍地緩和著走,那就好了。

歲月不經意的悄然逝去,我不會再想能慢一些才好,只會害怕不夠快了。

今天,父親老了,我長大了,也還算得上熱血青年。

在回家的路上,本該是並肩而行的兩個人卻總是看著背影,講著一些不悅耳的話,不知不覺間,我與他分開得遠了。

現在,我總會拉著母親的手,與她講著瑣事兒,或是學小時撒著“嬌”,發誓將來等她老了,我一定會養她。漸漸地把父親冷冷的拋在了後面,讓他趕著步子,聽我倆的悄悄話。

有次夜深人靜時,我從夢中驚醒,還來不及清醒,回想著那可怕的夢——母親,弟弟和我在一條曲折的路上走著,四周沒人,寂靜得可怕,我仿佛是在找著父親,可總也看不見他。

我心存餘悸的喊著:“爸,爸……”直到他醒來應答我。

“什麼事兒?大半晚的。”

“沒,沒事兒,只是……害怕了。”

“快睡吧,你媽明兒還要上班呢。” 過了一會兒父親說。

我時常在想:我與父親是怎麼了?為何我總是在“討厭”他卻會從夢中驚醒?去年春節回家,我們甚至不能好好的說上一兩句話——

“你在外面讀書一定要爭氣呀,我現在也四五十歲了,靠體力掙錢更是不易了,你媽她…常常身子又不適……”

“知道了,快吃飯吧。我哪不爭氣了?”我生硬的嚷著,悻悻地想要逃離。

正月初一的傍晚,我應父親之邀,與他外出散步。其實我是不願的,只是出於承諾,我還是去了。也沒想很融洽,我在前面大致走走,步子也很開。時而轉過身去催促地說:

“爸,快點呀,夜很冷呀。”

父親那晚的話變得很少,只是在後面看著我,讓我有些不適應了。但是,也如我願的安靜地完成了這次旅行。回到家父親顯得有些不自然,我懷著負罪感給父親遞上了一杯茶。

“爸,喝水。”

“你長大了。”父親停了下來,喝了一口茶。“我老了,趕不上你們的腳步了,走兩步,還覺得有些許累了。哎,年輕是好呀。”父親繼續說。

“你爸腿不好,你沒等他嗎?”母親有些不開心了。

轉眼間,我離家已一月有半了。父親送我走的那天,我還清楚的記得,我仍是走在前面,聽父親含辛茹苦的叮囑。我知道我仍是不在意的,心裡還嘀咕著好煩,只是辛苦了父親。

我想,或許只有在我孤獨、受挫時,我才會想起父親。()他那句 “有什麼事兒就給我打電話” 還會回蕩在我耳畔。這時的我會拿起了電話,撥了號碼。

時間的確會讓人清醒,悄悄地把你俘虜,翻閱著那些記載陳年舊事的書頁。

“究竟是時間,還是思想,抑或是步伐把我與父親拉遠了?”我時常追問自己。

不知道是我性格變得沉默了,還是父親越發嘮叨,他總是在說,而我依然沒聽進去;不知道是我更挑剔了,還是父親本就懂得太少,對他的大道理,我總是不以為然;不知道是我走得快了,還是父親真的把腳步放慢了,但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多年以後的今天,仍然存在,我總是走在他的前面,愈發的遠,讓他看著我的背影而黯然心傷。

我想,如今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交換了位置吧。

或許,我真的應該學會放慢自己的拍子。畢竟,在我身旁還有一直陪伴我的人,還有我需等待的人;畢竟,我也會走在後面。

父親的清明節 與父親合影不容易 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

要在傷痛裡看見愛

文/方爺

我的身體是一部傷疤的歷險繪本。全身上下大小傷疤無數。若算上看不見的,真真是無一處完好。

左腳腳腕處,幼時拿著鐮刀去山上砍柴,刀起,柴未斷,腳差點斷了。

右腳大腳趾距離一寸左右位置,被自行車腳踏處的轉軸幾乎刺穿。那次事故裡同時留下印記的還有右手手肘處,以及右腳膝蓋下方的脛骨處。

大學一畢業,便與腰椎間盤突出開始了戰鬥,這戰鬥,慘烈而持久,如同刻在身體裡面的印章,無論你怎麼掙扎,也無法逃脫。

那些觸目驚心的傷疤,提醒著我傷痛的意義,提醒著我如果繼續選擇無視徵兆,繼續選擇逃避,選擇逆行倒施的後果。在這些傷痛的經驗裡,我終於睜開一點迷糊的雙眼,開始看到這些傷痛真正想要帶來什麼。我開始打開那扇被失望,憤恨,悲傷充滿的空間,看到這些情緒背後被隱藏的愛。看到愛的時候,就是傷痛一點一點被轉化的時候,如同將一束光引向一個暗室。這“看見”將我一點一點從一條錯誤的,離家愈來愈遠,離自己愈來愈遠的道路上拉了回來,一次又一次地將我從無明與昏睡裡震醒。

我開始嘗試去接受破碎的身體,接受一切的痛苦都是自己所選擇的殘忍,甚至接受自己靈魂裡隱藏著的黑暗。我在這條不接受自己,憎恨自己的路上已經走得太遠。這種在錯誤的方向上太過用力後忽然的止步,讓我忍不住掩面而泣。

被蒙敝的童年

不喜歡跟人提起童年時光的任何事情。這種執拗直到去年才開始松解。如今雖然知曉這種執拗的背後是什麼,但是很多東西知道了是一回事,真正地感受到了,釋懷了,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如果在某個時候因某種機緣提起了童年,人前我總是儘量裝作在說一個不相關的人的不相關的事,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可最終也還是會在人後躲起來大哭一場。那種受傷之後強烈地想要與家庭撇開任何關係,同時又為真正想要的溫暖未曾得到的不甘心,糾纏在一起,碾著身心。甚至前不久,我覺得自己已經更深地理解了父母,理解了這一切的意義時,在跟姐妹們提及過去時,依舊沒能控制住內在的悲傷而啜泣。

記得很小很小時的一個畫面,那時母親要出門幹活,無人照看我,不得已把我放在家裡的床上後鎖了門出去。那個坐在床中間,困惑地看著母親出門的小女孩兒的畫面,我常常看到。現在我明白了那困惑裡隱藏的是對未知的恐懼。也許如今遇到任何事情都先把自己嚇得發抖的習慣,從那時便埋下了種子。

父親曾是軍人,臉上少有笑容,說一不二,且對自家孩子要求嚴厲,更不用說是女孩子。那時的我已然開始顯露出極強的敏感和要強。父親不肯抱我,我便遠遠地在他與別家的孩子玩樂時躲在一旁偷看,卻再也不會主動去粘著父親。父親的要求諸多,我一邊正面反抗,一邊又默默憋著氣兒地努力。

母親那時脾氣不好,時常動手打我和姐姐。比起不公平心生的憤怒,沒有得到愛的那種悲傷則更甚。對母親既同情又有憎恨。對父親,既想掙脫,又想證明,想獲得認可。這些矛盾的心理,驅動著我克服所有困難,一路朝著離家的路披荊斬棘地前行。

六、七歲時二嬸的離開,則帶給了我更深的關於自己無法得到愛的恐懼。記得有段時間我們吃不飽,二嬸常把我們倆領回家,偷偷給我們做好吃的。那是父母不在家,負責照顧我們的奶奶又嫌棄我們是女孩子對我們不太上心的一段時光。因為有二嬸的照顧,我和姐姐好過不少。可不久後,疼愛我們的二嬸卻因為自身一些痛苦選擇了自殺。

一段時間裡我完全忘記了這個場景:我像往常一樣開心地跑去找她,推開門,卻看見她懸掛在房梁上。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哭,後來有很多人進來了,大家把她放了下來,說了很多話。有人在哭,很嘈雜,再後來我什麼也不記得了,卻唯獨對推開門那一刻的畫面越來越清晰。

現在我常在想,這件事情對那時的我究竟有怎樣的影響。我知道一定有很深的恐懼,可是如今的我還無法連接到那個推開門的小女孩的感受。那一刻她究竟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還是她心裡認定這世界再也沒有人愛她了。

初中是我跟父母關係急劇下降的幾年,也是對童年愛的缺失正式反抗的時候。我盼望早日脫離與父母有關的一切生活,愈遠愈好。那種害怕出不去的恐懼逼著我無視身體的疲勞與求救。

冬天夜晚的教室,如同冰窖,每晚雙腳都會凍得沒有知覺。夏天則是滿屋子的飛蛾,伴著它們無處不在的蛾卵通宵熬夜複習。即使不熬通宵,回到宿舍裡,也常常不敢睡去,一定要點著蠟燭看筆記,直到困得不得不睡才甘休。記得有一次因為太困,睡著時忘了熄滅蠟燭,半夜聽到騷亂聲才知道蠟燭被風一吹,點燃了蚊帳,爆發了一場宿舍救火戰。

那時有幾個關係不錯的姐妹。然而內心裡,我一直很自卑,覺得自己不配與那麼漂亮,性格又好,家世又好的人做朋友。因此也常因很小的事情而更加認定自己是被排斥的。

高中時,因為學校在縣城,離家遠,一個月可以回家一次。很多人很不習慣,我卻非常高興,甚至有時候幾個月才回去一次。

我的個性變得愈發分明,對家人冷漠,堅決。對待朋友卻又異常地討好,討好裡伴隨著不甘心和對自我的厭棄。

我越來越討厭自己。

越是痛苦,越要去給愛

現在想來,高二那場性命攸關的車禍,何嘗不是一次回頭的機會。那場劫難裡,一切都很難,卻因為我瞥見了父親的愛,因為我將對母親的不滿和失望發洩了出來而變得不一樣。

至今,我清楚地記得被告知父親得知我受傷消息時震驚和痛苦的神情,那時他正要出差,卻在臨上車前聽到我出事的消息,竟當場差點暈倒。在我的記憶裡,那是第一次看見堅強如鋼的父親表現出來脆弱的一面。他的脆弱把我滿載誤解的心冰震出了裂痕。

後來我正在手術時,父親推門看了一眼,那時他眼裡的心疼,至今想來仍想落淚。那是我渴望已久的愛的眼神。我掙扎、反抗、沉默,暴戾的背後只寫著同一句話:求你愛我吧。

同樣的震撼,其實在初中時也有一次記憶深刻的發生。只可惜這動搖在強烈的“離家的信念”前只探了下頭,又被強按了回去。

那是初二的樣子,有次晨跑崴了腳,綁了石膏。父親便承擔起把我從家裡送到學校的重任。記得那個早晨,父親騎著家裡那輛老式二八自行車,我坐在後座,扯著父親的衣角。上坡的時候,我說自己下來蹦噠一段兒,父親笑著說:“不用,你爸還沒老呢。”眼淚唰唰落下。

時至今日,我依舊記得那時坐在後座的我,內心裡的依戀,感動,以及一瞬間再也不想遠行的糾結。

父親這些偶爾鬆動的意志,偶爾俏皮的玩笑,對於固執地認為自己活在被漠視與被苛責下的我而言,都是最好的和解。偶爾也會想,這麼多災多難的身體創造的各種傷痛,會不會也只是為了在絕望痛苦時驚鴻一瞥的愛呢?

今天,回望這些往事,雖然有很多遺憾,但也多了很多的感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途,太過用力而固執的我,必須承受以面對傷痛的方式來回家的道路。如今,這些模式在我與丈夫的日常互動裡,也還會發生。只是每一次發生,我都能更快更清楚地看到這些行為背後的真意。

最近朋友常說一句話:在你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要去問自己,你是在“要愛”,還是在“給愛”。越是痛苦,越要去給愛。結合自己這出混雜著血與淚導演出來的傷痛大戲,我愈發地感知到過去的自己承受了多麼大的匱乏。我一路用各種血腥的方式悲慘地“要著愛”。得不到,砍自己一刀,還沒有,再來一刀。一刀又一刀,堅決狠辣,卻唯獨不敢說出內心想要的。

好在我終於開始看見,看見透過傷痛顯化出來的愛。我開始學習如何不用受傷就能看見愛感受到愛。

意識的這種轉換,真的很奇妙。處於無明,會一次又一次跌入相同的模式裡。知道了,卻也不一定能做到。唯有當你內心真的有了感受,真正有了理解之心,才是改變的開始。波歇尼爾森的《人生五章》精准地描述了這個心理過程:

1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勁才爬出來。

2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我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3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哪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4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5

我走上另一條街。

與生活和解

清晨,我將電腦輕放在窗邊的桌子上。點上一支香,倒好一杯水。換上舒適寬鬆的衣服,找一個舒適的姿勢坐下。

窗外是滿眼的鬱鬱蔥蔥,不過是些平常的花草,生長的姿態卻並不比其他更名貴有人照料的花草低落。在許多叫不出名的植物裡,竟隱藏著一顆小小的葡萄樹,上面掛著快要成熟的葡萄四五串兒。樹枝在風裡微微搖曳,伴著鳥兒的輕快歌唱,只怕是在與夥伴們歡快地跳著華爾滋也是說不定的。

看著它們,心生歲月靜好之感。同樣是生命,進化頂端的物種人類,又有幾人能活在當下,安然享受與生命的共舞呢。而我,竟將本應如此度過的二十多年的時間浪費在離家出走,浪費在連綿不絕的苦痛裡。

去年十一,第一次開始真正對父母有了諒解之後,我買了機票去看望他們。

一天下午,陽光溫暖,父親坐在門前加工零件,我坐在他旁邊不遠處靜靜地看著書。空氣中流淌著鬥爭許久後硝煙散去的平靜與祥和,對於曾經無法相安無事共處一個空間的我們,這樣的平和如同久旱甘霖。

那一刻,我的心裡流過一陣一陣的暖流。

爸爸能停下來等等我們,或是,稍稍地緩和著走,那就好了。

歲月不經意的悄然逝去,我不會再想能慢一些才好,只會害怕不夠快了。

今天,父親老了,我長大了,也還算得上熱血青年。

在回家的路上,本該是並肩而行的兩個人卻總是看著背影,講著一些不悅耳的話,不知不覺間,我與他分開得遠了。

現在,我總會拉著母親的手,與她講著瑣事兒,或是學小時撒著“嬌”,發誓將來等她老了,我一定會養她。漸漸地把父親冷冷的拋在了後面,讓他趕著步子,聽我倆的悄悄話。

有次夜深人靜時,我從夢中驚醒,還來不及清醒,回想著那可怕的夢——母親,弟弟和我在一條曲折的路上走著,四周沒人,寂靜得可怕,我仿佛是在找著父親,可總也看不見他。

我心存餘悸的喊著:“爸,爸……”直到他醒來應答我。

“什麼事兒?大半晚的。”

“沒,沒事兒,只是……害怕了。”

“快睡吧,你媽明兒還要上班呢。” 過了一會兒父親說。

我時常在想:我與父親是怎麼了?為何我總是在“討厭”他卻會從夢中驚醒?去年春節回家,我們甚至不能好好的說上一兩句話——

“你在外面讀書一定要爭氣呀,我現在也四五十歲了,靠體力掙錢更是不易了,你媽她…常常身子又不適……”

“知道了,快吃飯吧。我哪不爭氣了?”我生硬的嚷著,悻悻地想要逃離。

正月初一的傍晚,我應父親之邀,與他外出散步。其實我是不願的,只是出於承諾,我還是去了。也沒想很融洽,我在前面大致走走,步子也很開。時而轉過身去催促地說:

“爸,快點呀,夜很冷呀。”

父親那晚的話變得很少,只是在後面看著我,讓我有些不適應了。但是,也如我願的安靜地完成了這次旅行。回到家父親顯得有些不自然,我懷著負罪感給父親遞上了一杯茶。

“爸,喝水。”

“你長大了。”父親停了下來,喝了一口茶。“我老了,趕不上你們的腳步了,走兩步,還覺得有些許累了。哎,年輕是好呀。”父親繼續說。

“你爸腿不好,你沒等他嗎?”母親有些不開心了。

轉眼間,我離家已一月有半了。父親送我走的那天,我還清楚的記得,我仍是走在前面,聽父親含辛茹苦的叮囑。我知道我仍是不在意的,心裡還嘀咕著好煩,只是辛苦了父親。

我想,或許只有在我孤獨、受挫時,我才會想起父親。()他那句 “有什麼事兒就給我打電話” 還會回蕩在我耳畔。這時的我會拿起了電話,撥了號碼。

時間的確會讓人清醒,悄悄地把你俘虜,翻閱著那些記載陳年舊事的書頁。

“究竟是時間,還是思想,抑或是步伐把我與父親拉遠了?”我時常追問自己。

不知道是我性格變得沉默了,還是父親越發嘮叨,他總是在說,而我依然沒聽進去;不知道是我更挑剔了,還是父親本就懂得太少,對他的大道理,我總是不以為然;不知道是我走得快了,還是父親真的把腳步放慢了,但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多年以後的今天,仍然存在,我總是走在他的前面,愈發的遠,讓他看著我的背影而黯然心傷。

我想,如今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交換了位置吧。

或許,我真的應該學會放慢自己的拍子。畢竟,在我身旁還有一直陪伴我的人,還有我需等待的人;畢竟,我也會走在後面。

父親的清明節 與父親合影不容易 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

要在傷痛裡看見愛

文/方爺

我的身體是一部傷疤的歷險繪本。全身上下大小傷疤無數。若算上看不見的,真真是無一處完好。

左腳腳腕處,幼時拿著鐮刀去山上砍柴,刀起,柴未斷,腳差點斷了。

右腳大腳趾距離一寸左右位置,被自行車腳踏處的轉軸幾乎刺穿。那次事故裡同時留下印記的還有右手手肘處,以及右腳膝蓋下方的脛骨處。

大學一畢業,便與腰椎間盤突出開始了戰鬥,這戰鬥,慘烈而持久,如同刻在身體裡面的印章,無論你怎麼掙扎,也無法逃脫。

那些觸目驚心的傷疤,提醒著我傷痛的意義,提醒著我如果繼續選擇無視徵兆,繼續選擇逃避,選擇逆行倒施的後果。在這些傷痛的經驗裡,我終於睜開一點迷糊的雙眼,開始看到這些傷痛真正想要帶來什麼。我開始打開那扇被失望,憤恨,悲傷充滿的空間,看到這些情緒背後被隱藏的愛。看到愛的時候,就是傷痛一點一點被轉化的時候,如同將一束光引向一個暗室。這“看見”將我一點一點從一條錯誤的,離家愈來愈遠,離自己愈來愈遠的道路上拉了回來,一次又一次地將我從無明與昏睡裡震醒。

我開始嘗試去接受破碎的身體,接受一切的痛苦都是自己所選擇的殘忍,甚至接受自己靈魂裡隱藏著的黑暗。我在這條不接受自己,憎恨自己的路上已經走得太遠。這種在錯誤的方向上太過用力後忽然的止步,讓我忍不住掩面而泣。

被蒙敝的童年

不喜歡跟人提起童年時光的任何事情。這種執拗直到去年才開始松解。如今雖然知曉這種執拗的背後是什麼,但是很多東西知道了是一回事,真正地感受到了,釋懷了,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如果在某個時候因某種機緣提起了童年,人前我總是儘量裝作在說一個不相關的人的不相關的事,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可最終也還是會在人後躲起來大哭一場。那種受傷之後強烈地想要與家庭撇開任何關係,同時又為真正想要的溫暖未曾得到的不甘心,糾纏在一起,碾著身心。甚至前不久,我覺得自己已經更深地理解了父母,理解了這一切的意義時,在跟姐妹們提及過去時,依舊沒能控制住內在的悲傷而啜泣。

記得很小很小時的一個畫面,那時母親要出門幹活,無人照看我,不得已把我放在家裡的床上後鎖了門出去。那個坐在床中間,困惑地看著母親出門的小女孩兒的畫面,我常常看到。現在我明白了那困惑裡隱藏的是對未知的恐懼。也許如今遇到任何事情都先把自己嚇得發抖的習慣,從那時便埋下了種子。

父親曾是軍人,臉上少有笑容,說一不二,且對自家孩子要求嚴厲,更不用說是女孩子。那時的我已然開始顯露出極強的敏感和要強。父親不肯抱我,我便遠遠地在他與別家的孩子玩樂時躲在一旁偷看,卻再也不會主動去粘著父親。父親的要求諸多,我一邊正面反抗,一邊又默默憋著氣兒地努力。

母親那時脾氣不好,時常動手打我和姐姐。比起不公平心生的憤怒,沒有得到愛的那種悲傷則更甚。對母親既同情又有憎恨。對父親,既想掙脫,又想證明,想獲得認可。這些矛盾的心理,驅動著我克服所有困難,一路朝著離家的路披荊斬棘地前行。

六、七歲時二嬸的離開,則帶給了我更深的關於自己無法得到愛的恐懼。記得有段時間我們吃不飽,二嬸常把我們倆領回家,偷偷給我們做好吃的。那是父母不在家,負責照顧我們的奶奶又嫌棄我們是女孩子對我們不太上心的一段時光。因為有二嬸的照顧,我和姐姐好過不少。可不久後,疼愛我們的二嬸卻因為自身一些痛苦選擇了自殺。

一段時間裡我完全忘記了這個場景:我像往常一樣開心地跑去找她,推開門,卻看見她懸掛在房梁上。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哭,後來有很多人進來了,大家把她放了下來,說了很多話。有人在哭,很嘈雜,再後來我什麼也不記得了,卻唯獨對推開門那一刻的畫面越來越清晰。

現在我常在想,這件事情對那時的我究竟有怎樣的影響。我知道一定有很深的恐懼,可是如今的我還無法連接到那個推開門的小女孩的感受。那一刻她究竟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還是她心裡認定這世界再也沒有人愛她了。

初中是我跟父母關係急劇下降的幾年,也是對童年愛的缺失正式反抗的時候。我盼望早日脫離與父母有關的一切生活,愈遠愈好。那種害怕出不去的恐懼逼著我無視身體的疲勞與求救。

冬天夜晚的教室,如同冰窖,每晚雙腳都會凍得沒有知覺。夏天則是滿屋子的飛蛾,伴著它們無處不在的蛾卵通宵熬夜複習。即使不熬通宵,回到宿舍裡,也常常不敢睡去,一定要點著蠟燭看筆記,直到困得不得不睡才甘休。記得有一次因為太困,睡著時忘了熄滅蠟燭,半夜聽到騷亂聲才知道蠟燭被風一吹,點燃了蚊帳,爆發了一場宿舍救火戰。

那時有幾個關係不錯的姐妹。然而內心裡,我一直很自卑,覺得自己不配與那麼漂亮,性格又好,家世又好的人做朋友。因此也常因很小的事情而更加認定自己是被排斥的。

高中時,因為學校在縣城,離家遠,一個月可以回家一次。很多人很不習慣,我卻非常高興,甚至有時候幾個月才回去一次。

我的個性變得愈發分明,對家人冷漠,堅決。對待朋友卻又異常地討好,討好裡伴隨著不甘心和對自我的厭棄。

我越來越討厭自己。

越是痛苦,越要去給愛

現在想來,高二那場性命攸關的車禍,何嘗不是一次回頭的機會。那場劫難裡,一切都很難,卻因為我瞥見了父親的愛,因為我將對母親的不滿和失望發洩了出來而變得不一樣。

至今,我清楚地記得被告知父親得知我受傷消息時震驚和痛苦的神情,那時他正要出差,卻在臨上車前聽到我出事的消息,竟當場差點暈倒。在我的記憶裡,那是第一次看見堅強如鋼的父親表現出來脆弱的一面。他的脆弱把我滿載誤解的心冰震出了裂痕。

後來我正在手術時,父親推門看了一眼,那時他眼裡的心疼,至今想來仍想落淚。那是我渴望已久的愛的眼神。我掙扎、反抗、沉默,暴戾的背後只寫著同一句話:求你愛我吧。

同樣的震撼,其實在初中時也有一次記憶深刻的發生。只可惜這動搖在強烈的“離家的信念”前只探了下頭,又被強按了回去。

那是初二的樣子,有次晨跑崴了腳,綁了石膏。父親便承擔起把我從家裡送到學校的重任。記得那個早晨,父親騎著家裡那輛老式二八自行車,我坐在後座,扯著父親的衣角。上坡的時候,我說自己下來蹦噠一段兒,父親笑著說:“不用,你爸還沒老呢。”眼淚唰唰落下。

時至今日,我依舊記得那時坐在後座的我,內心裡的依戀,感動,以及一瞬間再也不想遠行的糾結。

父親這些偶爾鬆動的意志,偶爾俏皮的玩笑,對於固執地認為自己活在被漠視與被苛責下的我而言,都是最好的和解。偶爾也會想,這麼多災多難的身體創造的各種傷痛,會不會也只是為了在絕望痛苦時驚鴻一瞥的愛呢?

今天,回望這些往事,雖然有很多遺憾,但也多了很多的感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途,太過用力而固執的我,必須承受以面對傷痛的方式來回家的道路。如今,這些模式在我與丈夫的日常互動裡,也還會發生。只是每一次發生,我都能更快更清楚地看到這些行為背後的真意。

最近朋友常說一句話:在你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要去問自己,你是在“要愛”,還是在“給愛”。越是痛苦,越要去給愛。結合自己這出混雜著血與淚導演出來的傷痛大戲,我愈發地感知到過去的自己承受了多麼大的匱乏。我一路用各種血腥的方式悲慘地“要著愛”。得不到,砍自己一刀,還沒有,再來一刀。一刀又一刀,堅決狠辣,卻唯獨不敢說出內心想要的。

好在我終於開始看見,看見透過傷痛顯化出來的愛。我開始學習如何不用受傷就能看見愛感受到愛。

意識的這種轉換,真的很奇妙。處於無明,會一次又一次跌入相同的模式裡。知道了,卻也不一定能做到。唯有當你內心真的有了感受,真正有了理解之心,才是改變的開始。波歇尼爾森的《人生五章》精准地描述了這個心理過程:

1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勁才爬出來。

2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我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3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哪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4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5

我走上另一條街。

與生活和解

清晨,我將電腦輕放在窗邊的桌子上。點上一支香,倒好一杯水。換上舒適寬鬆的衣服,找一個舒適的姿勢坐下。

窗外是滿眼的鬱鬱蔥蔥,不過是些平常的花草,生長的姿態卻並不比其他更名貴有人照料的花草低落。在許多叫不出名的植物裡,竟隱藏著一顆小小的葡萄樹,上面掛著快要成熟的葡萄四五串兒。樹枝在風裡微微搖曳,伴著鳥兒的輕快歌唱,只怕是在與夥伴們歡快地跳著華爾滋也是說不定的。

看著它們,心生歲月靜好之感。同樣是生命,進化頂端的物種人類,又有幾人能活在當下,安然享受與生命的共舞呢。而我,竟將本應如此度過的二十多年的時間浪費在離家出走,浪費在連綿不絕的苦痛裡。

去年十一,第一次開始真正對父母有了諒解之後,我買了機票去看望他們。

一天下午,陽光溫暖,父親坐在門前加工零件,我坐在他旁邊不遠處靜靜地看著書。空氣中流淌著鬥爭許久後硝煙散去的平靜與祥和,對於曾經無法相安無事共處一個空間的我們,這樣的平和如同久旱甘霖。

那一刻,我的心裡流過一陣一陣的暖流。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