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詩詞名句

問世間情為何物全詩

問世間情為何物全詩

《摸魚兒·雁丘詞》

作者:元好問

原文: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注譯:

1、《摸魚兒》:一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等。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宋詞以晁補之《琴趣外篇》所收為最早。雙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

雙結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2、直教:竟使。許:隨從。
3、雙飛客:大雁雙宿雙飛,秋去春來,故雲。
4、“就中”句:這雁群中更有癡迷於愛情的。
5、“君應”四句:萬里長途,層雲迷漫,千山暮景,處境淒涼,形影孤單為誰奔波呢?
6、“橫汾”三句:這葬雁的汾水,當年漢武帝橫渡時何等熱鬧,如今寂寞淒涼。漢武帝《秋風辭》:“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平楚:楚指叢木。遠望樹梢齊平,故稱平楚。
7、“招魂”二句:我欲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風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辭·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歎無濟於事。山鬼:《楚辭·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8、暗啼:一作“自啼”。
9、“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與普通鶯燕一樣都寂滅無聞變為黃土,
它將聲明遠播,使天地忌妒。
10、騷人:詩人。

詩意:

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麼,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癡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癡情兒女更加癡情!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此去萬里,形孤影單,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遊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於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後化為一抔塵土。將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狂歌縱酒,尋訪雁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賞析: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岩沸騰,奔湧而出。正如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複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具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

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從時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是中:於此,

在這裡面。這幾句是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捨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癡情熱愛,矢志不渝。“癡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君:指殉情的大雁。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緻入微的揣摩描寫。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後,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鬥爭。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並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

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於是痛下決心,“自投於地而死”。“萬里”、“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雲”、“暮雪”狀前景之艱難。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這幾句借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橫汾路”指當年漢武帝巡幸處。“寂寞當年簫鼓”是倒裝句,即當年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林。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後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些,句未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山鬼自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裡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讚。詞人展開想像,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昇華。

桃花依舊笑春風全詩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

1、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2、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詩意: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

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寥寥數字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足見這個因素,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銘記心中。第二句是描寫佳人,詩人拈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人去樓空()。此時彼時,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心頭。

莫待無花空折枝全詩

《金縷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釋:

1、金縷衣:以金線製成的華麗衣裳。
2、堪:可。
3、直須:不必猶豫。
4、莫待:不要等到。

詩意:

奉勸你不要憐惜那華麗的金縷衣,還是多多珍惜青春時光吧。花兒既已盛開,那麼就要能夠折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折下來,別等到花謝了才去攀折那空無一物的樹枝。

賞析: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複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複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複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至於其原因,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複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可是,世人多惑於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殷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後者,似分實合,構成詩中第一次反復和詠歎,其旋律節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復和詠歎,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 “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復,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迴旋反復。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於是重複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裡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複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與聯的反復,使詩句琅琅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到熱烈的動盪,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迴腸盪氣了()。

有一種歌詞,簡單到一句兩話,經高明作曲家配上優美的旋律,反復重唱,尚可獲得動人的風韻;而《金縷衣》,起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為獨立的詩篇一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難怪它那樣使人心醉而被廣泛流唱了。

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後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些,句未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山鬼自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裡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讚。詞人展開想像,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昇華。

桃花依舊笑春風全詩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

1、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2、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詩意: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

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寥寥數字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足見這個因素,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銘記心中。第二句是描寫佳人,詩人拈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人去樓空()。此時彼時,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心頭。

莫待無花空折枝全詩

《金縷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釋:

1、金縷衣:以金線製成的華麗衣裳。
2、堪:可。
3、直須:不必猶豫。
4、莫待:不要等到。

詩意:

奉勸你不要憐惜那華麗的金縷衣,還是多多珍惜青春時光吧。花兒既已盛開,那麼就要能夠折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折下來,別等到花謝了才去攀折那空無一物的樹枝。

賞析: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複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複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複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至於其原因,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複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可是,世人多惑於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殷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後者,似分實合,構成詩中第一次反復和詠歎,其旋律節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復和詠歎,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 “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復,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迴旋反復。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於是重複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裡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複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與聯的反復,使詩句琅琅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到熱烈的動盪,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迴腸盪氣了()。

有一種歌詞,簡單到一句兩話,經高明作曲家配上優美的旋律,反復重唱,尚可獲得動人的風韻;而《金縷衣》,起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為獨立的詩篇一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難怪它那樣使人心醉而被廣泛流唱了。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