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哲理故事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4個跡象

一個家,越過越好的4個跡象

文/饅頭

1

一是,把健康看得很重要。

我家是個很大的家庭,兄弟姐妹眾多,身邊朋友知道后都會大呼,“你們小時候一定過得很辛苦吧?”我每次都會回答:“不會,回想起小時候全是開心的事。”

被問多了之后,有一次我好奇地問我媽:“養孩子成本那么大,你和我爸是靠什么把我們幾個拉扯大的?”

我媽當時跟我說:“只要家里每個人身體都健健康康的,一個家總能活下去。”

是啊,健康就像是一個家的地基,沒有它,一切都是空談。

當醫生的哥哥經常帶著家人一起養生,我們幾個常笑話他,

明明才30多歲,卻過著60歲的生活。

他跟我們說,保重身體,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整個家。

不要等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明白,身外之物換不來健康,而沒有健康,一個家有再多的身外之物,也不會幸福。

2

二是,遇事不責備,遇到困難緊抱團。

我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和為何致萬事興?因為一家人不吵鬧,團結一致,和和氣氣,不在家庭矛盾上耗費時間,這樣,家庭成員才有幸福感,投入事業就有更多的精力和動力;多溝通,多交流,就能避免走上邪門歪道。

而要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少責備,多團結。

聽過一個故事:兩家人比鄰而居,一家經常吵架,另一家卻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日子越過越好。有一天,經常吵架的那一家,去鄰居家請教保持家庭和諧的秘訣。

原來,在不吵架的鄰居家,不管誰做錯了事,導致了什么問題,家庭成員都不會互相責備,而是誠懇地檢討自己,說如果自己做得再好一點,就不會出現失誤。然后,再合力去解決問題。

有時候,責備之話一出口,就有了對錯之分,將兩個人瞬間拉到對立面,愛的感覺便會消失。

這只會讓犯錯者更難受,或者激起對方的攻擊欲,從而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對解決問題而言,一點幫助都沒有。

和睦的家庭在平常可能跟萬千家庭一樣,一日三餐,雞毛蒜皮,但一遇上困難,每位家庭成員都知道:一家人,就該擰成一股繩。團結就像是一個家的屋頂,有了它,再大的風雨也能挺過去。

3

三是,家庭成員之間要保持界限感。

所謂界限感,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行的。該點頭的時候點頭,該拒絕的時候拒絕。

愛孩子可以,但適當的時候要選擇放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不剝奪他成長的機會;

陪伴伴侶可以,但不能一味強勢,要學會傾聽、接納、尊重對方的意見;

幫襯親戚可以,但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他自己不努力把日子過好,誰幫都沒用。

茫茫宇宙,能進一家門、成為一家人肯定是有某種特殊的緣分,這種緣分不是過分索取的資本,而應該是互相珍惜的理由。

界限感就是一個家的墻壁,能讓家人在各自不越界的情況下相處,讓彼此感到舒適、和諧。

4

四是,過好自己的人生,讓幼有所長,老有所依。

每個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干好自己的事,

才能家道正、萬事和。

曾看到一位讀者說到她家的情況:丈夫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成天無所事事,只想著吃喝玩樂;她自己身體也不太好,沒有正經工作,帶著一個上初中的兒子,時常要靠自己父母接濟。

她對兒子的學習很重視,盡量送去最好的學校,可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一塌糊涂。一家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最后她問:不知道為什么把一個家弄成了這樣?

這或許是由于家人職責錯位造成的:自己和丈夫正當壯年,卻沒有為家庭做出應有的貢獻;父母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卻還要負擔兒女的生計問題,難免心有埋怨;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找不到正面榜樣,想找到學習的樂趣估計也很難。

為人父母者,

過好自己的人生,孩子才能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老人才能安心體面地養老。一個家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也能沿著一條正向的軌跡,穩健地走下去。

家庭成員的各司其職,就像是一個家的窗戶。秉承住這一點,就會有清風徐來、陽光灑滿,驅散家里的陰霾。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格局就是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文/良大師

1

先說說我和兩位領導曾遭遇的兩件小事。

第一件,我曾和一位領導去機構調研。

早上從酒店出來趕路,隨便找了個路邊攤吃早餐。

城市的早餐攤你懂得,人來人往,一波狼藉疊加一波狼藉,服務基本靠自助。

我去排隊買早餐票,領導去找位置。他看到一個桌子,空了出來,便把臺面上污穢的餐具騰到水池里。

他剛剛坐了沒一會兒,就看到一個耳朵上夾著煙的人和他說著什么,氣氛不大對。

我連忙過去,原來那男人說他沒吃完,就被我們收了家伙,很不爽。

我說:“那我再給你買一份吧,你接著吃。”

他說沒心情吃了,讓我們直接給他現金,100元!

我說你在開玩笑嗎?你把店里每樣東西都點一邊,也花不完這個數!

我倆爭執之際,領導迅速打開公文包,翻出一張100元,遞給了對方。

這么爽快,竟讓對方也有點吃驚,他略愣了一下,然后捏著錢,對我不懷好意笑了一下,拍著屁股走人。

我那個氣啊,正想再說點什么,領導卻有點不耐煩的向我擺擺手,意思讓我快點去排隊,自己低著頭,開始用黑莓回復郵件……

路上,我略有怨氣的嘟嚕,那分明就是個爛人,有意在訛詐我們,我當時也看到,餐具里的東西都吃干凈了……

領導把我打斷,本來以為他要給我講什么好心態,寬容之類的大道理,誰知他卻說:

“哎呀,啥事重要,知道不?對了,上次讓你寫的報告整完了嗎?”

那爛人似乎沒在他人生中出現過。

2

我們經常說做人要有格局,但是什么樣才叫有格局?

答案很多,對我來講,最好的詮釋就是:

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先說說為什么不要和爛人計較?

第一點,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我之前寫過一篇小文,說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遭遇大媽插隊,被兩個香港女孩指責后,其中一個大媽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兩個女孩進行咒罵。

那篇文章,我略去了一個細節,其實當時我站了出來,幫女孩子說話,結果卻很丟人。

那大媽說我之所以幫腔,是看中了女孩的姿色,還有鼻子有眼的描述:

“你小子,好多次偷瞄那妞的胸脯,你以為我沒看見……”

我那天竟然啞火了,因為糾纏下去,我只能說我沒看,那大媽會說你就是看了,我又說我哪里看了?大媽還會說,你明明看了,還咽了口水……

這種無中生有往往讓你洗不干凈,若想反擊,唯有以暴制暴,指責那大媽剛剛一直在偷看我的胸脯……

但如果這樣,我豈不是也淪落成和她一樣?這不是我希望的,因此只能默默吞下苦水……

所以,為什么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因為爛人是沒有底線的,ta也要把你拉入這個沒有底線的戰場。你想要底線,就輸掉這場戰爭,不要底線,輸贏未知,但最起碼你先失去了底線。

就像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所說:

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因此,你和爛人計較,多半的結局是輸……

第二點,你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爛人。

這世上很多有責任心的人,都希望能維護社會公德,改變他人的不良習氣,但往往事與愿違。

網絡作家平開順,講過他父親中風的經歷。

他父親,剛剛退休在家。老爺子有一顆俠義心腸,喜愛管點閑事。

一次,看到小區人行道上停著一輛車,由于人行道窄,路過的街坊鄰居很不方便。

看到車里還坐著一個年輕人,老爺子便過去交涉。

可是任憑老爺子苦口婆心,那年輕人仍巍然不動,后來年輕人實在煩不了了,懟到:

“老家伙,滾一邊去吧,你是閑得慌對吧?!”

這事兒兩天后,老爺子就中風了,平開順說:

“當時父親心里就憋著口氣,他最不能釋懷的是,自己明明句句在理啊,現在的年輕人怎么連道理都不講了?”

網絡有句話叫“絕對不要和傻子講道理”,話雖糙,可理不糙。

因為爛人、傻子都是來自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準則,都是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你教育不了他們,反而會身受其累。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因此你改變不了爛人,如果他們能被改變就不叫爛人了。

就像《古惑仔》中的莫文蔚,對傳教士父親的勸告,不要再動員古惑仔們信教了,這不會有任何改變,就算他們都信了教,也還是“信了教的古惑仔”。

當然,我也不是讓你向爛人屈服,而是讓你藐視ta們的存在,更不要因為爛人,搭進去自己的身體、時間、精力和尊嚴。

你要相信一句古話:“惡人自有惡人磨”,對于爛人,別理ta,讓ta加速糜爛,就是最好的報應。

3

再說說為什么碰到破事別糾纏。也說兩點。

第一點,多數破事都是無法挽回的。

“破甑不顧”的成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郭泰正在行路中,看到一個人背著瓦罐,正走著,瓦罐突然掉落,碎了一地。

那個行路人,頭也不回,看也不看,繼續走路,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郭泰上前問他:“為什么你的瓦罐摔碎了,你連瞅一眼都不瞅呢?”

那人鏗鏘作答:“破都破了,再看還有什么用?!”

郭泰覺得這哥們是個人才,就勸他好好學習。此人也聽從建議,進行長達十年的求學,終有所成,名雀天下。

這故事,和西方一句諺語同工之妙:“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可是多數人并不能做到這點。

老板的責備,讓你郁悶N天,見了老婆也沒好臉;

沒趕上公交車,讓你戾氣滿滿,見了同事忍不住懟上兩句;

堵在路上,燥如熱浪,你不停的按喇叭,咒罵前方的車流……

是啊,我們經常為無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尋煩惱,可這不是另一種自虐嗎?

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蘭德,一次上課,給學生講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全班哄然大笑。

接著,開始正兒八經地講課。

沒一會,他唾沫橫飛地把剛剛那個笑話又講了一遍。

這時,幾個學生應酬式地笑了兩聲。

萬萬沒想到,教授講了一會課后,把之前那個故事又詳細地復述了一邊。

這次,沒有人再笑了,大家面面相覷,眼光變成詫異。

這時,霍蘭德從容不迫地說到:

“大家不會為了同一個笑話,一笑再笑,可為什么,大家卻總為同一件破事,而反復悲傷呢?”

第二點,你常和破事計較,往往因為你正經事太少。

我曾淘汰過一名員工,一是業績低下,二是太矯情,讓人煩。

怎么矯情法呢?

就是感覺他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是客戶坑了他,就是產品經理蒙了他,要不然就是外賣份量不夠,和小哥吵老半天。

最經典的一次,他在攜程改簽退票,款項在一個星期后才到他賬上,結果他差不多花了兩天,找攜程客服爭執理論,說他這1000多元,為什么白白在攜程賬上趴了一個星期,利息為什么不算給他……

當然,你可以說他有維權意識,但是,他花太多精力在這些破事上,而真正該做的事卻沒怎么做,比如跑客戶,最后業績掉在完全區外,被公司淘汰。

后來我也明白,他的矯情和業績低下,本是相互滋養的共生體。

越不去做正經事,注意力就越容易聚焦在破事上。而那些破事,仿佛自帶磁場,相互吸引。漸漸你就會淪陷更多的精力,也難騰出空間去做正經事。

想起一個心理學家的說法:

每個人處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與什么樣的事打交道,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相應的角色,直到真正成為那個樣子。

4

之前網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因為牛肉面里的肉太少,和老板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勸她:不就幾片肉嗎?這種破事不值當,別哭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勸:唉,這種奸商,爛人一個,不值得,別哭了……

誰知女孩還是哭,最后女孩說到:“我不是因為這破事,也不是因為那爛人,而是自己畢業了幾年,竟然還要為了碗里的幾塊肉和別人爭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我們與爛人和破事糾結,往往是與自己無能的糾結。

就像王小波所說的那樣: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因此,那些爛人和破事在某種程度,就是我們自己無能的映射。

你可能會問我:“我現在還沒那么強大,就是比較無能,怎么破?”

那你最起碼要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什么是價值感?

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實實在在想要的,而且愿意全力以赴的事是什么。

此時的你,注意力就會坍縮進入一個隧道當中,無關痛癢的人與事,都被視為可有可無的注腳。

正所謂,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就是這個意思。

也正如,我開篇說的那位領導,不受外界紛擾,明確照見自己要達成的價值,以及此時此刻最重要事是什么。這就是一種價值感。

而我覺得,下面這個故事,是對價值感最好的詮釋:

話說,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清潔工。于是佯裝關心前去慰問:

“這位師傅,在掃地啊……”

結果,這人頭也不抬回答:“呃,不是,我正在幫助一個人前往月球。”

你看,這就是有價值感的人,對于他們來講,有些人和事,是根本不存在的……

來源:良大師(ID:lang-da-shi)

有意在訛詐我們,我當時也看到,餐具里的東西都吃干凈了……

領導把我打斷,本來以為他要給我講什么好心態,寬容之類的大道理,誰知他卻說:

“哎呀,啥事重要,知道不?對了,上次讓你寫的報告整完了嗎?”

那爛人似乎沒在他人生中出現過。

2

我們經常說做人要有格局,但是什么樣才叫有格局?

答案很多,對我來講,最好的詮釋就是:

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先說說為什么不要和爛人計較?

第一點,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我之前寫過一篇小文,說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遭遇大媽插隊,被兩個香港女孩指責后,其中一個大媽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兩個女孩進行咒罵。

那篇文章,我略去了一個細節,其實當時我站了出來,幫女孩子說話,結果卻很丟人。

那大媽說我之所以幫腔,是看中了女孩的姿色,還有鼻子有眼的描述:

“你小子,好多次偷瞄那妞的胸脯,你以為我沒看見……”

我那天竟然啞火了,因為糾纏下去,我只能說我沒看,那大媽會說你就是看了,我又說我哪里看了?大媽還會說,你明明看了,還咽了口水……

這種無中生有往往讓你洗不干凈,若想反擊,唯有以暴制暴,指責那大媽剛剛一直在偷看我的胸脯……

但如果這樣,我豈不是也淪落成和她一樣?這不是我希望的,因此只能默默吞下苦水……

所以,為什么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因為爛人是沒有底線的,ta也要把你拉入這個沒有底線的戰場。你想要底線,就輸掉這場戰爭,不要底線,輸贏未知,但最起碼你先失去了底線。

就像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所說:

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因此,你和爛人計較,多半的結局是輸……

第二點,你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爛人。

這世上很多有責任心的人,都希望能維護社會公德,改變他人的不良習氣,但往往事與愿違。

網絡作家平開順,講過他父親中風的經歷。

他父親,剛剛退休在家。老爺子有一顆俠義心腸,喜愛管點閑事。

一次,看到小區人行道上停著一輛車,由于人行道窄,路過的街坊鄰居很不方便。

看到車里還坐著一個年輕人,老爺子便過去交涉。

可是任憑老爺子苦口婆心,那年輕人仍巍然不動,后來年輕人實在煩不了了,懟到:

“老家伙,滾一邊去吧,你是閑得慌對吧?!”

這事兒兩天后,老爺子就中風了,平開順說:

“當時父親心里就憋著口氣,他最不能釋懷的是,自己明明句句在理啊,現在的年輕人怎么連道理都不講了?”

網絡有句話叫“絕對不要和傻子講道理”,話雖糙,可理不糙。

因為爛人、傻子都是來自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準則,都是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你教育不了他們,反而會身受其累。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因此你改變不了爛人,如果他們能被改變就不叫爛人了。

就像《古惑仔》中的莫文蔚,對傳教士父親的勸告,不要再動員古惑仔們信教了,這不會有任何改變,就算他們都信了教,也還是“信了教的古惑仔”。

當然,我也不是讓你向爛人屈服,而是讓你藐視ta們的存在,更不要因為爛人,搭進去自己的身體、時間、精力和尊嚴。

你要相信一句古話:“惡人自有惡人磨”,對于爛人,別理ta,讓ta加速糜爛,就是最好的報應。

3

再說說為什么碰到破事別糾纏。也說兩點。

第一點,多數破事都是無法挽回的。

“破甑不顧”的成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郭泰正在行路中,看到一個人背著瓦罐,正走著,瓦罐突然掉落,碎了一地。

那個行路人,頭也不回,看也不看,繼續走路,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郭泰上前問他:“為什么你的瓦罐摔碎了,你連瞅一眼都不瞅呢?”

那人鏗鏘作答:“破都破了,再看還有什么用?!”

郭泰覺得這哥們是個人才,就勸他好好學習。此人也聽從建議,進行長達十年的求學,終有所成,名雀天下。

這故事,和西方一句諺語同工之妙:“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可是多數人并不能做到這點。

老板的責備,讓你郁悶N天,見了老婆也沒好臉;

沒趕上公交車,讓你戾氣滿滿,見了同事忍不住懟上兩句;

堵在路上,燥如熱浪,你不停的按喇叭,咒罵前方的車流……

是啊,我們經常為無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尋煩惱,可這不是另一種自虐嗎?

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蘭德,一次上課,給學生講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全班哄然大笑。

接著,開始正兒八經地講課。

沒一會,他唾沫橫飛地把剛剛那個笑話又講了一遍。

這時,幾個學生應酬式地笑了兩聲。

萬萬沒想到,教授講了一會課后,把之前那個故事又詳細地復述了一邊。

這次,沒有人再笑了,大家面面相覷,眼光變成詫異。

這時,霍蘭德從容不迫地說到:

“大家不會為了同一個笑話,一笑再笑,可為什么,大家卻總為同一件破事,而反復悲傷呢?”

第二點,你常和破事計較,往往因為你正經事太少。

我曾淘汰過一名員工,一是業績低下,二是太矯情,讓人煩。

怎么矯情法呢?

就是感覺他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是客戶坑了他,就是產品經理蒙了他,要不然就是外賣份量不夠,和小哥吵老半天。

最經典的一次,他在攜程改簽退票,款項在一個星期后才到他賬上,結果他差不多花了兩天,找攜程客服爭執理論,說他這1000多元,為什么白白在攜程賬上趴了一個星期,利息為什么不算給他……

當然,你可以說他有維權意識,但是,他花太多精力在這些破事上,而真正該做的事卻沒怎么做,比如跑客戶,最后業績掉在完全區外,被公司淘汰。

后來我也明白,他的矯情和業績低下,本是相互滋養的共生體。

越不去做正經事,注意力就越容易聚焦在破事上。而那些破事,仿佛自帶磁場,相互吸引。漸漸你就會淪陷更多的精力,也難騰出空間去做正經事。

想起一個心理學家的說法:

每個人處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與什么樣的事打交道,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相應的角色,直到真正成為那個樣子。

4

之前網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因為牛肉面里的肉太少,和老板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勸她:不就幾片肉嗎?這種破事不值當,別哭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勸:唉,這種奸商,爛人一個,不值得,別哭了……

誰知女孩還是哭,最后女孩說到:“我不是因為這破事,也不是因為那爛人,而是自己畢業了幾年,竟然還要為了碗里的幾塊肉和別人爭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我們與爛人和破事糾結,往往是與自己無能的糾結。

就像王小波所說的那樣: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因此,那些爛人和破事在某種程度,就是我們自己無能的映射。

你可能會問我:“我現在還沒那么強大,就是比較無能,怎么破?”

那你最起碼要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什么是價值感?

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實實在在想要的,而且愿意全力以赴的事是什么。

此時的你,注意力就會坍縮進入一個隧道當中,無關痛癢的人與事,都被視為可有可無的注腳。

正所謂,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就是這個意思。

也正如,我開篇說的那位領導,不受外界紛擾,明確照見自己要達成的價值,以及此時此刻最重要事是什么。這就是一種價值感。

而我覺得,下面這個故事,是對價值感最好的詮釋:

話說,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清潔工。于是佯裝關心前去慰問:

“這位師傅,在掃地啊……”

結果,這人頭也不抬回答:“呃,不是,我正在幫助一個人前往月球。”

你看,這就是有價值感的人,對于他們來講,有些人和事,是根本不存在的……

來源:良大師(ID:lang-da-shi)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