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年輕人,別再眼高手低…

年輕人,別再眼高手低…
文/古爾浪窪
職場中有一類人多才多藝,性格隨和,討人喜歡,但其有一致命弱點是做事不徹底,缺乏方向感。如果我們想讓自己成長,就得忍痛專注做某件事情,直到做好這件事情。
我有個同事,很聰明,多才,愛好廣泛,動手能力強,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隨和,各方面都很討上司和同事的喜歡。但他有一個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徹底。他承諾的東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99.9%會被他忘掉。如果誰的韌勁比較強,盯得比較徹底,就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沒追的,或者追得不徹底的,

肯定會一無所獲。如果去仔細統計他所承諾和跟進的事情,其實成功率相當低,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類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還很討老闆喜歡。但他真的有價值嗎?我的答案是:No!在我眼裡,這種人是花瓶,是盆景,雖賞心悅目,但不能大用。
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業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藝,是一種資源,生活可能會豐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對他所從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卻絕對是一種災難。你會發現,他有效率而無效果,有行動而無結果,有眼花繚亂的過程,卻沒有可以立足並立身的成績。其實這對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種災難。
借用不太恰當的比喻。這種人,像孫悟空,
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沒有明確目標,或者無突出的主業,其結果,就會為了幾個沒有多少價值的蟠桃,攪和壞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備的能力所貢獻出來的東西,對於一個公司或者組織而言,大多是負面的。其產生的價值,遠比不上一個方向清晰,目標明確,意志堅定,甚至有點迂的唐僧——他只鎖定一件事情,但卻做得很成功。
在公司,這種人還會變成一種壞榜樣。因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羡慕,如果連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輕重,喜歡和偏愛他的話,必然會產生示範作用。而那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實際的夢想,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觀。在他的工作能力還沒有形成前,會有很多的可能性,
在眾多的可能性裡,不選中自己的主方向,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什麼也幹,什麼也插上一杆子,所有自己感興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結果,必然是樣樣平常,樣樣稀鬆。一個樣樣稀鬆的人,在專業要求越來越高的職場裡,註定就會變成泡沫和浮雲。
關於此問題,我面試時,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喜歡跟我辯論。我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位畢業了不到一年,在聯通、移動、金蝶公司都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年輕人來應聘,見面時他還帶著厚厚一疊各類獲獎證書。我覺得他確實聰明,學習能力強。但如此短的時間,如此頻繁跳槽,而且每次都做不長,不停換不同工種,讓我實在覺得不可思議。我問他對每份工作的體驗和心得,
他的答案是:太簡單了,一看就明白,沒啥意思,不值得付出太多少精力去幹。最後,我實在是忍不住了,跟他講了下面一番話:
“一個人,猶如一棵樹。在它剛剛發芽的時候,它有很多葉子,比之於人,我們覺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長到我們看見的時候,開始抽枝,會有很多個枝椏長出來,這也可以視為多才多藝。但接下來,如果要讓它成長的話,必需開始分主幹,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幹之外的枝椏剪掉,它就會向各方面平均用力。這樣長成的樹,就沒有什麼價值。小小的時候,還可搏個可愛,人們可以拿去當盆景欣賞。如果長大的話,肯定只能當柴燒。如果樹是被動的話,那麼,我們人就是主動的,我們必須自己學會修建自己的枝椏。
(勵志名言 )我們有越多愛好,我們就要越發當心,因為每一個愛好,都可能使得我們成長的機會下降。如果我們想讓自己成長,我們就得忍痛剪掉可能會分散自己主業和主力發展方向的愛好。更危險的,是那些成績非常接近於你的主業和主方向的愛好,因為接近,所以你越發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著它必然會消弱你主業的成就。你見過一個棟樑是沒有主幹,而平均分成兩個叉的嗎?當然葉子和小枝椏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樹需要它們來接受陽光和養分。人當然也要有愛好,我們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但一個棟樑成長過程中,所有影響到它主幹發展,會吸收它主幹成長營養的枝椏,都一定會被剪掉。人也一樣,若要成大才,
絕不能因愛好而影響主業發展。”
我沒有要他。但我希望我的話,多少,能引起他的思考。

碰撞和挫折,是一種更深刻的成長 想100%成功,需200%努力 四周沒路時,向上生長 上帝,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年輕人怎麼可以混日子 年輕人闖世界不能丟掉的原則 獻給還沒有定下來的年輕人 那些個成功的年輕人 用什麼來安撫那些不安的年輕人 年輕人,請卷起袖子來把手弄髒吧 職場忠告:年輕人請放下青澀的自我 不是官富二代,年輕人也不能放棄努力

理想是最接近現實的東西
文/半生君
儘管嘴上不說,但是每次面對我,我父母心裡的潛臺詞總是,做個現實點兒的人吧。找份工資不錯的工作,找間說得過去的房子,找個平凡又挑不出錯兒的媳婦,接著生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對於他們來說,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這才是現實的人生。
我願意學習我感興趣的東西,有了貨真價實的知識,在需要或者願意的時候把它們轉換成為我提供生存資料的謀生工具。我不介意單身多久,但是一定要找到更喜歡的姑娘。我認為自己現在距離一個能讓我自己滿意或者僅僅是合格的人類還差得很遠,所以生孩子這樣的事情考慮的話還絕對太早。我這五年住過不大的公寓,住過小的不能再小的宿舍,但是我對它們都十分滿意。我不需要100平米的房子來容納我的人生,我也不願意把我的人生就鎖牢在一間只會慢慢變老的公寓裡。就像我不認為我會有任何值得一萬月薪工作的價值一樣,我現在的所得讓我覺著踏實又質樸。一個星期的週末喝上瓶啤酒,比原來拼死幹一個月整天醉生夢死的勞作要貼心的多。
我非常喜歡《摩登家庭》裡面鄧菲夫婦的生活,一個2得不行的男人和一個配得上他的2的女人,配偶是羈絆,是依靠。我父母用他們慘澹荒誕的20年的生活告訴我,比破碎的愛情和失敗的婚姻更可怕的事情,是破碎的愛情和成功的婚姻。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的,這樣簡單的道理,大家總要用極盡屈折的方法去理解,這讓我始終無法理解。房子,出身,長相,我們總是先把它們變成炸彈,然後再埋起來,為的是將來出了問題,好有所怪罪。
找一個性格互補,讓你喜歡不盡的人來喜歡,或者耗盡心思用下半生的自由換一份體面的婚姻,這兩個哪一個簡單?是找一份報酬高,假期多,老闆和善在大公司的鐵飯碗簡單,還是拿著微薄但誠實的薪水,拮据的在出租房買書看書簡單和現實呢?
柴靜援引胡適的話,說你們不要總爭自由,自由是別人給的。你們要爭獨立。不要最後自己沒有獨立,反而成了奴隸。
我思考了很多個日子才慢慢有些明白。你們不要總爭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別人給予的。要爭生活的幸福,這個才是自己能爭取和享用的。不要到了最後變成生活這個概念的奴隸,或是勝者或是輸家,但總歸永遠和幸福喪失了接洽。
我總以為,追上時代的步伐,活出屌絲逆襲的勵志片,起碼對於我只是生活的噱頭,這樣一部電影不讓我演,也總有人會演。(勵志名言 )讓我去演,也總有人演的更好。而成為影片的男女豬腳,我想怎麼也算不上現實的活法。然後我才發現,所謂人們口中的現實,其實是最不現實的。所謂不切實際的理想,才恰恰是離現實最接近的東西。

關於理想的名言警句 關於理想的名言警句 理想格言 關於理想的勵志名言 理想是追求自身價值的旅程 人長大,理想長小 只要你足夠好——寫給理想受挫的人們 生活朝北理想朝南 假如溫暖可以成為一種理想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一眼看到頭

文/林特特

一位同學,畢業季,找工作。有意向的公司有好幾家,其中一家開出的條件最優厚,比如,解決戶口、底薪就抵得上別家單位的合計收入,更重要的是,還分房子、配車。但這一切都是有條件的,合約上寫明:要為公司服務20年。

同學再三考慮後,放棄了這一機會。很快,前一輪被淘汰的某人取代了他,眾人都為同學惋惜,他卻不以為意。過了些日子,取代他的人在博客上寫道:“上當了,這家公司是騙子。遭遇種種騙局後,我想走,竟被罰了20年的違約金。”

眾人又回過頭贊同學聰明,同學一臉愕然,他坦言,當初放棄機會,並不是有識破騙局的能力,而是“想到20年啊,在一個地方,從事一份工作,現在起就預知了四分之一的生命如何度過”。他怕極了,甚於怕低得多的待遇。

一位女友與同學有相似的心路。一度,她在家鄉最好的中學教書。一日,學校給一名特級教師開教學研討會,那名教師退休返聘已好些年,此刻,白髮蒼蒼地坐在報告席前。女友口渴,繞到飲水機旁倒了杯水,剛飲一口,突然發現校長站在她身邊。

“小楊啊,”校長指著臺上的特級教師,鼓勵她,“好好幹,40年後,你也能開這樣的大會。”女友一口水噴了出去。女友後來離開家鄉,離開舊職,她解釋:她不排斥做個好老師,但校長的話讓她絕望,絕望於“一眼看到40年後”,絕望於“40年裡的每一天怎麼過,如今就歷歷在目”。認識她時,她已轉了三次行,走過N個城市,以追求新鮮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聞名,“我今年不想明年的事。”她常說。

我在電視訪談中,看到一位名人談起當年為何辭職去創業。

作為山溝裡考出來的大學生,在省會城市有份公職,每月有穩定而不菲的收入,這讓年輕的他心生滿足。但,辦公室來了新人,新人對分給她的舊桌椅表示不滿。“不過是套桌椅罷了,何必認真。”他勸道。“可我也許要用一輩子呢,怎能馬虎?”新人反駁。

“一輩子?”名人在訪談中強調了一下,新人的話讓他感到恐懼。

是啊,一間辦公室、一套桌椅、窗前的風景以及工作的內容正如新人所言,對於他這樣的機關工作者,有可能一輩子不變。

可一輩子多長啊,於是,這恐懼籠罩他、提點他,沒過多久,他走了。過了許久,他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成了名人。他談到這兒,人們才知道,啊,大變化竟源於一句話。

我總想,那些朝朝暮暮重複著生活節奏和內容的人,你不知不覺、順其自然,日子匆匆過,20年、40年、一輩子,回首時未必有遺憾。但反過來呢?當你因某種契機,或是一句話,或是一份有時間期限的合約,或是你根據現實做出的合理推斷,你清晰地看到20年、40年、一輩子的每一天,你便不免有些觸動,選擇、轉變或放棄某些東西。

原來,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預知,比變化更讓人不安的是一成不變。

接著生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對於他們來說,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這才是現實的人生。
我願意學習我感興趣的東西,有了貨真價實的知識,在需要或者願意的時候把它們轉換成為我提供生存資料的謀生工具。我不介意單身多久,但是一定要找到更喜歡的姑娘。我認為自己現在距離一個能讓我自己滿意或者僅僅是合格的人類還差得很遠,所以生孩子這樣的事情考慮的話還絕對太早。我這五年住過不大的公寓,住過小的不能再小的宿舍,但是我對它們都十分滿意。我不需要100平米的房子來容納我的人生,我也不願意把我的人生就鎖牢在一間只會慢慢變老的公寓裡。就像我不認為我會有任何值得一萬月薪工作的價值一樣,我現在的所得讓我覺著踏實又質樸。一個星期的週末喝上瓶啤酒,比原來拼死幹一個月整天醉生夢死的勞作要貼心的多。
我非常喜歡《摩登家庭》裡面鄧菲夫婦的生活,一個2得不行的男人和一個配得上他的2的女人,配偶是羈絆,是依靠。我父母用他們慘澹荒誕的20年的生活告訴我,比破碎的愛情和失敗的婚姻更可怕的事情,是破碎的愛情和成功的婚姻。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的,這樣簡單的道理,大家總要用極盡屈折的方法去理解,這讓我始終無法理解。房子,出身,長相,我們總是先把它們變成炸彈,然後再埋起來,為的是將來出了問題,好有所怪罪。
找一個性格互補,讓你喜歡不盡的人來喜歡,或者耗盡心思用下半生的自由換一份體面的婚姻,這兩個哪一個簡單?是找一份報酬高,假期多,老闆和善在大公司的鐵飯碗簡單,還是拿著微薄但誠實的薪水,拮据的在出租房買書看書簡單和現實呢?
柴靜援引胡適的話,說你們不要總爭自由,自由是別人給的。你們要爭獨立。不要最後自己沒有獨立,反而成了奴隸。
我思考了很多個日子才慢慢有些明白。你們不要總爭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別人給予的。要爭生活的幸福,這個才是自己能爭取和享用的。不要到了最後變成生活這個概念的奴隸,或是勝者或是輸家,但總歸永遠和幸福喪失了接洽。
我總以為,追上時代的步伐,活出屌絲逆襲的勵志片,起碼對於我只是生活的噱頭,這樣一部電影不讓我演,也總有人會演。(勵志名言 )讓我去演,也總有人演的更好。而成為影片的男女豬腳,我想怎麼也算不上現實的活法。然後我才發現,所謂人們口中的現實,其實是最不現實的。所謂不切實際的理想,才恰恰是離現實最接近的東西。

關於理想的名言警句 關於理想的名言警句 理想格言 關於理想的勵志名言 理想是追求自身價值的旅程 人長大,理想長小 只要你足夠好——寫給理想受挫的人們 生活朝北理想朝南 假如溫暖可以成為一種理想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一眼看到頭

文/林特特

一位同學,畢業季,找工作。有意向的公司有好幾家,其中一家開出的條件最優厚,比如,解決戶口、底薪就抵得上別家單位的合計收入,更重要的是,還分房子、配車。但這一切都是有條件的,合約上寫明:要為公司服務20年。

同學再三考慮後,放棄了這一機會。很快,前一輪被淘汰的某人取代了他,眾人都為同學惋惜,他卻不以為意。過了些日子,取代他的人在博客上寫道:“上當了,這家公司是騙子。遭遇種種騙局後,我想走,竟被罰了20年的違約金。”

眾人又回過頭贊同學聰明,同學一臉愕然,他坦言,當初放棄機會,並不是有識破騙局的能力,而是“想到20年啊,在一個地方,從事一份工作,現在起就預知了四分之一的生命如何度過”。他怕極了,甚於怕低得多的待遇。

一位女友與同學有相似的心路。一度,她在家鄉最好的中學教書。一日,學校給一名特級教師開教學研討會,那名教師退休返聘已好些年,此刻,白髮蒼蒼地坐在報告席前。女友口渴,繞到飲水機旁倒了杯水,剛飲一口,突然發現校長站在她身邊。

“小楊啊,”校長指著臺上的特級教師,鼓勵她,“好好幹,40年後,你也能開這樣的大會。”女友一口水噴了出去。女友後來離開家鄉,離開舊職,她解釋:她不排斥做個好老師,但校長的話讓她絕望,絕望於“一眼看到40年後”,絕望於“40年裡的每一天怎麼過,如今就歷歷在目”。認識她時,她已轉了三次行,走過N個城市,以追求新鮮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聞名,“我今年不想明年的事。”她常說。

我在電視訪談中,看到一位名人談起當年為何辭職去創業。

作為山溝裡考出來的大學生,在省會城市有份公職,每月有穩定而不菲的收入,這讓年輕的他心生滿足。但,辦公室來了新人,新人對分給她的舊桌椅表示不滿。“不過是套桌椅罷了,何必認真。”他勸道。“可我也許要用一輩子呢,怎能馬虎?”新人反駁。

“一輩子?”名人在訪談中強調了一下,新人的話讓他感到恐懼。

是啊,一間辦公室、一套桌椅、窗前的風景以及工作的內容正如新人所言,對於他這樣的機關工作者,有可能一輩子不變。

可一輩子多長啊,於是,這恐懼籠罩他、提點他,沒過多久,他走了。過了許久,他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成了名人。他談到這兒,人們才知道,啊,大變化竟源於一句話。

我總想,那些朝朝暮暮重複著生活節奏和內容的人,你不知不覺、順其自然,日子匆匆過,20年、40年、一輩子,回首時未必有遺憾。但反過來呢?當你因某種契機,或是一句話,或是一份有時間期限的合約,或是你根據現實做出的合理推斷,你清晰地看到20年、40年、一輩子的每一天,你便不免有些觸動,選擇、轉變或放棄某些東西。

原來,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預知,比變化更讓人不安的是一成不變。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