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確認實驗不可能

從昭和五十六年起,有整整五年時間,我都在某汽車零件制造公司從事生產技術的研發工作。我大學當然讀的是工科——電子工程專業。我之所以學工科,是因為從小學到高中,我的理科成績一直比文科成績好。前些日子,我與七年未見的高中朋友會面,他一本正經地說起我的語文成績:“不管我考得多爛,只要一看到你的試卷就放心了。”
當時,我們倆正在我常去的酒吧,他的話被酒吧小姐聽到了,她們立刻開玩笑說:“啊?真的嗎?好差勁啊!這樣也能當上作家嗎?”
我頓覺顏面掃地,但是人家說的是事實,

我也無法反駁。
說實話,我的語文成績確實很糟糕,而且我也非常討厭語文。我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厭惡語文而成績不好,還是因為成績不好而對語文產生厭惡。相比之下,我還是更擅長理科。若問我是否喜歡理科,怎么說呢,比起其他科目,也可以算是喜歡吧。
但是,現在想想,其實我當時并不了解理科,尤其不了解理科真正的樂趣所在,因為那時做實驗的機會非常少。平常上課老師講的內容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但至今卻清楚地記得靜電實驗中朋友的頭發根根倒豎的樣子,可見親自動手體驗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進入大學,實驗卻多得讓人討厭。我上的那所大學,每周都要做一次實驗,所以天天忙著整理數據和寫報告。
大學里的這些實驗是否真的很有趣呢?我心中懷有少許疑問。因為在多數情況下,都是指導教師布置實驗題目,而且從實驗方法到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指示。因此,基本上事先都可以預測到實驗結果。如果得到預期的結果就證明實驗正確,反之則說明實驗者在操作中犯了某些錯誤。換言之,這些實驗并非為了研究,而是為了訓練學生才進行的。
但是,學生到了二十歲左右就會變得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對“被迫進行”的實驗完全不感興趣。因為事先知道會得到怎樣的結果,于是就在實驗中調整各項條件,只求達到預期結果即可。整個實驗既無驚喜,也無感動,只覺得“總算應付完了”。
不過,也有一種看法認為“這種實驗也很好”。
大學里進行實驗,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篩選出優秀的學生一一做實驗的我們其實才是實驗對象。這種說法太可笑了吧?笑過之后,我又轉念認為說不定實驗真的有這種功用呢。
我在學生時代很少體驗到實驗的喜悅,而進入公司后,情況卻大不相同。每天都要做實驗,而且這些實驗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首度進行,沒人能夠斷言會得出怎樣的結果。雖然會有所預期,但是結果通常都有出入。而這時,十有八九是預期錯誤。這與學生時代的實驗截然不同,那時的實驗如果結果與預測不符,必然是實驗方法有誤。簡言之,直到進了公司,我才第一次真正嘗到實驗的樂趣。
說起拙作《偵探伽利略》,其中描述了五種奇怪的現象,
并由一位物理學家一一解開謎題。這五個怪現象中有幾個靈感來自于我在公司時進行的研究。我當時對共事的前輩說:“如果這個這樣做的話,也許能用在推理小說里。”結果,我真的用了。
書里其他的奇怪現象也都有科學依據,但是我并沒有做過實驗,或者說,我寫的都是現實中不可能做實驗的現象一一并非在物理意義上不可能,而是在道德意義上不可能。
由于不可能做實驗,“假設這樣做會產生此結果”的預期,正是本書的精要之處。
我就是算準了沒人會做實驗確認。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8921.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