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愛情 » 單身時節

沒有結果的愛情為何不敢說分手

你是否無力走出一段感情,雖然它給你的淚水多於歡笑?你的理性和自尊告訴你應當結束,但連你自己都迷惑不解的是,你卻一直維持著現狀。快來看看你都在害怕哪些事吧!

我終於離開了那個男人。現在我自由了。沒想到,一些知道我離婚的女人竟然羡慕地跟我說:要是我有你的勇氣,我也早分手了。


畢明秋說,其實,她最終下決心走這一步,經過了非常艱苦而漫長的心理拉鋸戰。“我就像一個鐘擺,今天向左,明天向右,反反復複地糾纏這個問題:離開,還是留下?”就這樣拖了整整三年,畢明秋說自己心力都要枯竭了,“心底總有一個聲音說:算了,放棄吧,認命吧……我慶倖我仍然堅持了這個重要的決定。”
邁出這一步當然會很痛苦。從分手的念頭閃現,到鼓起勇氣告訴自己的伴侶,的確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下定分手的決心是最折磨人的過程。在真正分手前,

你就已經開始痛苦不堪了。無論是為了什麼而分手,下決心的過程其實和分手時的感覺一樣糟。儘管從心底裡知道是離開的時候了,但是,又是什麼讓我們猶豫不決,不敢重新開始?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害怕使別人痛苦
為什麼僅僅一個想離開的念頭就會帶來如此深的負罪感?
沒有人願意讓自己愛過的人痛苦,

尤其在對方沒有犯錯的情況下。一旦產生了這個念頭,女人們就會從心底裡覺得自己太“壞”了,似乎會遭到所有人的譴責——你太殘忍了吧,竟然要拋棄一個以你為全部生命的人!
對於女人來說,更加艱難的是,她們習慣於在倆人生活中扮演慈母的角色,做一個拋棄者,似乎就變成了一個人人唾駡的“後媽”。
“我沒什麼可責怪他的,他很好,但我已經不愛他了。我也生自己的氣,但我沒辦法。”28歲的歐陽琦說。“性”趣的減退是愛情消失的信號,她決定離開薛偉。她對他談起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可薛偉看起來就是聽不明白,或者,他根本不想聽明白。
歐陽琦猶豫了:“難道是我錯了?我們之間真的完了嗎?”當薛偉終於明白她是要離開他,他開始威脅她:“沒有你,我一個人活著有什麼意思?死了算了!”歐陽琦沒有想到分手會讓薛偉這麼痛苦,強烈的負罪感讓她難以呼吸。
每當她提出分手這件事情,薛偉就用“自殺”讓她收回她說的話。慢慢地她看清楚了:薛偉知道自己像母親一樣怕他痛苦!“他將生命的重擔全壓在了我的肩上。”認識到這一點,她從薛偉身邊逃跑了。當然,他並沒有自殺。

害怕被拋棄
■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拋棄和被拋棄是一回事
“害怕分手和害怕被拋棄的感覺差不多,兩者都可以追溯到我們最初與母體的分離。”心理分析師安娜·黛巴海德這樣認為。當孩子明白自己和媽媽是兩個個體,不可能永遠在一起,這種恐懼便存在了。媽媽不在的時候,還沒有時間觀念的小寶寶會以為被拋棄了。通常,為了填補母親不在的空白,我們會給寶寶一個小玩具來過渡。小玩具上有媽媽的味道,能代表媽媽的存在。
對於很多人來說,

伴侶就是一件這樣的過渡品。如果伴侶離開,就失去了安全感,就感到被遺棄。“分手會讓人聯想到被拋棄和空虛,我們需要用一生去填補。”安娜·黛巴海德說。 “保持獨立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是因為我們害怕被拋棄。”精神分析師讓-約哈雷·萊麥河認為,“相比之下,這種恐懼心理在男人中間更為常見,尤其是40多歲的中年男人。”這個歲數的女人則大多有了兒女,她們很少會有這種焦慮。

害怕被替代
■ 她被另一個女人取代了,這太難以忍受了
春曉與張志屬於青梅竹馬型。理所當然的他們結了婚,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愛情消失了。在一個陽光晴好的日子裡,春曉遇見了另外一個男人,激情就像火山一樣在她身體裡奔突,她瘋狂地愛上了他!但是,她不願、不想也不敢離開一直陪伴她左右的張志。因為張志給了她最需要的舒適的安全感!張志得知了這一切,他感覺要崩潰了,他想殺了那個男人,他恨春曉,可是他也不願離開她。裂痕已經存在了,分手卻是好幾年以後。他們像兄妹一樣生活,分房而睡。春曉的背叛讓張志作為一個男人的自信受到了重創。終於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讓他重振男子漢氣概的女人,她需要他,她依賴他,這讓他恢復了力量。張志決定離開春曉,去開始他的新生活。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春曉大發雷霆,甚至因他的離開歇斯底里。矛盾嗎?本來是春曉自己想分手,現在卻是她覺得被拋棄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拋棄和被拋棄是一回事。
“我犧牲了自己的愛情留下來,可是我的位置還是被別的女人佔領……我親眼看到自己被替代。”這正是春曉一直不肯說分手的原因:打碎了這個“生活”,她曾經擁有的男人就會被別的女人得到,她的位置和她的形象就會被替代。
“我不分手,不離開,就沒有人能夠搶走他。”許多女人都像春曉這樣想。一些女人即使對自己的婚姻或愛情不滿意,也寧願留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女性在就要分手時決定留下來:因為她們發現有別的女人來搶她們的伴侶,她們的熱情會在瞬間被重新點燃。

害怕孤獨
■ 缺乏內在的安全感,就無法超越對孤獨的恐懼
著名的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一個人忍受孤獨的能力是判斷其感情發展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她建議,從寶寶吃奶開始,就應該母親在場的情況下,培養他的獨處能力。心理分析師梅拉涅·克萊因認為,獨處能力的大小取決於母親。如果母親做得足夠好的話,就能夠讓孩子獲得必要的內在安全感,以面對生活的悲傷。
而缺乏這種內在的安全感,就無法超越對孤獨的恐懼,還會造成自信心不足,不相信自己可以獨自面對,可以再找到相愛的伴侶度過一生。“是的,孤獨和無助感,經常會讓我放棄離婚的念頭。”一畢業就嫁人的張煜,在六年後想到了離婚,她用了五年時間掙扎。“最近我搬出去住了,在自己換電燈泡、扛純淨水的日子裡,我發現我之所以遲遲不敢離婚,就是害怕面對一個人的境況。那真是孤獨。”張煜說。當她逐漸適應這一切後,她終於獲得了離婚的勇氣。
到了一定年齡,女人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懷疑,社會對她們的評價也加劇了她們的憂慮。單身的女人使其他女人既害怕又羡慕,單身(性☆禁☆感)而自主(危險)的女人則讓男人既害怕又渴望。

害怕失去舒適的生活
■ 面臨分手,女人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都會擔憂
從動物界的行為來看,雌性是天然要依據雄性的經濟實力(築巢、捕食、強壯與否)來擇偶的。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對經濟條件的重視,可以保障女人安全地生育、撫養下一代。因此,分手,對於女人,就是在財物上剝去了對男人的物質依賴。在向舒適的生活告別時,女人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都會擔憂。
“我不能離婚,因為我永遠不能給孩子現有的生活。”李真真說,如果沒有她做醫生的丈夫,她做文秘的工資不可能讓她過上現在的生活。但請提防這個過於簡化的表述:“她只是為了錢才和他在一起”,這樣的表述忽略了人的潛意識:人們總要找一個方式來填補自己缺乏的安全感,錢通常不過是愛情的替代品。即使他沒有錢,她也可能和他在一起。當然,金錢所帶來的安全感可能也會吸引她。
對此,畢明秋有著切身體會。她說 :“正是這種感覺讓我害怕離開,那就像是到了外國,言語不通又身無分文。”

害怕失敗
■ 人們無法放棄做理想夫妻的幻想
家庭治療師雷瑞那·旺特哈黛接待過許多處於分手邊緣的伴侶。他們來接受心理諮詢,因為他們或者害怕分手,或者分不了手,或者希望重新開始。這是典型的充滿痛苦的“中年”分手。因為人們有了嚴重的挫敗感。我們越是渴望自己家庭和事業的成功,這種挫敗感就越是強烈。
另一個原因是:人們無法放棄做理想夫妻的幻想。這種幻想,從我們兒時起就成形了,我們暗下決心:一定要比自己的父母做得好,起碼不能比他們更差。當不得不面對婚姻的失敗時,我們就會對自己說:“你把一切都搞糟了,你是個廢物。”
但是,幻想的破滅是成長所必需的。生活中常常會有分離:先是出生,然後就是上學、青春期以及人生的其他階段,它們都意味著放棄舊的,迎來新的……
愛情生活中的離別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必然會引起一些衝突。這些衝突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但常常也是有益的。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80%的女人和58%的男人離婚後覺得比以前更幸福。當然,最好的情形下,分手可以重新調整自己對伴侶的期望和要求,可以更好地審視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孩子不是留下來的好理由
社會學家讓-克洛德·康芒那勒指出:“有一部分夫婦為了孩子而勉強在一起。事實上,這也確實使生活變得更簡單。只是男女雙方都不肯承認這個理由。”
心理醫生、家庭與婚姻心理學家羅伯特·內布河瑞說:“一些夫婦覺得,如果沒有孩子的話,他們肯定分手了。這就讓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們會認為,沒有他們的話,父母會更幸福。一旦有什麼問題,孩子就會認為都是自己的錯。”
我們還應該考慮到,離婚後,85%的孩子都歸母親撫養,54%的孩子兩年後就跟父親完全失去了聯繫。25%的法國人認為:孩子是完全無辜的,他們足以成為父母不離婚的理由。但有65%的人認為:如果夫妻矛盾激化,就應該離婚,免得孩子在衝突頻繁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也認為:與其父母天天打架,還不如讓他們離婚。

害怕被替代
■ 她被另一個女人取代了,這太難以忍受了
春曉與張志屬於青梅竹馬型。理所當然的他們結了婚,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愛情消失了。在一個陽光晴好的日子裡,春曉遇見了另外一個男人,激情就像火山一樣在她身體裡奔突,她瘋狂地愛上了他!但是,她不願、不想也不敢離開一直陪伴她左右的張志。因為張志給了她最需要的舒適的安全感!張志得知了這一切,他感覺要崩潰了,他想殺了那個男人,他恨春曉,可是他也不願離開她。裂痕已經存在了,分手卻是好幾年以後。他們像兄妹一樣生活,分房而睡。春曉的背叛讓張志作為一個男人的自信受到了重創。終於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讓他重振男子漢氣概的女人,她需要他,她依賴他,這讓他恢復了力量。張志決定離開春曉,去開始他的新生活。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春曉大發雷霆,甚至因他的離開歇斯底里。矛盾嗎?本來是春曉自己想分手,現在卻是她覺得被拋棄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拋棄和被拋棄是一回事。
“我犧牲了自己的愛情留下來,可是我的位置還是被別的女人佔領……我親眼看到自己被替代。”這正是春曉一直不肯說分手的原因:打碎了這個“生活”,她曾經擁有的男人就會被別的女人得到,她的位置和她的形象就會被替代。
“我不分手,不離開,就沒有人能夠搶走他。”許多女人都像春曉這樣想。一些女人即使對自己的婚姻或愛情不滿意,也寧願留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女性在就要分手時決定留下來:因為她們發現有別的女人來搶她們的伴侶,她們的熱情會在瞬間被重新點燃。

害怕孤獨
■ 缺乏內在的安全感,就無法超越對孤獨的恐懼
著名的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一個人忍受孤獨的能力是判斷其感情發展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她建議,從寶寶吃奶開始,就應該母親在場的情況下,培養他的獨處能力。心理分析師梅拉涅·克萊因認為,獨處能力的大小取決於母親。如果母親做得足夠好的話,就能夠讓孩子獲得必要的內在安全感,以面對生活的悲傷。
而缺乏這種內在的安全感,就無法超越對孤獨的恐懼,還會造成自信心不足,不相信自己可以獨自面對,可以再找到相愛的伴侶度過一生。“是的,孤獨和無助感,經常會讓我放棄離婚的念頭。”一畢業就嫁人的張煜,在六年後想到了離婚,她用了五年時間掙扎。“最近我搬出去住了,在自己換電燈泡、扛純淨水的日子裡,我發現我之所以遲遲不敢離婚,就是害怕面對一個人的境況。那真是孤獨。”張煜說。當她逐漸適應這一切後,她終於獲得了離婚的勇氣。
到了一定年齡,女人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懷疑,社會對她們的評價也加劇了她們的憂慮。單身的女人使其他女人既害怕又羡慕,單身(性☆禁☆感)而自主(危險)的女人則讓男人既害怕又渴望。

害怕失去舒適的生活
■ 面臨分手,女人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都會擔憂
從動物界的行為來看,雌性是天然要依據雄性的經濟實力(築巢、捕食、強壯與否)來擇偶的。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對經濟條件的重視,可以保障女人安全地生育、撫養下一代。因此,分手,對於女人,就是在財物上剝去了對男人的物質依賴。在向舒適的生活告別時,女人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都會擔憂。
“我不能離婚,因為我永遠不能給孩子現有的生活。”李真真說,如果沒有她做醫生的丈夫,她做文秘的工資不可能讓她過上現在的生活。但請提防這個過於簡化的表述:“她只是為了錢才和他在一起”,這樣的表述忽略了人的潛意識:人們總要找一個方式來填補自己缺乏的安全感,錢通常不過是愛情的替代品。即使他沒有錢,她也可能和他在一起。當然,金錢所帶來的安全感可能也會吸引她。
對此,畢明秋有著切身體會。她說 :“正是這種感覺讓我害怕離開,那就像是到了外國,言語不通又身無分文。”

害怕失敗
■ 人們無法放棄做理想夫妻的幻想
家庭治療師雷瑞那·旺特哈黛接待過許多處於分手邊緣的伴侶。他們來接受心理諮詢,因為他們或者害怕分手,或者分不了手,或者希望重新開始。這是典型的充滿痛苦的“中年”分手。因為人們有了嚴重的挫敗感。我們越是渴望自己家庭和事業的成功,這種挫敗感就越是強烈。
另一個原因是:人們無法放棄做理想夫妻的幻想。這種幻想,從我們兒時起就成形了,我們暗下決心:一定要比自己的父母做得好,起碼不能比他們更差。當不得不面對婚姻的失敗時,我們就會對自己說:“你把一切都搞糟了,你是個廢物。”
但是,幻想的破滅是成長所必需的。生活中常常會有分離:先是出生,然後就是上學、青春期以及人生的其他階段,它們都意味著放棄舊的,迎來新的……
愛情生活中的離別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必然會引起一些衝突。這些衝突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但常常也是有益的。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80%的女人和58%的男人離婚後覺得比以前更幸福。當然,最好的情形下,分手可以重新調整自己對伴侶的期望和要求,可以更好地審視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孩子不是留下來的好理由
社會學家讓-克洛德·康芒那勒指出:“有一部分夫婦為了孩子而勉強在一起。事實上,這也確實使生活變得更簡單。只是男女雙方都不肯承認這個理由。”
心理醫生、家庭與婚姻心理學家羅伯特·內布河瑞說:“一些夫婦覺得,如果沒有孩子的話,他們肯定分手了。這就讓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們會認為,沒有他們的話,父母會更幸福。一旦有什麼問題,孩子就會認為都是自己的錯。”
我們還應該考慮到,離婚後,85%的孩子都歸母親撫養,54%的孩子兩年後就跟父親完全失去了聯繫。25%的法國人認為:孩子是完全無辜的,他們足以成為父母不離婚的理由。但有65%的人認為:如果夫妻矛盾激化,就應該離婚,免得孩子在衝突頻繁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也認為:與其父母天天打架,還不如讓他們離婚。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