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少說是一種智慧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說:“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大師對話語的精辟見解讓人頗受啟示。
語言是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生活和工作之中,人與人之間運用適當的語言,可以聯絡感情、增進友誼、增添樂趣、促進工作。然而,話語過多、夸夸其談,便會讓人生煩起厭。
“善言不必多,言多必有失。”歷史上的文臣武將,都明白“多言必敗”“多事多患”的道理,都知道管好口舌的重要性。東漢名將馬援,很討厭議論別人長短的人,他說:“兒孫中有人有這種行為,讓我難受,我寧愿去死。

”清代名臣曾國藩也認為“多言失德”,他說招致品德敗壞的是“長傲”與“多言”。
話語過多,往往顯示出自己的虛偽淺薄。俗語“一壺水不響,半壺水叮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看一個人,評價一個人,智者不會光聽這個人是怎樣說的,而是要揣摸這個人是怎么想的,更要看這個人是怎樣做的。少說話,不是不說話,是要抓住合適的時機說合適的話。說話之前,注重觀察、審視、醞釀和蓄力,如同拉弓射箭一樣,拉弓蓄力,射出去的箭才錚錚有聲。麻雀每天從早到晚,啾啾叫個不停,卻不引起人們注意;楚南有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少說話,多傾聽。清代文學家張潮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
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耳。”傾聽自然,回歸自然,凈化心靈,找回真實的自己。你也可以傾聽自己,與自己對話,真正讀懂自己,了解自己,為自己的理想信念加熱升溫,擯棄虛華與浮躁,驅逐煩惱和郁悶,創造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和旋律。
少說話,多微笑。對同志、朋友和家人,多一些微笑,保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面對無奈事情,淡然處之,微微一笑,若無其事,乃是最好的應對辦法。面對天災人禍,多一些微笑,保持豁達的心境和樂觀的態度。
少說話,多思考。多思考,就不會片面看問題;多思考,話語和行為就會少出錯或不出錯;多思考,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就容易被人接受。
少說話,多干事。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陷入困境,
不將“難”字掛在嘴上,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做出成績后不表功、不炫耀、不居功自傲,要學會守拙,善于推功攬過。被人誤解、受到委屈時,也要少說話,忍辱負重,顧全大局,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少說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藝術,還是一種美麗、一種智慧。記住大師的告誡,話語像黑夜的星星。黑夜的星星雖然少,但給人光亮,照人前進,被人欣賞,受人點贊。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youmei/41883.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