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外國作家軼事,經典著作竟出自這些奇葩的寫作習慣

盤點外國作家奇葩寫作習慣,經典原來這樣創造
大仲馬——獨愛藍色稿紙

大仲馬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他數十年都在一種特別的藍色紙上創作其所有的小說,

而寫詩用黃色紙,寫文章則用粉色紙。有一次在歐洲旅行時,他珍貴的藍色紙用光了,被迫寫在奶油色的紙上,他堅信那部小說寫得不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代表作品:《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亨利第三及其宮廷》等。

席勒——聞爛蘋果找靈感

德國劇作家詩人席勒在寫作時愛聞爛蘋果的氣味。他常買一些蘋果放在抽屜裡,並讓蘋果腐爛。寫作時把抽屜拉開,一邊嗅爛蘋果的氣味一邊寫作。他的名作《陰謀與愛情》、《華倫斯坦》三部曲等都是在散發著這種怪味的房間裡寫成的。

代表作品:《陰謀與愛情》、《強盜》、名詩《歡樂頌》等。

杜魯門·卡波特——聽命於創造性迷信


杜魯門·卡波特星期五決不開篇或竣稿;酒店房間號或電話號碼涉及數字13就要換;煙灰缸裡的煙頭從不多於3個,多的話就放進大衣口袋。

代表作品:《第凡內早餐》、《冷血》等。

福樓拜——寫作要留白

福樓拜寫作時,每張十行稿紙上面只在第一行寫上鉛筆字,而其餘九行都保持空白。跟隨他初學寫作的法國作家莫泊桑道:“您這樣寫,不是太浪費稿紙了嗎?”福樓拜說:“親愛的,我一直有這樣的習慣:一張稿紙只寫第一行,而其餘九行只留著修改用的。”

代表作品:《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等。

羅曼·羅蘭——照鏡子找靈感

羅曼·羅蘭創作時喜歡在案頭上放一面鏡子,時刻觀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借此刻畫作品中的人物。

代表作品:《名人傳》、《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維克多·雨果——軟禁自己

作家強迫自己完成日常寫作量有很多辦法。

1830年秋,維克多·雨果開始創作《巴黎聖母院》,截稿日期為1831年2月,似乎不可能完成。他買了一整瓶墨水,把自己軟禁在家中好幾個月,用上了最奇特的反逃避手段:把衣服都鎖起來,只留下灰色的大披肩,免得受到外出的誘惑。為此他買了一件針織服,長及腳趾頭,好幾個月這就是他的制服了。結果他提前幾周完成了任務,用掉了一整瓶墨水。他甚至考慮給書取名為《墨水瓶裡出來的故事》,但最終還是用了不那麼抽象、人所熟知的書名。

代表作品:《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等。

巴爾扎克——5萬杯咖啡

巴爾扎克在寫作時總會大量地喝咖啡,並且不加牛奶和糖。他曾不無得意地說:“我將死于3萬杯咖啡。”此話被他不幸言中,慢性咖啡中毒是他的死因之一。有學者估計,他一生中喝過至少5萬杯咖啡。

代表作品:《人間喜劇》、《朱安黨人》、《驢皮記》等。

巴爾扎克在寫作時總會大量地喝咖啡,並且不加牛奶和糖。他曾不無得意地說:“我將死于3萬杯咖啡。”此話被他不幸言中,慢性咖啡中毒是他的死因之一。有學者估計,他一生中喝過至少5萬杯咖啡。

代表作品:《人間喜劇》、《朱安黨人》、《驢皮記》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