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堅韌是克服困難的利器

凱瑟林·羅琳,這個女人離婚、生了孩子的時候,卻失業了。她窮困潦倒,受盡輕蔑,在孤獨絕望中感知人情淡薄。為了逃避公寓的寒冷,她經常推著嬰兒車到低檔咖啡廳取暖。然而也就是這個女人,后來寫成《哈利·波特》,一下子轟動了全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家。

凱瑟林·羅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格蘭西南部的溫特伯恩市。父親是一名退休的機場管理人員,母親是一位實驗室技術員。

羅琳喜歡讀書,從小,羅琳家里就有許多書可讀。她的姨媽常常隔幾個月就給他們家寄一大箱子書來。中學時的羅琳是一個安靜又害羞的女孩。

她擅長編故事,同好朋友在一起時,她經常講故事給她們聽,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她的這些好朋友們。這些故事讓朋友們聽得很著迷。

羅琳讀中學時,老師摩根太太是一位嚴厲而又古怪的更年期的婦女,羅琳和同學們都害怕她。摩根太太每接到一個有35~40人的新的班級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分出聰明和遲鈍的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天上午,她就叫學生做一張叫做“日常10題”的算術卷子,包括智力測驗題和小數知識,考卷上都是羅琳還沒學過的東西。

這次羅琳考試得了50分,被摩根太太安排到她認為愚鈍的那一排。羅琳沒有哭。后來她回憶道,這種糟糕的教學方法所帶來的精神創傷要比身體上的處罰大得多。

中學畢業時,羅琳參加了牛津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公布后,她被列入了后備錄取名單里,但最后還是沒能被錄取,據說是因為她上的中學沒有名氣。羅琳后來就讀的是離家很近、只有兩小時車程的埃克塞大學。她主修法語,但也學過一段時間的希臘文和羅馬文。在大學期間,她讀到了由牛津大學中世紀文學教授托爾金寫的著名幻想小說《指環王》。她特別喜歡這本書中的傳奇故事,1000多頁的書在幾年內甚至給翻破了。

大學畢業后,羅琳在倫敦有過一段漂泊的日子。當時她靠打零工糊口,一份工作做完后,不知道下周會在哪兒工作。其中有一份工作是給出版商處理退稿通知,在這期間,她學會了快速打字,

這項技術對于日后成為作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還養成了在咖啡廳和酒吧里寫文章的習慣。

羅琳在大學時的男朋友去了曼徹斯特,她決定去那兒找他。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羅琳在曼徹斯特花了很多時間找房子,卻沒有找到,只好乘火車返回倫敦。在火車上,她很不開心,40分鐘的路程,她一直望著窗外一成不變的英格蘭鄉村發呆、幻想。羅琳總是一個愛幻想的人,當她看著窗外那些可憐的黑白花奶牛時,她想到的是一輛火車載著一個男孩去一所巫師寄宿學校的情景,她說:“突然,哈利的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是由什么引發的。但我很清晰地意識到,我有一個哈利和魔法學校的想法。

我突然有了一個基本的思路:一個小男孩,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得到魔法學校的邀請以前,也不知道自己是個巫師。我從沒因為一種想法而如此興奮過。”

很可惜,在火車上的那個晚上她既沒帶筆也沒帶紙。羅琳很失望,只好閉上眼睛把浮現在腦海中的每個想法都記住。回到房間以后,她迅速潦草地把她在車上想到的寫在了一個廉價的小筆記本上——這就是《哈利·波特》的首稿。此時距羅琳第一次讀《指環王》已經有5年了。很快,羅琳寫的關于《哈利·波特》的短箋就裝滿了一個鞋盒。羅琳這時就已決定,她將寫成7本書,也許這對于一個還沒有出版過作品的作家來說,未免有點自大。但她的決定是很合理的:每本書分別記述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每一年。

她也確定了主人公的名字,“哈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男孩名字,我很喜歡它,所以就借用了。”

羅琳的母親安妮患有多發性硬化癥。羅琳記得,在她12歲時,母親因疾病所困已經拿不起茶壺了。母親于1990年12月30日去世時,年僅45歲。

母親安妮的病逝對羅琳影響很大,這件不幸的事不僅改變了羅琳的生活軌跡,也改變了《哈利·波特》的發展方向。有一段時間,她的生活漫無目的。她悲痛地返回了曼徹斯特,返回到一種漫無目的的生活中。有個晚上,她一夜未眠。為了使自己不再想發生過的事情,羅琳想,如果人們在魔法學校霍格沃茨玩一種特殊的魔法比賽肯定很有趣。

羅琳后來與葡萄牙記者喬·阿蘭特斯結婚。

婚后,羅琳住在葡萄牙城市波爾圖,與丈夫經常吵鬧,最終被他踢出家門。惟一的安慰是,她身邊還有一個4個月大的女兒杰西卡。

羅琳和小杰西卡乘坐北上的火車到了愛丁堡,以便跟妹妹住得近些。她離開波爾圖時,帶著第一集已寫好的頭3章和其他章節的筆記,還有系列中的其他部分的很多構思。妹妹說服羅琳讓她看已寫好的部分,并且立即被迷住了。羅琳承認:“要是她不笑,我很有可能會把這些東西全部撇在一旁,但她笑了。”

盡管羅琳從妹妹那兒得到了親情的溫暖,但羅琳的生活中還有比《哈利·波特》更重要的事。羅琳不想成為妹妹或朋友的拖累,她找到一個臨時居所,安頓自己。她的生活已經開始陷入可怕的悲慘境況。“我沒想到會弄得這么糟,沒想到自己會住在一套沒有暖氣、有老鼠出沒的公寓,照看我的女兒。”而且,她還不得不面對官僚制度的噩夢。1993年12月21日,她來到利斯區商業街,向社會福利署講述她的不幸遭遇。她必須填寫一份又一份的表格,申請援助和房屋津貼。對于這種難堪經歷她記憶猶新:“你必須接受問話,向很多陌生人解釋你如何變得身無分文,變成孩子惟一的照看者。我知道并不是有人要讓我感到恥辱和不中用,但那確實是我的感覺。”

她得到的帶有恥辱的賞賜是每周69英鎊,她得用這筆錢來供自己和小女兒吃穿和交一切雜費。她再也無法忍受老鼠弄出來的聲音,便向朋友借了600英鎊,想租住好一點的房子。她原以為這樣一來,能加快改善杰西卡和自己的居住環境,但是這個希望卻被現實擊個粉碎。她打電話給愛丁堡十幾家房屋出租中介,希望找一個新寓所,但都被拒絕。羅琳回憶起這件事時說,當她說明她是單親母親,想用補貼租房子時,電話另一頭一個不耐煩的聲音說:“我們不把房子租給領住房救濟的人,對不起。”

絕望中,終于有一個女房屋中介人表示同意——也許是憐憫她,也許是被她纏得不耐煩。羅琳回憶說:“我見到一線希望,便急匆匆跟她講,快得她根本沒有機會插嘴。”就在那個下午,她去看利斯區龍恩街七號一套有一間臥室、沒有家具的公寓,她愿意租下。這是一個開端。妹妹和在愛丁堡的兩三位朋友借給她幾件家具,于是她和杰西卡搬入那幢公寓樓。

羅琳再度失去自由,因為她必須獨自留在家中照顧和陪伴女兒。殘酷、悲慘的日子接踵而至。其中最糟糕的日子是她去探訪妹妹的朋友,見到那個朋友的兒子有大量玩具,“相比之下,當我收拾杰西卡的玩具,它們還不夠一個鞋盒。我回家后大哭了一場。”

那時,她的妹夫羅杰與朋友辦了一個合股公司。他們在南橋和皇家馬埃爾街交匯處的附近買下了一家名叫尼科爾森的咖啡館。它不是特別時尚的那種,但這對羅琳來說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她可以在這兒寫《哈利·波特》。她講故事的愿望和想成為職業作家的愿望從沒減弱過,這是她的理想。她設想自己在一個商店里把自己的信用卡遞給任何一個人,他們就會告訴她,她寫的是他們最喜歡的書。

羅琳想要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能使她感到不孤獨,不與世隔絕,能夠有人陪伴她,但不干涉她追求自己的目標。回想她在倫敦和波爾圖工作時,咖啡館給了她很多靈感,但現在,她那點兒可憐的預算連她在咖啡館喝一下午咖啡的錢都付不起。這時,上帝賜予了她尼科爾森。尼科爾森咖啡館里的員工們看到她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才喝一杯咖啡,都很同情她。

羅琳常常推著躺在嬰兒車里的杰西卡出發,步行半小時,來到市中心。當杰西卡熟睡的時候,羅琳會推著她前往咖啡館,艱難地登上通往二樓的20個臺階,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專心寫她的《哈利·波特》。

尼科爾森咖啡館的墻壁都涂成了綠色和黃色,有很鮮明的窗飾和燈飾,給人一種學校般的感覺。只有在尼科爾森,她才感到她還活著,還是有價值的。這聽起來很浪漫,但是當你設身處地過這種生活的時候,實際上一點也不浪漫。”

后來,羅琳找到一份秘書小差事,每周賺取15英鎊的外快。她發現,這就是她所能賺取的最高限額,超出這個限額,政府便會在她的福利金中扣除相同的數目。至少,這筆錢可以帶來一點兒改善,尤其是給女兒買尿片。

與此同時,她每周仍然必須到利斯路的郵局領取福利金。她從未忘記在領取福利金的過程中,社會制度讓她蒙受的羞恥: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救濟簿拿到柜臺上。

羅琳說:“我不知道,如果我背后那些老女人看到救濟簿,會說些什么。她們心里也許在想,乞丐懶人是社會的負擔。這個時候,我大部分的自尊都被擠掉了。”

羅琳最喜歡說的話是:“人生就是受苦。”這也提示我們,必須隨痛苦才能成長。從那個時刻開始,羅琳名氣就越來越響。她以驚人的速度成了英國最富的女人之一,她的成就與財富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與她相關的一切被不厭其煩地反復提起。尼科爾森咖啡館也在1998年被徹底改造,成了一間帶咖啡吧的豪華飯店。

2000年7月,隨著第四部《哈里·波特》的問世,一股“哈里·波特”熱潮在全球迅速生成。羅琳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帝國勛章。美國《財富》雜志也曾經評選羅琳進入世界百名首富排行榜,名列第24。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zgushi/daquan/28409.html“我沒想到會弄得這么糟,沒想到自己會住在一套沒有暖氣、有老鼠出沒的公寓,照看我的女兒。”而且,她還不得不面對官僚制度的噩夢。1993年12月21日,她來到利斯區商業街,向社會福利署講述她的不幸遭遇。她必須填寫一份又一份的表格,申請援助和房屋津貼。對于這種難堪經歷她記憶猶新:“你必須接受問話,向很多陌生人解釋你如何變得身無分文,變成孩子惟一的照看者。我知道并不是有人要讓我感到恥辱和不中用,但那確實是我的感覺。”

她得到的帶有恥辱的賞賜是每周69英鎊,她得用這筆錢來供自己和小女兒吃穿和交一切雜費。她再也無法忍受老鼠弄出來的聲音,便向朋友借了600英鎊,想租住好一點的房子。她原以為這樣一來,能加快改善杰西卡和自己的居住環境,但是這個希望卻被現實擊個粉碎。她打電話給愛丁堡十幾家房屋出租中介,希望找一個新寓所,但都被拒絕。羅琳回憶起這件事時說,當她說明她是單親母親,想用補貼租房子時,電話另一頭一個不耐煩的聲音說:“我們不把房子租給領住房救濟的人,對不起。”

絕望中,終于有一個女房屋中介人表示同意——也許是憐憫她,也許是被她纏得不耐煩。羅琳回憶說:“我見到一線希望,便急匆匆跟她講,快得她根本沒有機會插嘴。”就在那個下午,她去看利斯區龍恩街七號一套有一間臥室、沒有家具的公寓,她愿意租下。這是一個開端。妹妹和在愛丁堡的兩三位朋友借給她幾件家具,于是她和杰西卡搬入那幢公寓樓。

羅琳再度失去自由,因為她必須獨自留在家中照顧和陪伴女兒。殘酷、悲慘的日子接踵而至。其中最糟糕的日子是她去探訪妹妹的朋友,見到那個朋友的兒子有大量玩具,“相比之下,當我收拾杰西卡的玩具,它們還不夠一個鞋盒。我回家后大哭了一場。”

那時,她的妹夫羅杰與朋友辦了一個合股公司。他們在南橋和皇家馬埃爾街交匯處的附近買下了一家名叫尼科爾森的咖啡館。它不是特別時尚的那種,但這對羅琳來說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她可以在這兒寫《哈利·波特》。她講故事的愿望和想成為職業作家的愿望從沒減弱過,這是她的理想。她設想自己在一個商店里把自己的信用卡遞給任何一個人,他們就會告訴她,她寫的是他們最喜歡的書。

羅琳想要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能使她感到不孤獨,不與世隔絕,能夠有人陪伴她,但不干涉她追求自己的目標。回想她在倫敦和波爾圖工作時,咖啡館給了她很多靈感,但現在,她那點兒可憐的預算連她在咖啡館喝一下午咖啡的錢都付不起。這時,上帝賜予了她尼科爾森。尼科爾森咖啡館里的員工們看到她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才喝一杯咖啡,都很同情她。

羅琳常常推著躺在嬰兒車里的杰西卡出發,步行半小時,來到市中心。當杰西卡熟睡的時候,羅琳會推著她前往咖啡館,艱難地登上通往二樓的20個臺階,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專心寫她的《哈利·波特》。

尼科爾森咖啡館的墻壁都涂成了綠色和黃色,有很鮮明的窗飾和燈飾,給人一種學校般的感覺。只有在尼科爾森,她才感到她還活著,還是有價值的。這聽起來很浪漫,但是當你設身處地過這種生活的時候,實際上一點也不浪漫。”

后來,羅琳找到一份秘書小差事,每周賺取15英鎊的外快。她發現,這就是她所能賺取的最高限額,超出這個限額,政府便會在她的福利金中扣除相同的數目。至少,這筆錢可以帶來一點兒改善,尤其是給女兒買尿片。

與此同時,她每周仍然必須到利斯路的郵局領取福利金。她從未忘記在領取福利金的過程中,社會制度讓她蒙受的羞恥: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救濟簿拿到柜臺上。

羅琳說:“我不知道,如果我背后那些老女人看到救濟簿,會說些什么。她們心里也許在想,乞丐懶人是社會的負擔。這個時候,我大部分的自尊都被擠掉了。”

羅琳最喜歡說的話是:“人生就是受苦。”這也提示我們,必須隨痛苦才能成長。從那個時刻開始,羅琳名氣就越來越響。她以驚人的速度成了英國最富的女人之一,她的成就與財富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與她相關的一切被不厭其煩地反復提起。尼科爾森咖啡館也在1998年被徹底改造,成了一間帶咖啡吧的豪華飯店。

2000年7月,隨著第四部《哈里·波特》的問世,一股“哈里·波特”熱潮在全球迅速生成。羅琳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帝國勛章。美國《財富》雜志也曾經評選羅琳進入世界百名首富排行榜,名列第24。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zgushi/daquan/28409.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