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我們都是趕路人

我們都是趕路人

我坐過最久29個小時的火車,硬座,火車晚點。我身子癱在硬邦邦的座位上,望著滿車的陌生面孔,覺得累到了極點。我離家最遠有2000公里,從中部往西部,從丘陵到盆地,翻越高山,一路穿行。

我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什麼也不是,甚至還不如你一場旅行的距離。但是,這對於我,或者說時光轉到小時候的我,這樣的距離我曾經想都不敢想。我曾經一度以為這個世界,就是我們那個鎮,也許再大一點,我們那個市。雖然地理課上知道我的這個鎮和我的這個市只不過是茫茫世界的一個點。

我直到高中,才真真切切地來到市里。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我爸扛著棉被,我提著行李,坐上了去往城裡的公共汽車。那時候的公共汽車一天只跑兩趟,位子不多,擁擠不堪。顛簸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市區,剛下汽車,我沒有多少興奮,甚至有些沮喪,我看著熱鬧的車流和穿著光鮮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頭土臉的樣子,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高中三年我漸漸適應了城裡的生活,不再像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外來客,我努力把普通話說得標準,改掉了我剛來時的鄉音,我媽也再沒有給我買從集市裡討價還價來的廉價衣服,其實這些我不在意,只是爸媽說,出門在外,總要穿得像個樣子。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去了省城,其實路途並不遙遠,

我爸硬要送我。我爸從沒出過省,他說省城還是自己年輕的時候來過,現在早已經是另一番模樣了。我爸依舊扛著棉被,我提著行李,不一樣的是,以前問路的是他,如今問路的是我。

我爸把我送到學校,在食堂吃了中飯就要回去。我把他送到坐汽車的地方,他把身上的錢塞給我,叫我好好學習,沒錢就問家裡要。車開走後,我望著這個偌大的陌生世界,周圍都是父母和孩子的面孔,望著遠去的父親,眼淚一直在眼眶裡打轉。

大學四年我努力學習,也努力賺些零用錢,圈子也只是局限在學校,或者說省城。我從沒想過旅遊,怕旅遊回來身上的錢又不夠下個月的伙食。記得有個老師上課的時候說,你們一定要在讀大學的這段時間多出去走走看看,

這一定會是你今後人生的一段珍貴的經歷。聽老師這麼說我特別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外面的風景,想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經歷種進心裡。但最後我還是沒去,因為我確實沒錢,卻又需要錢過日子。22歲的年紀,足跡卻還停留在原點,說實話,那時候我確實很沮喪,但是我始終沒有後悔。

後來我又考上了研究生,學校在離家兩千多公里的西部,我當時想,我終於要遠走高飛了。這一次,我獨自一個人提著行李,揮手告別父母,坐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這座陌生卻又讓我欣喜的城市。在這裡,我第一次坐了地鐵,我儘量裝得像經常坐的樣子,想想都覺得特別可笑。()如今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兩年之久,

再過一年可能又要離開了,下一個目的地在哪裡,我也不知曉。

就像歌裡唱的:因為你不知道,你也不會知道。其實比旅行更像旅行的是人生,我們都是趕路人,在每一個節點都要去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可能這個世界你也不曾想過,它不需要你去規劃,去計算路程,去想該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它就是你人生的一段旅行,而這段旅行遠比其他的旅行更深刻,更懷念,有時候也更苦澀。

未來的我可能走得更遠,也許也能走到大洋彼岸,但是不管在哪裡,我都是一個趕路者的角色,未來沒有止境,只願生活越來越有溫度。

寫給仍然迷茫的小夥伴們

文/WeiYang

最近讀了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列的信《為什麼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20歲的安德列顯然是意識到,自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很“平庸的”人,從而倍感迷茫。龍應台作為母親將自己的見解寫給安德列。

在20歲左右的年紀,最容易出現這種迷茫吧。小時候,我們都有遠大的理想,覺得自己生來就是成大事之人。等到20歲左右年紀的時候,我們終究會發現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成就大事的夢想越來越遙遠。更可怕的是,我們還發現由於互聯網、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高速發展,就業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找到一份體面的職業都相當困難。這個時候難免感到迷茫,我自己也不例外。之所以覺得龍應台的信相見恨晚,是因為如果在我20歲迷茫的時候,有人給我寫這樣一封信,

也許我就不會浪費那麼多光陰,走那麼多彎路。

《為什麼我要求你讀書用功》只講述了一個道理:“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個道理其實我早已明白,但是我並不能如此準確的表述出來。

可能是因為我經常參加所裡的星期五沙龍,並組織讀書會的緣故,過去一年中,已經陸續有幾位研究生(包括我自己的學生)找我,想聊聊他們的未來,因為他們多少有些迷茫。看起來,感到迷茫是這個年紀的普遍現象,借著分享《為什麼我要求你讀書用功》,順便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成功不靠譜

我們成長的時期,正是成功學大行其道的時期。書店裡充斥著各種成功學的書,總有名人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如何在艱苦環境下努力拼搏,最終獲得成功,甚至還有人寫了本書叫《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這種成功學誤導了很多人,也很可能是造成浮躁社會風氣的根源。所有的成功都難以複製,成功的永遠只能是少數,因為社會資源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名人,因為公眾的注意力是稀缺資源,關注了這個人,就沒有時間關注其他人。不可能人人都做出卓越成就,因為如果人人都卓越,卓越就不能叫卓越了。所以,當所有人都去複製某個成功時,這個成功肯定早就不是成功了。

成功的永遠是少數,意味著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多麼有天賦,我們都可能很“平庸”。安德列說:“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平庸”是他迷茫的根源,也是我們迷茫的根源。安德列說:“你會失望嗎?”他因此覺得辜負了母親的期望,我們也因此覺得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走出迷茫的第一步,是正確看待成功。成功可以追求,但不能奢求,成功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成為第一目標。如果我們將成功作為第一目標,那麼當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最終不能成功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抑鬱,甚至自殺。

關於父母的期望,龍應台說得很好:“我們最終極的負責物件,安德列,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像而活。”對於個人選擇(生活習慣、職業選擇和婚姻狀況,等等),我們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然後再考慮父母的期望。符合父母的期望,但對不起自己,我們會委屈一輩子。只要對得起自己,即使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也最終會獲得父母的理解,畢竟父母不能代替我們去生活。

快樂是根本

既然成功不是第一目標,那麼什麼是第一目標呢?毫無疑問是快樂,或者說是幸福。

關於快樂,有很多誤區。有人說,有錢了就快樂了;有人說,事業成功了就快樂了。如果這樣,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些既有錢又成功的人,仍然會抑鬱,甚至選擇自殺。有人說,知足常樂。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足,不給自己設定目標,就可以獲得快樂。這種說法非常迷惑人,甚至形成了理論,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越大就越不快樂,所以,獲得快樂的方法,是降低自己的目標,懂得知足。但是,沒有追求的快樂,不可能是真正的快樂。如果有人因為沒有追求,而覺得自己快樂,那只是因為他還沒有品嘗過有追求的快樂而已。

真正的快樂來源於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擁有什麼。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竭盡全力做到極致的時候,就能獲得這最終極的快樂——成就感。此時,我們必然是有追求的,而且目標可能還很高。比如:做科研以院士為目標,從商以馬雲為目標,搞IT以比爾蓋茨為目標。這些目標看起來與現實差異巨大,但這絲毫不會降低我們的快樂,因為我們熱愛的是事情的本身,而不是事情的結果。即便付出極大的代價,最終不能實現目標,也絲毫不會感到鬱悶。一方面,我們已經竭盡全力,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另一方面,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看到自己不斷的成長,已經收穫了快樂。

職業最重要

既然真正的快樂只能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獲得,那麼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就至關重要。首先,工作將佔據我們一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一天24小時中,吃喝拉撒睡差不多要佔據10個小時,餘下的14個小時中,有8個小時要工作。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會比較鬱悶。而如果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我們每天都會感到快樂。其次,我們能通過工作收穫一份薪水,實現財務上的獨立。

把工作當成生計手段,利用業餘時間做喜歡的事情,可行嗎?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太可行的。因為,一天除去工作之後的業餘時間最多6小時,如果結婚有了孩子,這6小時用於家務和娛樂都不夠用。一輩子下來,我們會發現除了養家糊口和忙於生計幾乎做不了任何其它事情。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呢?我認為與找物件道理基本是一樣的。

(1)必須慎重。職業是找件事做一輩子,物件是找個人過一輩子,輕率的選擇都是害人害己。如果不合適,離婚是最輕的傷害,但是也仍然耽誤了雙方的青春。

(2)能力越強,選擇面越寬。龍應台舉了個例子:“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實際情況是,99.99%的人根本沒機會去華爾街做銀行經理。這就是我們要用功讀書學習,努力提高個人能力的原因——給自己創造更多選擇的機會。選擇面越廣,越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像高富帥很容易找物件一樣。

(3)糾結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喜歡什麼。如果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人,那麼我們就只能要求對方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如果真心喜歡一個人,那麼房子、車子、票子就是次要的(雖然也要考慮)。同樣的道理,如果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工作,那麼我們就只能要求它待遇高、強度低、氛圍好,如果真心喜歡一個工作,那麼待遇、強度、氛圍就是次要的(雖然也要考慮)。

(4)不付出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真愛。有人談戀愛害怕付出,因為一旦失敗,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找工作也害怕付出,因為一旦不喜歡,最終是要換工作的,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可是,實際情況是,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某個工作中,我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歡這份工作。

據我所知,很多學生根本不瞭解科研工作,就稀裡糊塗的考了研,僅僅因為讀研在外人看來很高大上。等到讀了研才發現科研工作很枯燥,待遇不高,強度卻不低,如果不喜歡這事,那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於是便迷茫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似乎也沒什麼好辦法了,這就像一段錯誤的婚姻,只要開始了,傷害就已經形成。解決辦法不是沒有,但是至多也就是減少損失而已。既然錯誤的婚姻已經開始了,那就先竭盡全力做一做科研,看看自己能否喜歡上科研,如果能,當然是最好的。這就像包辦婚姻,雖然是錯誤的,但仍然有希望獲得一個圓滿的結果。()如果不能喜歡上科研,畢業時,尚有機會離開,去尋找自己的真愛,這至多也就損失3年青春,而且在這3年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仍然有可能受用一輩子。

一旦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我們其實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因為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努力。我們努力追求著卓越,但不會擔心自己是否會變得“平庸”,因為努力只是為了實現自我,獲得內在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沒有留下遺憾。

與君共勉!

後記: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背負著親人期望的壓力,弄不清楚職業對於人生的意義,因而感到迷茫。我也曾經迷茫過,經過漫長的思考,才自認為想明白。故把我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你那麼努力又怎樣

文/周文慧

妹妹剛念大學,有天看她發狀態,大意是說,兩千字的作業,寫到淩晨兩點多。

下面一大片回復,放眼望去,全是不要這麼辛苦啊,要愛惜自己身體的聲音。

不知道為什麼,我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字是,蠢。

這傢伙明明上午才睡了兩節公修課。

自己念大學的時候,也常常這樣,有時候邊玩手機邊寫東西到清晨,或者期末考試突擊,一邊刷網頁一邊刷題,然後在黎明升起的時候發一條佈滿血絲的咆哮貼,潛臺詞是,你們看我辣麼努力!然後便有小學弟小學妹一臉崇拜地留言,學姐你好辛苦,好拼命,都不用睡覺的麼,我要好好向你學習。

我呵呵一笑,作高深狀。

真相是,我都是白天上課的時候睡。

回頭想想,騙騙別人,挺容易的,騙騙自己,也挺容易。

有些話說著說著自己也就信了,於是自動修改了記憶裡的偏差,比如連續一個禮拜熬夜做PPT,比如徹夜不眠才趕出來的論文,大部分看起來努力到要吐血的狀態,其實不過是懶癌加上拖延症晚期併發的結果。然而回憶起來,畢竟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在裡面,哪怕結果並不如人意,自己也可以安慰自己說,沒關係啊,只要努力了就好了呢。

就好像努力是可以用時間量化,且與結果成正比一樣。

畢了業發現,咦,世界不吃這套。

很多事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的不好就是做的不好,不管你投入了多少時間,心血和精力,世界只認結果。

我從前覺得挺殘酷的,現在無比認同這個規則。

有段時間要給部門做一個PPT,我心想在學校時好歹做過,還參加過比賽,小小一個宣導檔,20頁不到,又豈能難得住我。

於是盡心盡力地做了,又搜了很多相關的材料圖片,精心排版,細細修飾。

交上去,大boss沒直接評價,而是指派了公司做美工的同事給我當PPT老師。

當頭棒喝,悶棍打臉。

當然現在看當初的那一版,不管多少心血化成香水噴在上面,都掩蓋不了它一坨屎的本質。

後來我自己做工作室,接了個檯曆的活,我這邊聯繫到印刷廠,第一次合作,約了面談。

對方做業務的是個年輕的小夥子,週末坐了很久的公車來。

人很隨和,態度也好,只有一點,不專業。

隨口問了幾個問題,回答都是吞吞吐吐,模棱兩可,或者說要回去問問再給我們答覆。帶來的資料毫無說服力,何況只帶了最基本的一份,稍微多一項的選擇都沒有準備。

心裡想著他跟我差不多大,也許也是剛入行,需要磨練。

於是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先印個小樣看看。

小樣印好了,他又坐很久的公車送來,結果客戶不滿意,他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爭取,無果。

最終還是坐了很久的公車把小樣拿回去。

很多時候想起他,想起他笨拙卻努力爭取最終失望的語氣,特別像當初那個想做婚禮策劃的自己,很想很想啊,在面試官前很努力地推銷自己,可是這種努力又有什麼用呢。每個行當都有自己入行的規則和標準,憑什麼態度就能決定一切呢。

2014年好像是個情懷滿滿的年份,青春和夢想的大旗被高高舉起,沒有個二兩青春追憶,三斤夢想打底,都不好意思出來混。其實,喜歡做的事情就安安靜靜去做就好了,真的不需要一遍一遍地強調,實現這些有多難。我有時候會想,會不會是自己誇大了這個世界的阻力呢,真的有那麼多人對你的夢想妄加評議,橫加打擊麼,也未必,我看到的世界,大多數人都懶得理你。()只有你自己心裡住著個小人,每天負責粉飾回憶,腦補出各種各樣的苦情戲感動自己。

在我看來,一部電影,不管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爛片,就是爛片。

一部小說,不管作者身世有多麼坎坷,際遇多麼悲慘,差評,就是差評。

總之,我還是喜歡那個簡單粗暴的世界,實力就是一切。

正是成功學大行其道的時期。書店裡充斥著各種成功學的書,總有名人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如何在艱苦環境下努力拼搏,最終獲得成功,甚至還有人寫了本書叫《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這種成功學誤導了很多人,也很可能是造成浮躁社會風氣的根源。所有的成功都難以複製,成功的永遠只能是少數,因為社會資源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名人,因為公眾的注意力是稀缺資源,關注了這個人,就沒有時間關注其他人。不可能人人都做出卓越成就,因為如果人人都卓越,卓越就不能叫卓越了。所以,當所有人都去複製某個成功時,這個成功肯定早就不是成功了。

成功的永遠是少數,意味著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多麼有天賦,我們都可能很“平庸”。安德列說:“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平庸”是他迷茫的根源,也是我們迷茫的根源。安德列說:“你會失望嗎?”他因此覺得辜負了母親的期望,我們也因此覺得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走出迷茫的第一步,是正確看待成功。成功可以追求,但不能奢求,成功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成為第一目標。如果我們將成功作為第一目標,那麼當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最終不能成功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抑鬱,甚至自殺。

關於父母的期望,龍應台說得很好:“我們最終極的負責物件,安德列,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像而活。”對於個人選擇(生活習慣、職業選擇和婚姻狀況,等等),我們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然後再考慮父母的期望。符合父母的期望,但對不起自己,我們會委屈一輩子。只要對得起自己,即使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也最終會獲得父母的理解,畢竟父母不能代替我們去生活。

快樂是根本

既然成功不是第一目標,那麼什麼是第一目標呢?毫無疑問是快樂,或者說是幸福。

關於快樂,有很多誤區。有人說,有錢了就快樂了;有人說,事業成功了就快樂了。如果這樣,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些既有錢又成功的人,仍然會抑鬱,甚至選擇自殺。有人說,知足常樂。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足,不給自己設定目標,就可以獲得快樂。這種說法非常迷惑人,甚至形成了理論,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越大就越不快樂,所以,獲得快樂的方法,是降低自己的目標,懂得知足。但是,沒有追求的快樂,不可能是真正的快樂。如果有人因為沒有追求,而覺得自己快樂,那只是因為他還沒有品嘗過有追求的快樂而已。

真正的快樂來源於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擁有什麼。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竭盡全力做到極致的時候,就能獲得這最終極的快樂——成就感。此時,我們必然是有追求的,而且目標可能還很高。比如:做科研以院士為目標,從商以馬雲為目標,搞IT以比爾蓋茨為目標。這些目標看起來與現實差異巨大,但這絲毫不會降低我們的快樂,因為我們熱愛的是事情的本身,而不是事情的結果。即便付出極大的代價,最終不能實現目標,也絲毫不會感到鬱悶。一方面,我們已經竭盡全力,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另一方面,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看到自己不斷的成長,已經收穫了快樂。

職業最重要

既然真正的快樂只能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獲得,那麼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就至關重要。首先,工作將佔據我們一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一天24小時中,吃喝拉撒睡差不多要佔據10個小時,餘下的14個小時中,有8個小時要工作。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會比較鬱悶。而如果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我們每天都會感到快樂。其次,我們能通過工作收穫一份薪水,實現財務上的獨立。

把工作當成生計手段,利用業餘時間做喜歡的事情,可行嗎?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太可行的。因為,一天除去工作之後的業餘時間最多6小時,如果結婚有了孩子,這6小時用於家務和娛樂都不夠用。一輩子下來,我們會發現除了養家糊口和忙於生計幾乎做不了任何其它事情。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呢?我認為與找物件道理基本是一樣的。

(1)必須慎重。職業是找件事做一輩子,物件是找個人過一輩子,輕率的選擇都是害人害己。如果不合適,離婚是最輕的傷害,但是也仍然耽誤了雙方的青春。

(2)能力越強,選擇面越寬。龍應台舉了個例子:“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實際情況是,99.99%的人根本沒機會去華爾街做銀行經理。這就是我們要用功讀書學習,努力提高個人能力的原因——給自己創造更多選擇的機會。選擇面越廣,越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像高富帥很容易找物件一樣。

(3)糾結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喜歡什麼。如果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人,那麼我們就只能要求對方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如果真心喜歡一個人,那麼房子、車子、票子就是次要的(雖然也要考慮)。同樣的道理,如果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工作,那麼我們就只能要求它待遇高、強度低、氛圍好,如果真心喜歡一個工作,那麼待遇、強度、氛圍就是次要的(雖然也要考慮)。

(4)不付出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真愛。有人談戀愛害怕付出,因為一旦失敗,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找工作也害怕付出,因為一旦不喜歡,最終是要換工作的,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可是,實際情況是,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某個工作中,我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歡這份工作。

據我所知,很多學生根本不瞭解科研工作,就稀裡糊塗的考了研,僅僅因為讀研在外人看來很高大上。等到讀了研才發現科研工作很枯燥,待遇不高,強度卻不低,如果不喜歡這事,那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於是便迷茫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似乎也沒什麼好辦法了,這就像一段錯誤的婚姻,只要開始了,傷害就已經形成。解決辦法不是沒有,但是至多也就是減少損失而已。既然錯誤的婚姻已經開始了,那就先竭盡全力做一做科研,看看自己能否喜歡上科研,如果能,當然是最好的。這就像包辦婚姻,雖然是錯誤的,但仍然有希望獲得一個圓滿的結果。()如果不能喜歡上科研,畢業時,尚有機會離開,去尋找自己的真愛,這至多也就損失3年青春,而且在這3年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仍然有可能受用一輩子。

一旦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我們其實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因為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努力。我們努力追求著卓越,但不會擔心自己是否會變得“平庸”,因為努力只是為了實現自我,獲得內在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沒有留下遺憾。

與君共勉!

後記: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背負著親人期望的壓力,弄不清楚職業對於人生的意義,因而感到迷茫。我也曾經迷茫過,經過漫長的思考,才自認為想明白。故把我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你那麼努力又怎樣

文/周文慧

妹妹剛念大學,有天看她發狀態,大意是說,兩千字的作業,寫到淩晨兩點多。

下面一大片回復,放眼望去,全是不要這麼辛苦啊,要愛惜自己身體的聲音。

不知道為什麼,我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字是,蠢。

這傢伙明明上午才睡了兩節公修課。

自己念大學的時候,也常常這樣,有時候邊玩手機邊寫東西到清晨,或者期末考試突擊,一邊刷網頁一邊刷題,然後在黎明升起的時候發一條佈滿血絲的咆哮貼,潛臺詞是,你們看我辣麼努力!然後便有小學弟小學妹一臉崇拜地留言,學姐你好辛苦,好拼命,都不用睡覺的麼,我要好好向你學習。

我呵呵一笑,作高深狀。

真相是,我都是白天上課的時候睡。

回頭想想,騙騙別人,挺容易的,騙騙自己,也挺容易。

有些話說著說著自己也就信了,於是自動修改了記憶裡的偏差,比如連續一個禮拜熬夜做PPT,比如徹夜不眠才趕出來的論文,大部分看起來努力到要吐血的狀態,其實不過是懶癌加上拖延症晚期併發的結果。然而回憶起來,畢竟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在裡面,哪怕結果並不如人意,自己也可以安慰自己說,沒關係啊,只要努力了就好了呢。

就好像努力是可以用時間量化,且與結果成正比一樣。

畢了業發現,咦,世界不吃這套。

很多事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的不好就是做的不好,不管你投入了多少時間,心血和精力,世界只認結果。

我從前覺得挺殘酷的,現在無比認同這個規則。

有段時間要給部門做一個PPT,我心想在學校時好歹做過,還參加過比賽,小小一個宣導檔,20頁不到,又豈能難得住我。

於是盡心盡力地做了,又搜了很多相關的材料圖片,精心排版,細細修飾。

交上去,大boss沒直接評價,而是指派了公司做美工的同事給我當PPT老師。

當頭棒喝,悶棍打臉。

當然現在看當初的那一版,不管多少心血化成香水噴在上面,都掩蓋不了它一坨屎的本質。

後來我自己做工作室,接了個檯曆的活,我這邊聯繫到印刷廠,第一次合作,約了面談。

對方做業務的是個年輕的小夥子,週末坐了很久的公車來。

人很隨和,態度也好,只有一點,不專業。

隨口問了幾個問題,回答都是吞吞吐吐,模棱兩可,或者說要回去問問再給我們答覆。帶來的資料毫無說服力,何況只帶了最基本的一份,稍微多一項的選擇都沒有準備。

心裡想著他跟我差不多大,也許也是剛入行,需要磨練。

於是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先印個小樣看看。

小樣印好了,他又坐很久的公車送來,結果客戶不滿意,他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爭取,無果。

最終還是坐了很久的公車把小樣拿回去。

很多時候想起他,想起他笨拙卻努力爭取最終失望的語氣,特別像當初那個想做婚禮策劃的自己,很想很想啊,在面試官前很努力地推銷自己,可是這種努力又有什麼用呢。每個行當都有自己入行的規則和標準,憑什麼態度就能決定一切呢。

2014年好像是個情懷滿滿的年份,青春和夢想的大旗被高高舉起,沒有個二兩青春追憶,三斤夢想打底,都不好意思出來混。其實,喜歡做的事情就安安靜靜去做就好了,真的不需要一遍一遍地強調,實現這些有多難。我有時候會想,會不會是自己誇大了這個世界的阻力呢,真的有那麼多人對你的夢想妄加評議,橫加打擊麼,也未必,我看到的世界,大多數人都懶得理你。()只有你自己心裡住著個小人,每天負責粉飾回憶,腦補出各種各樣的苦情戲感動自己。

在我看來,一部電影,不管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爛片,就是爛片。

一部小說,不管作者身世有多麼坎坷,際遇多麼悲慘,差評,就是差評。

總之,我還是喜歡那個簡單粗暴的世界,實力就是一切。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